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低阶煤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处于初步阶段,分析国外已成熟开发的低阶煤层气田的开发技术、排采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助于为我国低阶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以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中部低阶煤层气开发区的1 000多口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以静态地质资料和动态排采资料为基础,以产水量、产气量为评价指标,结合产气曲线形态将生产特征分为6大类,分析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高效井约占57%,低效井约占43%,主要受渗透率、临储比、含气饱和度、构造等地质因素及完井方式和排采制度等工程因素的影响;而大段裸眼的完井方式及快速抽排的排采制度造成固体颗粒的大量产出是导致低效井占比较大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完井方式,放缓初期排水降压速率及尝试新的排采工艺等可以有效改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露天煤矿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以霍林河一号露天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踏勘和GIS分析,建立新的露天煤矿开采生态影响评价方法体系.该体系针对不同尺度的评价对象,构建不同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于排土场等小范围,采用分辨率在2~5m精度的遥感数据监测;对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采用20~30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解译后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土地转换矩阵;对于区域植被覆盖度,采用NDVI指数建立方程计算;对于区域植被长时序变化,分析LAI长时序动态变化.以霍林河一号露天矿为例研究表明,该体系能较为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矿区生态的变化特征,弥补了矿区生态很难定量、客观监测和评价的不足,为矿区生态恢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6.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原始地应力场发生调整,易导致储层失稳破坏,影响煤层气井抽采效率。基于单轴应变模型,考虑基质收缩效应,推导了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地应力动态模型,揭示了地应力动态变化规律。此外,建立了排采过程中煤储层稳定性分析模型,提出了煤储层峰值强度与最大主应力的差值(H)作为煤储层稳定评价基本参数,讨论了不同应力机制下地应力动态变化对煤储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平主应力在排水降压阶段呈线性降低,在产气阶段受基质收缩效应的影响呈非线性下降,解吸作用越强,下降速率越快。不同应力机制煤储层失稳破坏规律不同。正断层应力机制,排水降压和产气阶段,莫尔圆半径增大,圆心右移,接近破坏包络线,煤储层可能失稳破坏,解吸作用越强,莫尔圆半径增大速率越快,越容易破坏;走滑断层应力机制,排水降压和初始产气阶段,莫尔圆半径不变,向右平移,远离破坏包络线,煤储层稳定性增强,不发生破坏,而稳定产气及衰减阶段,莫尔圆向左平移,靠近破坏包络线,煤储层稳定性减弱,可能失稳破坏;逆断层应力机制,整个排采过程莫尔圆半径不断减小,远离破坏包络线,煤储层稳定性增强,不发生破坏。结合郑庄区块地应力测试井数据,对煤储层稳定... 相似文献
7.
8.
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气化适用性等角度,系统研究了东胜气田J148地区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延9煤层地下气化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利用深部煤层气化燃空区孔隙层、含水层及该区致密气层进行碳封存的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9煤层埋深1 264~1 285 m、倾角小于1°,煤层稳定性好。气化目标选区内地层断层、节理裂隙不发育,偶有裂隙但断面新鲜、闭合,煤层气化后空腔有较好的密闭性,对煤炭地下气化影响小,有利于气化炉的建设和扩展,可满足规模化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实施。延9煤层顶底板存在连续的隔水层,能阻截地下水对煤层直接充水,有利于地下气化炉布置;顶板隔水层厚度小于导水裂隙带高度,存在垮落导通顶板含水层间接充水的风险,但顶板含水层属弱富水含水层,涌水量小,风险可控;底板隔水层厚度大于隔水层的安全厚度,能有效阻截煤层底板含水层对煤层直接充水的风险。总体而言,延9煤层厚度适中、夹矸少,属低灰、低硫、高热值不黏煤,煤焦反应活性高,具有良好开发前景。针对深部煤层规模化气化开采产生大量的CO2排放,初步探讨了利用煤层燃空区、顶底板含水层和下部致密天然气层进行CO2 相似文献
9.
10.
11.
