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神农架蚂蝗沟地区新发现的南华系实测剖面综合研究,结合全国地层委员会提出的南华系建系的地层划分原则及中国地层表(2013),首次于神农架腹地新建了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地层序列,并认为该地区剖面完整、顶底齐全,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对其地层序列与沉积相及环境分析,自下而上划分出下统莲沱组,中统古城组、大塘坡组,上统南沱组4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明确指出莲沱组时期海水变浅、气候开始转冷,出现冷暖交互气候条件下的灰黑色碳泥质沉积;古城冰期为海洋成冰作用的产物;大塘坡间冰期为滨浅海碎屑沉积间碳酸盐岩沉积;南沱期为大陆成冰期冰碛岩。  相似文献   

2.
该矿床地处湖北省西部,为中国典型的银矿第"V"类型,为一大型银、钒矿床,矿层产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四段,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较稳定地台上碳酸盐台地与浅海陆棚交接部位,并有远源火山活动和具上升洋流地区,为浅水缺氧环境,可能是一次地球灾变事件。为沉积热水、成岩生物及成岩卤水成矿作用。其温度为56~165℃。根据沉积建造、地层、岩相及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矿物及矿石结构等找矿标志,初步建立成因与地质灾变事件有关的低温热水沉积成岩黑色页岩型层控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下扬子鄂东南南华系地层进行剖面测量,描述南华系地层岩性、砾石发育特征及其与顶底地层的接触关系,通过地层对比分析南华系地层沉积相及物源方向。研究表明莲沱组与下伏大药姑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底部砾石砾径3~15mm,向上砾径逐渐减小,区内常缺失古城组和大塘坡组,南沱组砾石砾径2~15mm,上部砾石比下部略增多,与上覆陡山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莲沱期四斗朱水库剖面离剥蚀区较近,物源丰富,斜层理发育,为河流—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郭源村剖面离物源较远,粒度相对较细,岩石呈灰—灰绿色,为三角洲前缘—临滨相沉积环境。南陀组砾石特征表明区内南华系地层物源来自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浩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区内震旦系莲沱组含金较高,为金成矿提供一定的物源;矿区金矿化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震旦系莲沱组为一套磨拉石堆积及火山碎屑沉积,其地层岩性对区内金成矿具专属性;该区的NE向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着矿床定位,旁侧派生的近EW向次级构造控制矿体产出,次级裂隙带、后期构造叠加与岩体外接触带联合控制金矿化富集。  相似文献   

5.
宁国市西坞口铷矿床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北东端的南华及后南华纪沉积盖层的褶皱带内,绩溪复背斜北东段的次级向斜内。宁国墩—五城边界断裂从矿区南东侧通过。详细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结果表明: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南华系休宁组、南沱组,震旦系蓝田组、皮园村组,西坞口花岗(斑)岩沿西坞口向斜倒转翼形成;矿区铷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接触带原生花岗(斑)岩、花岗岩体内;铷矿体形态受花岗(斑)岩体形态控制。西坞口花岗斑岩成岩时代为(141.7±1.0)Ma,属白垩纪早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具有高分异特征,具有较好铷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洪雅大岩窝铅锌矿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褶皱带中,区域地层横向变化大,岩性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通过对矿区地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实地考察,初步分析了大岩窝铅锌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以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1矿区圈定的3个矿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洪椿坪组(Zbh)即灯影组中段和上段的白云岩中,矿体明显受地层中的断裂破碎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以热液蚀变为主,矿石成分、组构简单,矿石有益组分含量变化规律具有Zn含量高则Ag含量高的特点;2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该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碳酸盐型铅锌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地层及岩性、热液蚀变、构造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矿区找矿标志,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铅锌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岭子垭磷矿位于宜昌磷矿田北部中磷层富集区、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胡集段下亚段地层中,发育中磷层二矿层、中磷层一矿层。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白云岩条带状磷块岩和致密条带状磷块岩两类。矿床成因类型属生物化学沉积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8.
该区为隐伏型石灰岩矿床,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大岭组(AnZdl),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_(1)q)、文笔山组(P_(1)w)、童子岩组(P_(1)t),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_(2)cp),属浅海沉积的碳酸盐岩碎屑和生物碎屑的石灰岩矿床。重点探讨了矿床地质特征,为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矿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区域地质、沉积岩特征、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底坎尔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划分。文中从区内碳酸盐岩沉积的物理化学条件、岩性、构造、层面构造、生物碎屑排列、化石分布等进行研究,并通过地层中的沉积构造、沉积产物、沉积物的粒径、层序特点,确定区内沉积环境为浅海环境中台地相的潮下坪带亚相。对区内上石炭统底坎尔组石灰岩沉积相的划分,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区内底坎尔组石灰岩在空间上的演变,初步建立该地区碳酸盐岩潮相沉积模式,为该地区碳酸盐岩地层沉积环境划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托帕铅锌矿床是产于塔里木盆地北侧向斜内的典型热卤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在系统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矿床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特征、成矿条件。研究表明:(1)矿床自上而下发育有砂岩型铜矿化、砂砾岩型铜矿化及碳酸盐型铅锌铜矿化,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顺层产出;(2)矿体主要赋存于古新统乌拉根组(E_1w~(1~5)),赋矿岩石为一套海侵砂、砾-泥碳酸盐岩建造,岩石粒度与矿化强度呈正相关;(3)金属硫化物具有纹层状、条带状、浸染状及团块构造,偶见铜矿物沿裂隙分布,反映矿床经受早期热卤水喷流及后期构造热液充填叠加改造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区成矿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找矿模型进行了构建,认为乌拉根岩性段及向斜/背斜构造活动叠加地段为重点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1.
西峡县军马河石墨矿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系北秦岭朱阳关—柳泉铺石墨成矿带,矿区石墨矿赋存于秦岭群雁岭沟组地层中,含矿地层岩性为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等,原始岩性组合为含碳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夹少量长英质、铁镁质火山岩,为一套有连续相序的浅海陆源碎屑—碳酸盐含炭沉积建造。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矿床,并具有后期热液叠加富集特征。区内石墨矿的控矿因素主要为原岩(建造)性质和变质作用[1]。矿床规模较大,估算资源量1 253万t,矿层厚度大且稳定,矿石质量好。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大型黑色岩系银钒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环境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矿床地处湖北省西部,为我国典型的银矿第“V”类型,为一大型银、钒矿床,矿层产于震旦系陡山花组四段,三层状一似层状,赋存于较稳定地台上碳酸盐台地与浅海陆棚交接部位,并有远源火山活动和具上升洋流地区。为浅水缺氧环境,可能是一次地球灾变事件。为沉积热水、成岩生物及成岩卤水成矿作用。其温度为56~165℃。根据沉积建造,地层、岩相及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矿物及矿石结构等找矿标志,初步建立成因与地质灾变事件有关的低温热水沉积成岩黑色页岩型层控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冰洞山锌矿是鄂西地区层控型铅锌矿最具代表性的矿床之一,矿床形成具有全球同类型矿床相同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主要控矿因素为震旦系陡山沱组白云岩角砾岩、潮坪相沉积环境、同沉积断层以及滑动拆离断层.Pb、Zn、Ag异常强度高,套合性好.元素组合简单,主要为Pb-Zn-Ag-Cd(Cu),反映出沉积型矿床元素组合特点.蚀变较弱,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同位素和包体资料表明,矿床具沉积型矿床特点.矿物组合和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反映矿床的形成有两期成矿作用.矿床成因为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当—随枣地区原耀岭河群地层剖面考察、验证与修测,新厘定了这一地区中—晚南华世岩石地层序列,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高庙组、木渣沟组、前院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并根据该地层属区域浅变质沉积—火山岩系夹冰成岩构成,而缺乏古生物定年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变质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研究工作,获得了下伏武当群双台组变酸性火山碎屑岩年龄(746.2±11)Ma,属早南华世;高庙组、前院组火山岩年龄分别为(645.2±9.0)—(636.1±6.1)Ma,属晚南华世。首次系统建立了秦岭—大别地区(大巴山—大别山地层区)变质岩系中—晚南华世岩石地层序列及与扬子地层区相应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
西峡县大路沟石墨矿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系北秦岭朱阳关—柳泉铺石墨成矿带,矿区石墨矿赋存于秦岭群雁岭沟组(Pt1y)地层中,含矿地层岩性为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等,原始岩性组合为含碳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夹少量长英质、铁镁质火山岩,为一套有连续相序的浅海陆源碎屑—碳酸盐含碳沉积建造。矿床规模较大,估算资源量2 565万t,矿层厚度大且稳定,矿石质量好。  相似文献   

