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江西12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村落的类型及其与周边山脉、水系分布的关系,并采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江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的类型与境内主要山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关联性。(2)江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传统村落在三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传统村落数量以赣北地区最多,赣中地区次之,赣南地区最低;从市域尺度来看,江西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为较集中,由高至低依次集中在吉安、上饶、赣州、抚州、景德镇5个设区市。  相似文献   

2.
阿坝州是西部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受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各方面发展受地质生态环境的强烈约束。基于最邻近点指数等方法对阿坝州传统村落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调研,利用GIS,RS技术探析研究区域内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区域传统村落保护、优化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议题,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是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前提。因此,文章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运用最邻近距离、地理集中指数、洛伦兹曲线、核密度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市110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重庆传统村落在地理分布上具有集聚性。(2)重庆传统村落在区县层面上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渝东南酉阳、秀山、石柱、彭水四县。在四大区域层面上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于渝东南和渝西。(3)在分布密度上,重庆传统村落形成多个显著密集地区。(4)相对独立的环境、复杂的地形、丰富的水系、低便利性的交通及较弱的社会经济等因素为传统村落的形成和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影响重庆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以期对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风貌空间格局和民居院落布局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寨传统村落的典型特征,研究表明在“农业学大寨”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大寨传统村落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古村落,是典型集体主义公有制村落空间的代表。为确保大寨村作为大寨精神核心物质载体的完整性,文中提出以大寨村域为范围打造大寨聚落博物馆,为大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西藏自治区两个传统村落——工布江达县错高村和吉隆县帮兴村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将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以加强保护。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建设处处长李新昌说,错高村和帮兴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后,将有助于两个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接下来将制定保护发展规划,建立保护管理机制,杜绝违反保护规划的建设行为,推动两个入围村落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美丽新乡村建设的契机下,从符构—符义—符用的角度研究黑龙江村落符号的具体特征,希望能为美丽新乡村建设中运用符号学元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劼  叶孝奇 《城市规划》2024,(4):115-116
<正>1.桂桥传统村落概况桂桥传统村落位于赣抚平原抚河沿岸,是江西省进贤县李渡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肇基于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村民以桂姓为主,属李渡“沿河十八桂”中较为完整的一脉。村内历史格局完整、历史遗存丰富、文化价值突出,于2019年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相似文献   

8.
伴随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村镇传统民居是拆是留的问题已产生争议,我国传统村落与民居严重流失和破坏的情况是目前村镇建筑发展中的热点课题。文章首先统计整理了江西省内传统村落的分布与现状,并通过数据分析与走访调研,阐述与分析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民居的适用性与安全性等因素,最后,提出适合本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政策与实施手段。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动江西省传统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并有利于保护村镇建筑的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ArcGIS和Excel软件对资溪县20个特色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受坡度、水文、气候等因素影响,资溪县特色村落的空间分布呈集聚型,在乡镇级层面集中分布并且存在差异性。资溪县未来乡村的发展可据此采取合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10年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查阅与整理,从阐释传统村落的特定概念、本质内涵出发,对国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后续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白马人是一个人口稀少、分布集中的典型少数民族;为了研究其空间构成及分布特征,选取四川省平武县伊瓦岱惹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存地理环境及村民活动方式进行调研,从居住生活空间、生产作业空间、公共交往空间、习俗活动空间对村落空间构成进行解析,归纳总结其多功能复合状态下的空间特征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白马地区传统村落的保存及发展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信江位于江西省境内,流域广泛,水域便利,是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明清时期信江因其便捷的水运而商业活动频繁,往后随着商业活动的日渐繁盛,加之海禁政策的颁布,使得信江成为沟通国内南北方贸易的交通要道,横跨中、蒙、俄的万里茶道也从这里开始.由于其商业活动的繁盛,信江流域渐渐成为当时江西传统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通过相应的交通分析、水文分析、高程分析所得的聚落分布特征,能更好地完善对信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评选的泉州地区67个传统村落的村落选址、村落规模、组团特征、布局形态等因素进行叠加,从宏观层面,多角度地分析泉州传统村落与这些因素的关联,对泉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河北省太行山的197个国家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借助Excel、ArcGIS等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传统村落的数量统计发现:位于河北省的国家传统村落有96.12%都分布在太行山山脉范围内。从核密度分析可知,河北省太行山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聚集性分布特征明显;从高程分析来看,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海拔1 200m以下的低山或丘陵地区;从水网分布来看,传统村落对水域依赖度较高,村落聚集的核心大多沿水系或在水系附近;从水系缓冲分析看,水系周围2 000m以内传统村落数量较少,2 000~10 000m范围内传统村落数量最多,该水系缓冲范围更适宜村庄聚集、发展;从与县区中心距离来说,距县区中心20~30km圈层范围内更适合传统村庄的聚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中原地区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202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与分析村落地理位置、村落成因、建村年代等基础要素,构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并运用GIS的相关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中原地区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传统村落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整体集聚+局部分散",并形成了"三核、多点、三片区"空间分布结构,且村落高程类型主要为平原型和丘陵型;五种类型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性大,各个历史阶段数量变化明显。以期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区域联动与差异保护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     
正石家庄shijiazhuang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白鹿泉乡水峪村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白鹿泉乡水峪村东距石家庄市区20千米,因村内多泉水而得名,具有一千多年的建村历史,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于2012年确定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村内石屋多为清末民初所建,为典型的山西太行山区传统风格,参差错落,古朴沧桑。据《获鹿县志》记载:"水峪建于元代,当时这里自然景观较好,有‘群山苍翠,岭域起伏,泉生山间,四季长流’的赞语,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115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GIS空间分析、空间图示分析法,归纳和总结福建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及特征。结果表明:依自然山水环境特征,可以将福建传统村落分为山地型和滨海型两大类;依用地形态,可以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两大类;受自然地理、人文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福建传统村落用地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由于农耕文明与水文环境的联系密切,中国传统村落的村民在水利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总结了传统村落的防洪方略,并从村落空间布局、村落建筑设计和村落的防洪工程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村落防洪的具体措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现代防洪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抚州市金溪县是江西省中国传统村落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境内的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积淀,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与文化价值,已成为金溪县打造旅游大县的重要资源依托。文章结合金溪县传统村落的乡野调查,对其境内传统村落的选址、村落布局形态、村落内部空间及现状问题等进行归纳分析。由此探讨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地方特色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村落规划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几千年不辍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体系。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相比较,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寺观、陵墓以至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风水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