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鹤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的产煤基地,从开发到现在有近百年的历史,因煤炭资源开采,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目前,由于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裂缝、矸石压占、露天采坑挖损地面积较大。未来鹤岗市的城市定位是由资源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本文通过对鹤岗市环境质量分析,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健康的角度出发,选取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人口等方面的指标,建立复合生态系统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确定鹤岗市生态环境质量所处的发展阶段;得出1995-2007年鹤岗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各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协调。应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为鹤岗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章丘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平原地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线性加权求和模型评价章丘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总体上比较成功,经济效益完满实现,社会效益有一定程度的体现,生态效益相对滞后。最后,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丁航航 ' target='_blank'> 武强 ' target='_blank'> 于帅 ' target='_blank'> 张健 ' target='_blank'> 《中州煤炭》2018,(11):46-51,56
为了有效提高矿山环境问题的修复和治理,在以往矿山环境问题分类的基础上,提出针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分类,按照矿山自然地质灾害并由采矿活动影响诱发的环境问题进行划分。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耦合的评价模型,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地质灾害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权重,结合灰色关联理论计算灰色加权关联度进行评价。以岩溶塌陷为例,确定了岩溶塌陷的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应用模型计算出研究区的危险性等级为Ⅲ级,属于危险性易发区。该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矿山环境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煤层气选区评价历来是煤层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评价方法的选择关系到能否准确命中目标靶区,近年来的选区评价方法从定性评价逐渐发展为定量评价。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评价区,从定性—半定量—定量评价的思路方法着手,首先选取了典型的5种评价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其在煤层气评价选区中的利弊,发现定性评价方法仍有着其广泛运用的空间,虽然现有的定量评价方法进一步降低了主观因素影响,但这5种评价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观性、经验性判断。在对这5种方法进行异同点总结的基础之上,笔者进一步引进了主成分分析法这一定量评价方法,避免了主观因素影响,优选出四工河—大黄山区段为有利区段,与前述5种方法结果相同,表明主成分分析法运用于煤层气选区评价是合理可靠的,完全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成为其选区评价的最大优点。在综合分析了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之后,提倡运用初步定性判断—定量评价研究—定性评价验证的思路来进行煤层气的选区评价。 相似文献
15.
16.
重点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层次分析-模糊综合分析法,并根据这种方法的要求,设计了资源型城市黄石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指标体系,并对对黄石市2003-2006年可持续发展配套政策情况及其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浅谈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后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开展土地整理后评价的意义,并结合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煤矿城市面临着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选取2005~2015年统计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选用多因素综合指数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选用灰色关联度来反映煤炭开采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性,选用GM(1,1)模型预测2016~2020年生态安全指数,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生态安全指数的显著因子。结果表明:朔州市2005~2015年生态安全指数呈下降趋势,生态安全等级由较安全下降为临界安全。2016~2020年生态安全指数将短暂小幅上升后迅速下降,生态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下降为不安全。煤炭资源开采对研究区其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影响显著。主要障碍因子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和经济因素转变为煤炭开采量、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生态环境资金投入和土地复垦率。通过分析反映和预测朔州市生态环境状况,为制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措施,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田,储层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跟踪预测难度大,对开发钻井要求高,始终面临着新钻井数多、钻井区块多且分散、缓钻井比例高、实施风险大的问题。为了加快储量有效动用,最大限度地预防低效井出现,提高钻井成功率,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录井及试采等资料,通过井震结合、精细构造恢复及储层预测,明确复杂断块中的砂体展布规律;同时分区分层系开展油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完善了复杂岩性中的油水层识别技术,提高了钻井成功率,取得了良好的钻井效果,为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高质量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解决水危机的重要方式。开展水资源配置研究,不仅可以提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法,推动水资源长效利用;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三条红线”控制下多目标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分析其当前水资源供需情况,同时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获得规划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在2030年,在三条红线约束下南京市可供水量为34.41亿m3,缺水率约为8.22%。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仍占据水资源配置主流,环境用水配置增长较快。COD和氨氮得到较好控制,较为理想的实现了经济效益目标、社会效益目标、环境效益目标的三者均衡发展。根据南京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笔者提出供需协调、优化产业结构、“护”“治”结合以促进水资源高质量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