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汴绣发源于北宋时期的宋绣,并且作为河南地区代表性刺绣,在我国刺绣工艺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汴绣屏风这种家具结合了汴绣吉祥美好的寓意与屏风的特殊作用,从家具方面推动汴绣产业的多方面发展。通过分析汴绣屏风的历史特征、制作工艺、纹样题材并通过当今汴绣屏风的创新案例,探究汴绣屏风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汴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为更好传承传统汴绣诸多的工艺技法,本研究在介绍传统汴绣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以传统汴绣为切入点的高级定制服装在材质、色彩、图案、表现手法上的设计特征,对传统汴绣在高级定制服装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汴绣的发展历史、社会生态为背景,探索分析了汴绣的题材特征。将其概括为历史性、地域性、开放性、传统文化传承性;以期梳理汴绣艺术的文化内涵,并给人们以清晰印象,为汴绣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从汴绣的技术演变出发,分析了两宋时期的刺绣针法以及汴绣形成的原因,阐述了汴绣针线细密、融会书画神韵的技艺特色,归纳了汴绣在继承宋绣技艺基础上的创新技法与题材形式。  相似文献   

5.
汴绣源于北宋的都城汴京,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汴绣根植于宋绣,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特征,其纹样种类丰富多样,颜色运用古朴吉祥,绣工精致细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汴绣历经兴衰沉浮仍顽强发展.从河南开封汴绣的历史发展、针法特征、题材类别和纹样色...  相似文献   

6.
汴绣,源于北宋国都开封,与宋绣可谓一脉相承。随着北宋政权衰亡,技艺精湛的绣工随宋室南迁或是流落民间,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刺绣艺术风格。随着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汴绣和其他传统工艺美术面临严峻的挑战。现如今,传统手工艺的当代阐释成为主流,追求文化自信更需要对类似汴绣非遗的区域文化典型进行保护和开发。通过对汴绣文创产品开发的创新思考,提出了相应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为汴绣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7.
刺绣工艺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逐步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刺绣工艺。文章对河南省内的两个绣种——开封的"汴绣"和灵宝的"灵宝民间刺绣",从艺术风貌、色彩、题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探讨了两种刺绣的造型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和传统手工技艺都是并道而行,相辅相成。从现存于世的史料及留世的传统手工艺品上都有记载和显现。可惜的是,我国民间手工艺种类虽然繁多,但是有些已经失传或者濒临失传了。本文以汴绣为例来阐述汴绣技艺的传承和复兴,汴绣技艺的传承和复兴离不开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汴绣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从汴绣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目前汴绣所处政策、经济、人才、科研和品牌环境中的地位,提出了加快汴绣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萍 《丝绸》2011,48(2):53-56
对宋绣与汴绣给予了界定,分析了宋绣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生、发展、盛行及衰落的因为,阐述了其针线细密,融会书画神韵的艺术形态,受到各阶层人们喜爱的程度及在中国绣品中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论述了汴绣作为历史见证,体现了鲜活的地域历史背景,在继承宋绣技艺的基础上,其技法创新和发展的多彩性,题材形式的艺术取向性.  相似文献   