16.
贵州石阡中坝钴锰矿床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Z1d)底部灰黑色含钴锰白云岩中,矿区工作程度低,仅对地表含矿层进行了初步的工程揭露与评价,共圈定3个钴锰矿矿体,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含钴锰白云岩中有时夹有含钴锰质粘土岩夹层,矿体地表常风化为钴锰土。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风化—沉积改造型钴锰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上泉矿区熔剂用石灰岩矿位于兴业县葵阳镇,为一大型黑色冶金熔剂用石灰岩矿床。为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查工作,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沉积环境特征。发现矿床赋存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马平组、上二叠统栖霞组地层中,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生物屑灰岩、含生物屑微晶灰岩及深灰、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含硅质团块微晶灰岩,为一浅海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沉积矿床,属生物化学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黄陵断穹核部北缘,发育一套不整合于中深变质的黄陵杂岩之上的浅变质—极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据其相互接触关系,由下至上划分为中元古代西汊河组、吴家台组,新元古代浇园山组。吴家台组为一套含叠层石中厚层—块状白云岩,底部为块状—中厚层状石英质砾岩、石英砂岩,角度不整合覆于西汊河组不同岩石组合之上,相当于神农架群底部—中下部地层,主体属碳酸盐台地及滨岸相。角度不整合于吴家台组之上、被南华纪南沱组假整合覆盖的一套白云质复砾岩,即浇园山组,主体属台内—台缘斜坡相。推断神农架群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盆地沉积,浇园山组为被动大陆边缘裂陷盆地沉积。反映中元古代中期,在扬子古陆块区可能存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板块碰撞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19.
塘新寨金矿位于赖子山背斜西翼,赋矿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容矿岩石主要为粉砂质黏土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及构造角砾岩,矿床成因类型为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矿床。结合相关地质勘探成果,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矿床的地层、岩性、构造、沉积环境、围岩蚀变与金成矿的关系,并系统讨论了矿床成矿机理。分析结果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恩施地区富硒地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硒都"恩施地区出露广泛的31个岩石地层单位(组)岩石采样检测发现,最富硒地层为二叠系孤峰组—大隆组,主要出露于恩施中东部和北部,其次为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奥陶—志留系龙马溪组,主要出露于恩施中南部;岩石硒元素与有机碳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不同岩性岩石中硒元素富集规律为黑色岩系(碳硅质页岩)煤层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泥岩砂岩。探讨了富硒地层分布的控制因素,认为拉张性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深部硒元素易沿深大断裂或火山活动来到地表,并被同期浅海滞留盆地或深水陆棚等还原环境下沉积的大量有机碳吸附,完成主要富硒地层中硒元素沉积—同生阶段的源与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