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柴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柴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储集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胶结作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和黏土矿物胶结;溶蚀作用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颗粒的溶蚀。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减少以及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对大量岩心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孔隙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结果表明: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整体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且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压实作用破坏了大量原生粒间孔,是导致研究区储层致密最主要的因素,孔隙度平均减少了18.41%,孔隙空间损失率达56.62%;胶结作用次之,在堵塞了孔隙空间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增强了颗粒的抗压实强度,孔隙度平均降低了10.38%,孔隙空间损失率达19.78%;溶蚀作用使碎屑颗粒及填隙物等不稳定组分溶解而产生大量的次生孔隙,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增加的孔隙度平均为2.26%。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将该区长61致密砂岩储层划分出绿泥石膜剩余粒间孔相、剩余粒间孔相、长石溶蚀相、黏土矿物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及压实相等6种成岩相带,绿泥石膜剩余粒间孔相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剩余粒间孔相次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全岩分析等工作,研究其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等.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和混合细粒岩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分选性中等,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是主要储集空间,砂岩孔隙度平均为7.34%,...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岩矿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碳酸盐、方沸石、黄铁矿和黏土矿物胶结作用,以及局部少量的长石和石英的溶蚀作用。根据胶结物的占位关系确定了研究区清水河组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即黄铁矿胶结—方沸石胶结—碳酸盐胶结—长石和石英溶蚀。根据自生碳酸盐矿物的氧同位素值确定了研究区碳酸盐胶结发生在早成岩阶段B期。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储层成岩相分为以下6种类型:①砾岩胶结相;②砾岩杂基充填相;③(粉)砂岩弱_中压实相;④(粉)砂岩强压实相;⑤(粉)砂岩胶结相;⑥杂(粉)砂岩杂基充填相。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储层物性直接受控于3个因素:杂基含量、压实作用以及胶结作用。杂基含量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展布,辫状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杂基含量较低,而漫滩沼泽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杂基含量较高。压实作用主要决定于地层的埋深,研究区东南部埋深较大,故压实作用更强。胶结作用的强度不易预测,但发生时的深度小于3 800m。最后提出了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储层物性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Cementation is a primary factor reducing the porosity of carbonate rocks. It is a challenge to accurately model cementation for reservoir quality prediction because cementation is often a syndepositional process. In addition, cementation requires fluid flow to transport chemical species for precipitation within the pore spaces in a sediment. The development of fully‐coupled depositional‐hydrogeochemical models for cementation prediction is desirable, but the parameters which control the extent of cementation need to be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This study uses petrographic data from 583 carbonate samples from 15 wells in an Upper Jurassic (Kimmeridgian) reservoir at a giant oilfield in eastern Saudi Arabia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micrite content on cementation in carbonate rock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ount of ceme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icrite content in the carbonate rocks analysed. In addition, a modified Houseknecht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fractions of porosity reduction in carbonate sediments due to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The method highlights variations in depositional porosity for different rock textures and distinguishes microporosity from interparticle porosity. In the studied samples, the total porosity loss due to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is generally less than 45%, and samples lose more porosity due to compaction than cementatio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in reducing porosity i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rock textures: wackestones and mudstones lose porosity mostly as a result of compaction, while grainstones, mud‐lean packstones and packstones lose porosity due to both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相似文献   

