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全域旅游理论与农业型特色小镇之间的关联性,随后对美国农业型小镇——纳帕谷的发展概况、外部环境、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在空间、产业、文化、旅游产品等方面的发展要点,以期能为我国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全域旅游是统筹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全新发展理念及发展模式,特色小镇作为引领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域旅游空间的载体。文章以合肥市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特色小镇规划为例,提出产业发展联动、全域旅游空间优化、生态控制保护、乡村风貌特色化、完善配套服务等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域旅游成为当前游客所追求的新方式,为皖北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在全面概述全域旅游新模式新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皖北地区湿地全域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并结合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其进行了客观分析,最后结合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结构、软硬件基础建设以及对外宣传等对全域模式下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可以提升皖北湿地生态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四川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部100个创建区县为样本,并基于ArcMap10.2与SPSS19.0等工具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总体分布特征为省域"西部为主、中部集中"、经济区差异明显;空间集聚特征与集中化程度为整体离散、局部凝聚,呈现核心轴带和组团圈层分布态势。通过成因分析,笔者发现空间分布和空间集聚度存在耦合关系,包括旅游资源数量及分布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旅游总人数及收入等。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提升A级景区数量与等级、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探索全域旅游不同发展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假期外出旅游,而随着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全域旅游应运而生。全域旅游重在一个"全"字,如何做好"全",是当前旅游小镇建设过程中重点研究的课题。为了促进我国旅游小镇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结国内外全域化旅游小镇发展的现状,对旅游小镇建设和发展的措施进行分析,旨在让有关人士意识到全域旅游与旅游小镇结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全民结合起来共同为了旅游小镇的发展做好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的火爆,云南、贵州等地很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开始走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镇发展之路。众所周知,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都需要商业、文创产业的支持。那么,如何做好文创产业,构建特色商业链?如何提炼当地特色文化、打造品牌?就此,中华民居杂志社记者采访了知名旅游策划专家施文球先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文中简称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贵州省东线旅游胜地,是苗、侗民族最大的聚居地和苗侗旅游资源富集区,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归纳黔东南州全域旅游资源,将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旅游体系、人文旅游资源体系、民族特色宗教文化资源旅游体系(苗侗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旅游体系)、特色城镇旅游体系和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五大类,呈现出旅游资源种类多、质量高;片区集中,全域分布;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小镇的建设扭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阀门。为科学、合理地开发特色小镇,文章通过Arc GSI空间分析工具,对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形态、均衡程度和集聚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并进一步剖析其成因,归纳特色小镇旅游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特色小镇空间总体分布类型为凝聚型;(2)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在江浙沪地区形成高度密集区,在京津冀、珠三角以及四川、重庆、云南等地接壤处形成了次级密集区;(3)地形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市场要素是旅游开发的关键影响因子,皆是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成因。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市场资源、把握创新灵魂,才能进一步实现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小镇是特色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产业集聚理论,提出旅游小镇竞争力提升机制,选取安徽省黄山市汤口旅游小镇作为案例,从旅游发展及其带动作用、旅游关联企业间的联系、旅游产品与规划建设、旅游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政府部门协作和服务体系等维度对其产业集聚现状进行评价,指出汤口旅游小镇是典型的景区依托型旅游产业集聚模式,并建议从推进旅游产品开发、以规划引导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技术应用、探索旅游产业管理模式、构建人居和谐空间、强化旅游品牌宣传等方面优化提升其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
