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理念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分析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其次归纳了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策略;最后以厦门东坪山片区为例,探讨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包括生态保护筑根本、景城多维融合、景村共享共荣等,以期实现生态公正、人与自然有机协调、增进居民福祉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小武当风景名胜区为例,着重从分类实施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有效协调"保景"与"富民"关系两个角度探究了进行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有效技术措施,为国内相关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是一类对保护与发展协调要求特别高、矛盾问题特别典型的风景名胜区。本文通过对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四川省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剖析,提出了这类风景名胜区规划应遵循保护遗产、景城共荣的协调发展理念,可以应用明确景城职能分工、推动旅游融合发展、以"内外总体平衡"推进居民社会调控、引导外围保护地带发展、以"多规合一"加强规划管控等10个方面的规划方法,破解景城协调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和规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以璀璨的人文景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风景资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国家遗产保护地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在世界上等同于海外的国家公园.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地域面积广大,风景名胜区规划也因此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建立、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我国当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4个发展阶段,国家三大遗产保护地体系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法定地位:法定规划、建设规划、管理规划,论述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发展的10个特性.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及体系特色,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通过对公共政策的了解,结合国际上保护地管理规划经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成为公共政策。认为在现有风景名胜区规划框架之下,单一目标和项目清单式的规划成果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在目前新的调整时期,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亟须进化与改革,有必要重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理论和体系,使规划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与内容出发,通过对不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例的分析对其规划过程进行了思考并得出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要点及策略,即将相互联系或作用的不同可开发景点进行重组与串联,形成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传承意义的区域,并在规划过程中保护有形的物质资产和无形的精神价值,调节地域内相矛盾的现状因素,结合游览功能进行的合理组织与布局,使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其规划是阶段性的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建筑行业中BIM的应用情况,结合规划本身的需求和特点,将BIM应用于风景名胜区规划业务内容之中,以风景区规划范围的科学决策为实践的切入点和重点,探讨其应用方法和发展前景.通过初步构建风景名胜区规划数据库,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地形地貌、地表覆被、人文因子等各方面的因子进行分析、综合、叠加,进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议,为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划定和用地适宜性分区划定提供依据,从科学技术角度支撑风景名胜区规划,提高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5,(12)
基于城景互动的理念,文章对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进行了分类界定,提出了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的3种亚类:市区型、近郊型和远郊型风景名胜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与全国分类标准,按照"多规合一"的发展要求,对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的用地分类提出调整与深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7,(Z1)
风景名胜区中的村庄是我国风景区特别而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村庄的发展既依托于风景区的发展,又给风景区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带来了压力。随着风景区的旅游发展,风景区内的村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章从与风景区的协调关系入手分析这些村庄的发展潜力,从而对其发展定位、用地功能、空间结构、设施布局和游线组织等进行模式总结,并以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琼台桐柏景区桐宫秀色区块规划为例,探索了风景区村庄与一般村庄在规划模式上的不同,以期为相关的规划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30余年来,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保护了我国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就.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其自身属性和技术特点,十分重视建立由风景游览欣赏、旅游设施服务、居民社会管理3个系统相结合的风景区职能结构.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其规划将更加强调不同层次的衔接,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综合功能,注重对区内村镇开展规划研究,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1.
许可 《规划师》2024,(2):153-16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地,其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探索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水平。因此,以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风景资源评价、现状分析,以及空间布局规划、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其规划实践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为相似地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钰 《山西建筑》2009,35(32):8-9
通过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得出建设生态化的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的必然要求,从生态化规划理念的思想高度出发,探讨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化规划方法,从而为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范围界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伟 《规划师》2003,19(12):102-104
近郊风景名胜区对于树立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范围的界定应以风景资源保护、自然与城市相融合为前提,规划上应注重与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城市近郊用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相协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协调矛盾,保证近郊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定义与基本原则两方面出发,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讨,并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开发保护、景观设计、旅游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规划出更加惬意的景区。  相似文献   

15.
梁发  姚崇怀  刘洁 《中国园林》2012,28(1):113-117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规划,在理论与方法上却显得相对滞后,可资借鉴的案例也比较缺乏。通过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此类案例植被规划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并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为例,通过对风景区生境的调查、植被的调查、植被特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风景区生境条件和总体布局,进行植被—群落—物种的一体化规划策略和方法,拟为相关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     
<正>总结会议ZONGJIE HUIYI全国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议召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有关要求,全面总结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解决突出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全国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议。会议指出,风景名胜区要全面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确定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16字方针;要站在中央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风景名胜区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持  相似文献   

17.
林源祥 《中国园林》1993,9(1):47-51
本文介绍了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植被概况。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绿化的方法。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对风景名胜区进行了绿化规划。  相似文献   

18.
黄萌 《福建建筑》2010,(5):10-13
结合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分析了福建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经营保障、各部门协调四大方面着手,讨论福建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内容,以确保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并从中探索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论风景名胜区居民社区系统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风景社区规划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探讨居民社会的规律,重视风景名胜区居民社区系统规划与制定风景管理法规相结合的方法,是主动把握住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的一项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风景名胜区与其所依托城市的区位关系为切入点,并以江苏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阐述了在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如何提高揭示问题的针对性、规划策略的有效性与空间布局的前瞻性等问题。本文认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需要协调发展的基本认知是确保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策略可行性的必要条件,并期望以此为出发点的规划策略能为我国其它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