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轻工业》2021,(1):104-106
苗族服饰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将通过文献资料查询以及实地考察,了解苗族服饰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工艺特点。主要分析苗族服饰艺术中的装饰图案、蜡染工艺,结合实例探究苗族服饰艺术结合革制品进行协同设计的方法,并分析其意义。探究苗族服饰艺术结合革制品协同设计的方法,丰富革制品创新设计的视觉表现,传承、弘扬苗族服饰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2.
苗族刺绣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昌宁苗族服饰于2006年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苗绣在经过设计师的创作登上了国际时装周。昌宁苗族服饰不仅是对平面图案的记载,而是历史、人文情怀、大自然以及民族史诗的记载。昌宁服饰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与创作价值,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苗族服饰文化需要的是传承弘扬与创新。现代人们对首饰设计的要求越高,传统复杂与千篇一律的首饰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个性化的需求,试图将昌宁服饰文化情感寄托于首饰设计中,不仅弘扬了昌宁苗族服饰文化,在首饰设计上也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而贵州的苗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其它民族一样,苗族的各个支系也同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蜡染、纺织、刺绣等都是苗族服饰中的精华部分,并且已经成为了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苗族服饰中,通过将传统手工艺术与皮革工艺相结合,产生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服饰特色。而《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第2  相似文献   

4.
苗族刺绣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早期生活方式与习俗的变化。服装设计起到美化服饰的作用,利用装饰点缀、色彩变化、层次渐变、设计灵感、时尚审美、巧妙搭配等设计形式,表达审美追求。将苗族刺绣元素运用于服装设计中,有利于加强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能借助刺绣元素和服饰设计形式,增强服装设计的文化符号内涵。但服装设计作为时尚产业,虽然受到广泛关注,却未能在设计中融入蕴含刺绣元素的民族文化,当下应用苗族刺绣元素设计服装的做法可谓少之又少。文章基于这一情况,以服装设计为载体,以苗族刺绣元素为设计方向,分析苗族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锦衣御裳——宋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点染华章——影视剧主题非遗服饰秀"……随着模特的依次展示,由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融合的众多华服,令观众眼前一亮……3月14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锦绣中华——20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古城精彩呈现,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不仅要在文化旅游中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而且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随着时代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再是以保守、封闭的形式进行保护,而是努力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文化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活态传承体系。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为例,通过分析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古歌在文化旅游中的传承现状和问题,从苗族古歌文化认同、保护性开发、完善活态传承体系三个方面,对苗族古歌在文化旅游中的活态传承进行了思考,最终达到苗族古歌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概括总结了服饰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情况,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在此基础上结合各服饰品牌提出了时装产业背景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多民族和谐共居的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彩、各类非物质文化丰富多样,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进,传统非物质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生存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主动的保护,活态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苗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支系繁多,其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海南等地区。贵州为苗族最主要的聚集地,约占苗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苗族的服装种类繁多,款式丰富,外观华美精致。苗族人的传统节日众多,故苗族人有许多在节日时穿用的盛装,在鼓藏节中穿用的百鸟衣,便是苗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盛装之一。百鸟衣上的图案丰富华丽,制作工艺精湛复杂,同时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同时也被列为了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研究苗族的百鸟衣,对于我们了解苗族文化和历史,传承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具有很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天爱  葛梦鑫 《西部皮革》2023,(19):109-111
随着全球文化的趋同现象日益显著,继承和弘扬中华特色文化,挖掘、保护与利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尤为重要。要使包括苗族服饰文化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深入发掘、应用、转化和升级。文章秉承继承与发展的观念,通过对苗族服饰几何纹样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流行色彩趋势,对苗族服饰几何纹样进行提取、变换、再设计,从而应用到包装设计中。既顺应了“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又提升了苗族服饰几何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使其能更好地走近现代商业机制,在服务当今人们美好生活的同时,提高人们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苗族蜡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苗族蜡染纹样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凝聚了本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经济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历史传承下来的瑰宝,其传播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角度来看,非遗传播发展就是对历史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一种保护。在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遗服饰由于类别多样化,在基层群众中的文化认可度相对较高,通过从非遗服饰的视角分析非遗传播发展路径,可以为其他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保护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文章通过对非遗服饰进行综述分析,并对新媒体经济视域下的非遗服饰传播发展路径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非遗服饰传播发展的人群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13.
壮族采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桂南采茶戏流传到壮族聚居地,在壮、汉文化相互碰撞下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戏剧。通过对壮族采茶戏进行田野考察,对壮族采茶戏中茶公的服饰进行了实物测量,并从结构特征、裁剪方式、文化内涵、艺术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其服饰特征。从分析结果来看,其服饰凝聚了壮族先民独特的地域审美和聪明睿智。对茶公服饰形制的深入研究,对保护、传承和发展壮族采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虽然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制定一些政策,可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刘苇 《纺织报告》2022,(3):49-51
丹寨蜡染是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其源于西南地区苗族民间文化,根植于日常生活,是在人们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蜡染艺术。丹寨蜡染服装包含特有的图案和寓意,具有民俗性和文化性。在当今蓬勃发展的服装行业中,传统蜡染服饰艺术作为优秀的民族服饰艺术,连续不断地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灵感,具有现代艺术不具备的历史厚重感和民俗内涵。将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能提升现代服装的文化性和艺术性。经过文献查阅和品牌调研,文章阐述了丹寨蜡染服饰艺术的概念,总结了丹寨蜡染服饰艺术的特点,研究了传统丹寨蜡染服饰艺术和现代女装设计的文化融合和元素融合,在探究如何将蜡染艺术合理应用于现代女装设计的同时,传承传统丹寨蜡染服饰艺术。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20,(2)
正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黔、湘、川、鄂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苗族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繁复样式、艳丽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苗族服饰沿袭了十分完好的原始风貌,然而伴随社会的发展变迁,苗族服饰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大量传统服饰及纹样濒临失传。所以,对苗族服饰进行探索研究显得十分迫切。苗族服饰中包含了大量的图腾图案,它们见证了苗族的历史发展,蕴藏了苗族的宗教信仰,反映  相似文献   