随着旅游者的不断成熟,游客的需求不断变化,越来越追求旅游的特色和个性。平阴县玫瑰镇的玫瑰种植已经有近1300多年的历史,随着省级特色小镇的确立,新的机遇为小镇的发展注入活力,承载产业创新与旅游发展的玫瑰小镇如何选择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平阴玫瑰小镇为例,把握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尝试将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在全域旅游理论的指导下对平阴玫瑰小镇的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有针对的提出旅游发展建议,以期对玫瑰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宁波提出旅游全域化、国际化战略,强调加快推进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宁波历史城区历史文化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进而结合全域旅游中提出的全局性、整合性、共享性的理念,提出了打造整体化历史文化品牌,实施"旅游+N"的全域化发展模式,实施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策略、全社会共建共享等实施策略,以推进宁波中心城区历史文化空间品质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在此政策背景下,古村落作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文章从争抢机遇、突出旅游因素、规划先行、讲究宣传策划、配套设施跟上等五个方面,对全域旅游化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作了分析和探讨;以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灵坑村为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建设背景 盈江县作为边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17年旅游人数达到473万人次,但是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滞后,缺乏规模效应.在国家大力支持特色小镇的背景下,盈江县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特色小镇的"点"带动盈江县全域旅游"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程宅院坐落于今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程宅位于皖北地区,整体布局打破了皖南民居建筑在布局上的局促,以北方民居建筑开阔、大气的布局为特点;在具体建筑风格上,程宅以皖南民居建筑的精致雕刻、白墙黑瓦等风格为参照,融合了南北建筑的布局与风格。这种融合了南北建筑特点的民居建筑在皖北地区是独有的,展现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具有较高的建筑科学、历史文化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国家层面"城乡统筹""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目标,乡村规划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安徽省乡村规划建设实践至今,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庄空间无序混杂、环境被破坏等问题。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诸如传统地域文化特色消失等新问题。安徽省内淮河以北地域,即皖北地区,是安徽省乡村规划建设中的重难点。该地区处于中国南北交界带,地域特征明显,文化底蕴深厚;人口众多、产业传统、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单一、脆弱性强。因此,对皖北地区乡村空间的针对性研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自组织视角下皖北地区乡村空间特征总结,以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顺河村为例,通过大量实地调研、访谈,并借助Earth Explorer等平台进行历史影像图采集,梳理近百年来村庄空间演变脉络,分析经济、社会、生态与村庄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皖北地区乡村空间自组织演化的内在规律。旨在把握其规律性,提出自组织与他组织有效结合、同向复合的他组织策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旅游小镇建设普遍存在缺乏旅游规划、发展理念滞后、旅游产品雷同、竞争白热化、产业生存环境有待提升及发展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旅游小镇发展面临发展理念、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规划及产业环境等方面的转型提质要求。文章以广西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总体规划为例,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重大项目四个方面构建了"战略立纲、产业为本、空间塑形、项目点睛"的旅游小镇发展规划理念,体现了全域旅游的战略规划智慧、错位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智慧、宜居宜游的空间规划智慧以及彰显个性的重点项目规划智慧,以期为新时期旅游小镇的转型提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胡智行  翟华鸣  赵彬 《规划师》2023,(2):101-10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背景下,一些处于区位劣势的边疆地区依托自然和风景旅游资源的优势,抓住时代机遇,发挥旅游度假功能,促进了全域空间发展的提质加速。文章以伊犁那拉提为例,从“全域—景区—镇区”的视角提出了景镇融合发展的模型,在全域层面通过多维度的生态评价体系展开生态环境评价,明确开发保护整体格局;在景区层面通过对人口构成、旅游行为、功能空间等的差异性分析形成景镇互动的旅游体系;在镇区层面通过塑造特色风貌做强旅游小镇,既能满足旅客对高品质设施的需求,又能完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配套设施。通过这种旅游产业与当地居民生活同步发展的模式探索,以期为同类地区的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Ripley’s K函数研究浙江省151个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析影响特色小镇分布的各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特色小镇分布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性;特色小镇一级聚集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市东北区域,二级聚集区主要集中于嘉兴、宁波和温州等地区;不同的影响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格局,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消费需求对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为正向影响,人口集聚和空气质量对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旅游是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动态、可持续的途径之一。研究从文化生态学出发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文化生态展开分析,确定了文化遗产旅游适宜性评价的三个维度,基于自然地理数据、文化遗产数据、POI等多源数据,使用GIS插值模拟、InVEST生境质量评估等空间分析技术,叠加得到歙县文化遗产旅游适宜性分布格局。发现歙县文化遗产旅游呈现出"中部沿线高、南北边缘低"的适宜性格局;部分乡镇受制于交通等设施而旅游适宜性较低;根据文化生态学理论与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系统性的共生协调、适宜性的特色统筹、生态化的保护发展三条策略路径,希冀为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沈洁 《河南建材》2021,(2):142-143
文章对全域旅游概念进行了介绍,并以朱备禅修小镇为例,对以旅游为特色产业的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对打造特色旅游小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