6.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J1s)低孔渗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烃类荧光显微鉴定,依据成岩产物之间及其与烃类流体(油包裹体和孔隙沥青)之间的赋存关系,建立了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充注的时间序列,恢复了关键油气充注时期的储层古物性,探讨了孔隙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三工河组储层为低成分成熟度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压实作用、碳酸盐和黏土矿物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渗的主要原因,石英颗粒表面覆盖的绿泥石膜难以有效地保持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储层成岩演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压实作用下富含软岩屑砂岩中软岩屑强烈塑性变形致使早期致密,而钙质强胶结砂岩因成岩早期的碳酸盐胶结发生致密化,低软岩屑-弱胶结砂岩主要经历了3期有机-无机流体作用交替,分别以无荧光炭质沥青、黄色荧光油、蓝-白色荧光油等3期烃类流体活动为划分标志;在晚白垩世末关键油气成藏时期(距今100~70Ma),高软岩屑和钙质强胶结砂岩古孔隙度低于8%,早期致密化储层难以发生油气注入;低软岩屑-弱胶结砂岩在晚白垩世末期可保持中-高孔渗性,普遍发生了早期油气充注,早期原油注入不能阻止储层深埋过程中物性变差的趋势,但可能改变局部储层的润湿性质,油湿通道网络是晚期成藏阶段(距今62~0Ma)低孔渗储层条件下发生大规模油气注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的碎屑岩储层中存在早期碳酸盐胶结,为分析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以便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分析方法,结合岩石物性研究和测井解释结果,分析了该区古近纪珠江组早期碳酸盐胶结砂岩的孔喉特征,发现基底式胶结的钙质砂岩,表现为“悬浮砂”结构,主要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而孔隙式胶结的钙质砂岩,其渗透率一般超过100 mD,平均孔喉半径大于15 μm,为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在分析珠江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模式的影响,发现由于碳酸盐含量的不同,其影响具有双重性:①基底式胶结的钙质砂岩一般坚硬致密,难以被溶蚀改造,孔喉不发育;②孔隙式胶结利于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形成,其胶结的钙质砂岩在后期酸性流体溶蚀作用下可以产生特大溶孔,形成高孔、高渗储层。结论认为:该区早期碳酸盐胶结的海相砂岩,抗压实能力较强,在酸性流体作用下具备形成优质储层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大量的薄片观察和实验分析,认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机械压实、碳酸盐胶结、绿泥石膜胶结和溶蚀4种成岩作用类型。通过开展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的计算,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进行了分区对比,定量评价了各成岩作用对各沉积区孔隙度的影响。东北沉积区受强压实作用和强胶结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损失最大;西部沉积区受弱压实和中等胶结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损失最小;西南沉积区受中等压实和中等胶结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度损失较小;西北沉积区受强压实作用和强溶蚀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度损失较大。并划分了四大成岩相类型: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长石溶蚀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弱压实成岩相。西部沉积体系主要为弱压实成岩相,压实程度较低,颗粒多呈点接触,物性最好;西南沉积体系主要为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发育区,物性很好;西北沉积体系主要为长石溶蚀成岩相发育区,绿泥石膜相对不发育,物性较好;东北沉积体系主要为碳酸盐胶结成岩相,溶蚀作用相对较弱,绿泥石膜不发育,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高邮凹陷阜一段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薄片和压汞等资料,通过统计、对比等方法得到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一段低渗透储层沉积相、岩石学和物性等特征以及储层低渗透的成因。 结果表明:阜一段储层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层颗粒细、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整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其次为粒内溶孔、铸模孔,次生孔隙为阜一段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沉积作用是导致储层低渗透的最基本因素,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渗透的主要原因。 储层早期压实作用强,后期溶蚀作用相对较弱,晚期碳酸盐胶结较为发育,使得储层低渗透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探针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榆林-神木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储集层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分布.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层经历了压实、压溶、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交代、高岭石胶结、杂基蚀变以及溶蚀等各种成岩作用,其中溶蚀作用是控制有效储集层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同时对成岩作用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成岩作用在区域内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顺沉积体系方向,成岩作用表现为压溶-硅质胶结、溶蚀作用增强,压实、碳酸盐胶结交代作用减弱,由河道中心向侧翼方向,压实、碳酸盐胶结、杂基蚀变作用增强,硅质胶结、溶蚀作用减弱.孔隙主要发育于顺沉积体系方向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中.图5表1参40  相似文献   

11.
近源扇三角洲粗粒砂砾岩体往往沉积规律复杂,具有块状构造、砾石大小混杂、粒径变化大、泥质杂基含量高、物性整体偏差且横向变化快等特征,导致对该类致密砂砾岩油气富集规律的区带评价及勘探目标的落实难度大。基于井-震一体化研究方法,通过三维地震、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沉积相划分、岩石学特征、物性规律、孔隙类型及成岩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夏子街组砂砾岩储层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低,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蚀孔,保留少量残余粒间孔,物性整体较差。利用孔隙度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粗粒沉积孔隙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孔隙的演化先后经历了快速压实、早期胶结、有机酸溶蚀及晚期碳酸盐胶结等4个成岩阶段。在快速压实阶段,强烈的机械压实导致原始孔隙急剧减少,孔隙度由29.8%下降至15.1%;成岩早期形成的黏土、杂基及沸石类胶结物对储集空间造成破坏,孔隙度平均减小6.5%;有机酸溶蚀是对储层物性起关键改善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对沸石类胶结物形成溶蚀,孔隙度由早期胶结后的8.6%增至12.1%,同时溶蚀作用与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相吻合,有利于油气的有效充注;成岩晚期随埋深加大,压溶作用增强,硅质及碳酸盐胶结物相继沉淀,使颗粒支撑方式由点—线接触演变为线接触为主,储层物性再次变差,孔隙度损失约3.4%,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下演变为现今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度约8.7%。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夏子街组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上二叠统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之所以是普光气田的重要储集层,主要受到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格局、造礁生物的广泛发育和有利的古气候条件是生物礁发育的前提条件。生物礁在海洋环境、地表暴露环境和埋藏环境中主要经历了胶结、压实、溶蚀、白云石化、重结晶等成岩作用的改造,导致了生物礁岩性和物性的巨大改变。生物礁石灰岩上部由于白云石化作用的改造,岩性由石灰岩转变成白云岩,从上往下呈现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石灰岩的岩性序列。胶结和压实作用极大地破坏了生物礁石灰岩的原生孔隙,而白云石化、溶蚀、重结晶作用的改造产生了大量的次生孔隙,成为重要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3.