11.
汴绣产品在河南旅游业中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汴绣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足迹、地位及现阶段发展状况,分析了河南省文化景区旅游产品的现状,并提出了汴绣产品在文化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八大举措,对于制定汴绣产品在河南旅游业中开发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国以来,汴绣绣品随着社会发展发生了若干变迁,它不同于以苏绣为代表的四大名绣,也不同于少数民族的刺绣。文章将汴绣的变迁历史分为三个时期,从服饰小品与生活用品刺绣为主体到欣赏品刺绣为主体,分别介绍其特征,并分析原因,说明这是汴绣在社会发展中,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选择的结果。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汴绣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现为"北方第一绣"的汴绣,历经波折后在2008年6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原材料来源、技术水平、人才状况、产业规模、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汴绣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分析、实物研究、设计实践等研究方法,结合史学、美学、设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传统的佩斯利涡旋纹进行分析与研究。阐述了佩斯利涡旋纹的演变和艺术特色,介绍了其在服饰上的应用,并从造型、题材、工艺等方面探讨现代服饰品用佩斯利涡旋纹创新设计方法。研究认为,抽象几何、卡通图案、动植物等题材,立体刺绣、珠绣与金属盘带绣、镂空与蕾丝缀珠绣等工艺可被用于佩斯利涡旋纹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5.
谢明月 《西部皮革》2022,(18):20-22
通过对开封汴绣“物性”与“情感”的研究,探索这一传统手工艺最本质的核心价值,即情感价值,进而挖掘汴绣深层次的文化内核。一方面,从技法物化到物质功能层面探讨其物性语言,研究情感元素如何在“物性”中崭露。另一方面研究汴绣作品中凝聚的情感价值,主要从源情造物的情感符号、女性群体的身份映射、托物言志的心之向往三个层面,探讨情感价值如何通过物的形式实现“去蔽”与“显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研究法、实物观察法和田野调查法,分析苗族打籽绣在图案题材、色彩搭配和构图形式上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实际案例归纳出其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认为: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打籽绣题材极为丰富,多采用复合形造型语言;构图布局因纹样题材的不同而各异,多见单独纹样和连续式纹样;色彩上一般使用紫红色的绣布,白色梗线,但绣制的图案颜色则根据地域的不同有所区别;传统苗族打籽绣与现代服饰品的结合有工艺纹样的嫁接、与其他针法技艺的结合以及材料的革新3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穆慧玲 《纺织学报》2013,34(10):63-0
针对传统鲁绣的材质与刺绣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以山东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鲁绣作品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传统鲁绣的材质和工艺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材质方面,主要对传统鲁绣的绣线和绣地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工艺方面,主要对齐针、套针、网绣、打籽绣、钉线绣五种最常用的针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传统鲁绣是以坚韧的柞蚕丝为绣线,精美的真丝为绣地,其刺绣材质独特、刺绣工艺精湛、针法灵活多样,具有鲜明的齐鲁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江西传统夏布绣属民间绣活,其以苎麻手工织造的绣地材质夏布命名。文章以江西新余夏布绣博物馆馆藏的传统夏布绣和夏布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小红的口述为研究范畴,兼对江西省内分宜县双林镇夏布织造基地的田野调查,从传统夏布绣的历史演变、织绣工艺及图案寓意揭示其技艺特征。江西传统夏布绣选用夏布作绣地,因其有材美工巧与就地取材之便,其在刺绣工艺与审美文化上有着汉族民间绣活的共性,醇厚的绣地与稚趣的图案相得益彰,遵循实用绣"制器尚用"的造物理念。  相似文献   

19.
奈良国立博物馆馆藏《天寿国绣帐》是日本现存最古的刺绣工艺品,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染色技术与刺绣技术。通过对天寿国绣帐的绣法、材质、图像的分析,可明晰日本早期纺织工艺概况与服制规范,探讨绣帐的艺术文献价值。研究认为:东亚地区制作、礼赞绣佛的礼佛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宗教题材刺绣的传播是东亚早期刺绣技艺传承的重要推动力量;日本受益于中国大陆的文明影响,公元7世纪贵族阶层开始使用工艺较为复杂的绢、罗、丝等纤维制品,社会各阶层服制趋于固定;贵族女性是早期刺绣技艺的主要传承者,早期刺绣技法相对单一,此后日本刺绣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技法逐渐呈现和风意匠,形成强烈的日本审美意趣,走向与输出母国不同的装饰之路。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乌蒙山型彝族服饰至今保留着传统的贴布绣工艺,精湛的贴布绣工艺展现了当地女子的勤劳智慧,是贵州乌蒙山型彝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其贴布绣工艺的工艺手法、纹样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民族内涵,为我们研究乌蒙山型彝族的传统服饰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