17.
扎染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现代服饰设计师的青睐。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扎染的工艺品特色种类繁多且各具有其特色,可供设计师设计出风格各异的服饰,从扎染色彩、图案、工艺及风格等方面进行阐述,给服饰设计师运用扎染艺术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设计思路,让扎染艺术在服饰设计中永远绽放活力。  相似文献   

18.
曹宏引 《西部皮革》2022,(18):44-46
文章简单概述贵州地理环境对苗族服饰的影响,并对贵州苗族女性服饰的分类、服饰上的图案、服饰的内容上进行简单分类和描述,根据服饰的功能分为主体服饰和辅助服饰两大类,简单描述每种服饰的作用和功能。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沉积,是苗族深厚的文化精髓、迁徙历史和生活习惯的记录,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苗族服饰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任务,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服饰反映了苗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虽然已经重新进入到人类视野,但与现代经济格格不入,其发展和传承遇到了阻塞困难。服装与服饰专业中创新教育问题研究就是将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转化为创意资本,不仅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而且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谢菲 《丝绸》2014,(12)
作为身体装饰系统,花瑶挑花服饰通过头饰、上衣、腰带、挑花裙、绑腿等服饰结构的制式、颜色及穿着方式,阐发与服饰穿着主体生产、生活的关联性,表达群体审美感性及其生活理性,从而形成了一套自我生产的话语知识体系。随着时间流逝,作为族群表征之物,花瑶挑花服饰在穿着制式、挑花裙材质及图案布局等技艺构成上发生了一定变化与调试。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花瑶挑花技艺逐渐从原有的亲缘、地缘传承向中小学素质课程、民族节日的旅游空间拓展,途径更趋多元、范围更为广阔,为当下民间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