张沛  黄畅 《海洋石油》2018,38(2):1-6,12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西湖凹陷K构造平湖组砂岩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平湖组砂岩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已达成岩后期;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次生溶蚀现象常见;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基本因素,压实(压溶)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石英次生加大和碳酸盐胶结使储层储集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次生孔隙发育和异常高压的存在是深部储层物性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清储层发育规律,提高勘探成功率,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手段,结合测井、孔渗等资料,研究了塔中顺南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微晶灰岩、藻黏结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为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一间房组储层基质孔隙度最小值为 0.20%,最大值为 3.90%,平均值为 1.52%;渗透率最小值为 0.003 mD,最大值为 5.84 mD,平均值为 0.62 mD,储层基质物性较差,以发育 Ⅲ 类储层为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溶蚀(岩溶)作用、破裂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岩溶)作用和破裂作用均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常规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常规物性、粒度分析、压汞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宋芳屯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储集岩主要为高泥岩岩屑含量的细-极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缩小的原生粒间孔,具有低孔、低渗,变化大的排驱压力、孔喉半径和最大进汞饱和度,低的退出效率特征。对储层起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溶蚀作用。高的地温梯度、细的碎屑粒度和高的泥岩岩屑含量是压实作用下沉积物(岩)孔隙大大降低的关键因素。方解石的胶结作用是次于压实作用对储层起重要的破坏作用。长石和中基性火山岩岩屑的溶蚀对储层是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成岩作用早期的少量碳酸盐胶结物,可以抵抗压实作用;成岩作用早期沉淀的微晶石英、绿泥石包壳均有利于抵抗石英加大,两者均使得孔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16.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砂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其原生孔隙几乎全部被成岩作用所破坏,其中对储层孔隙发育影响最大的是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破裂作用等。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和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形成机理和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原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胶结作用以硅质胶结和碳酸盐胶结为主,不同成岩阶段胶结物类型不同;溶蚀作用下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溶蚀孔,以长石颗粒被溶为主;破裂作用产生的裂缝能提高储层的渗透能力。   相似文献   

17.
石臼坨凸起陡坡带东三段扇三角洲砂体成岩作用定量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成岩作用对石臼坨凸起陡坡带东三段扇三角洲砂体的控制作用,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岩石物性测试及包裹体等多种资料,分析了研究区砂体成岩演化规律、成岩作用强度和成岩改造孔隙度并利用"反演回剥法"以成岩演化序列为约束,根据铸体薄片中各种自生矿物和溶解孔隙的面积百分比,定量计算压实作用后各期成岩作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扇三角洲砂体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成岩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早期碳酸盐胶结→长石、岩屑、碳酸盐胶结物溶蚀/高岭石胶结→石英加大→晚期碳酸盐胶结;压实作用导致目标样品面孔率损失率为34.86%,成岩早期菱铁矿胶结和晚期含铁碳酸盐矿物胶结导致面孔率损失率为12.29%,以高岭石为主的黏土矿物胶结导致面孔率损失率为42.68%,溶蚀作用使得面孔率增加率为22.21%;沉积物源中高刚性颗粒含量有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以中酸性火成岩碎屑为主的易溶成分是溶蚀作用发生的主要对象;物源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先决条件,后期酸性流体对易溶组分的溶蚀有效改善了砂体物性。定量表征成岩演化过程,明确物性差异主控因素并有效恢复砂体孔隙度演化史,对指导渤海海域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通过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等手段,对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区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其中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硅质胶结和碳酸盐岩胶结作用;而绿泥石环边胶结、溶蚀和破裂作用则对储层起到了保护和改善作用。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目前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一些地区已经达中成岩B期。储层经历强烈的成岩作用后原生孔隙基本被破坏,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并伴生裂缝。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及物性分析等资料,总结了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储集空间及孔隙结构特征,详细分析了须家河组储层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并恢复了须家河组储层的孔隙演化过程。 研究表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 B 亚期,对储层孔隙演化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砂岩储层原始孔隙度为 31.10%,其中 45.74%的原生粒间孔隙被压实而损失,22.51%的原生粒间孔隙被胶结充填而损失;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和裂缝,使储层孔隙度增加至 6.4%,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的储集性能。 孔隙度定量计算结果与实测孔隙度一致,显示了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对定量评价孔隙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心、岩石薄片、 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二叠系红雁池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红雁池组储层岩石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特点,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砾岩和岩屑砂岩,岩屑类型以凝灰岩岩屑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为主,属超低孔、超低渗储层。 储层成岩阶段主要为中成岩阶段 A 期,其中压实作用导致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黏土矿物胶结作用使储层孔渗性降低;碳酸盐矿物和沸石矿物胶结作用均具有双重影响,二者在支撑碎屑颗粒、减弱压实作用强度的同时,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使次生孔隙发育并使孔缝连通,是研究区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