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经富稀土矿是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矿体的形态与花岗岩风化剥蚀作用密切相关,矿体主要赋存于全风化花岗岩中,在垂直方向上,呈上下贫、中间富.稀土矿化的花岗岩是稀土矿的成矿母岩,成矿母岩在外部营力作用下,经不断风化剥蚀、淋积、迁移、富集、改造,形成稀土矿体.  相似文献   

2.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一类稀土元素呈水合或水合羟基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的风化矿床。本研究首次发现了这类矿石中在干法研磨条件下会导致稀土相态发生变化,进而通过模拟实验,精确量化了机械研磨对矿石中离子相稀土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相态转变路径。结果表明,研磨后矿石中减少的离子相稀土主要转换为碳酸盐结合态,少数转换为铁锰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其中,离子交换稀土减少53.48%,而碳酸盐结合态稀土增加36.05%。这种稀土相态转变的现象可能与研磨作用对粘土矿物的结构影响有关。X衍射和红外光谱证据指示,机械研磨过程会导致黏土矿物发生结构性损伤,晶体结构受到变形,引起黏土矿物晶格破坏,出现了无序化特征。机械研磨伴随发生的机械力化学过程发生,可能是导致机械研磨后离子相稀土减少、稀土赋存状态变化,形态间发生转移等变化的关键原因;本研究成果对于制定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勘查规范、矿石加工工艺、标准物质的研制流程、分析测试及黏土矿物的机械研磨机理研究等领域的理解和扩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机械研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石导致离子相稀土减少是这类矿床研究中一个新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3.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和高科技领域,我国作为稀土生产和出口大国,传统稀土储量日益减少。因此扩大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稀土元素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在煤中富集,甚至达到工业品位。近年来,煤地质学家对煤中稀土元素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实测了新疆、鄂尔多斯、青海木里、宁夏鸳鸯湖等地125个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并结合前人资料对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富集影响因素、燃烧过程中迁移规律以及粉煤灰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和分离提取方法进行总结,为煤和粉煤灰中稀土元素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我国煤中稀土元素含量远高于美国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和西南川滇桂地区是我国两大煤中稀土元素成矿带。稀土元素在煤中主要以稀土矿物、有机化合物以及离子吸附的形式存在。煤中稀土元素的富集可能是不同时期沉积物源、搬运介质、沉积环境、风化淋滤和岩浆活动相互叠加的结果。煤燃烧过程中,稀土元素作为非挥发性元素在飞灰和底灰中进一步富集。粉煤灰中稀土元素赋存在玻璃体、含稀土矿物和非晶碳中。不同类型和来源的粉煤灰可能适用于不同的物理分选和化学提取方法。我国作为...  相似文献   

4.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世界中重稀土的主要来源,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云南等地,而在世界其他地区鲜少见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矿体赋存于母岩形成的风化壳中,大多数情况下,风化壳的稀土元素模式由母岩继承而来,母岩特征因此对成矿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此外,外生条件如亚热带气候、低洼缓坡地形、充足的降雨量和地下水等也对成矿性有着重要影响。自风化壳上部向下,随着土壤水pH的增加和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稀土元素在全风化层下部和半风化层中被黏土矿物固定,此过程中,物质(主要元素)的移除和淋溶-沉积动力学是风化壳中稀土元素富集的主要机制。一般认为离子吸附型矿石中的稀土主要存在于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中,而稀土元素在单个矿物中的赋存形式不清楚。近年来有同步辐射实验表明,稀土元素在高岭石中既以8或9配位的水合自由离子形式作为外层络合物吸附于高岭石表面,也可以内层络合物形式与黏土矿物表面Al-O、Si-O键结合或与黏土矿物边缘位置结合。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特点和稀土元素的赋存形式的研究是指导找矿与进一步高效、环保的资源利用的基础,于世界尖端科技产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在浙江省西南部的庆元县探获一大型稀土矿床,预估资源量超10万t。本次探获的稀土矿床类型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稀土矿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中,见矿厚度数米以上,品位较高。此次发现的稀土矿,稀土配分类型以低钇中铕轻稀土为主,部分为低钇高铕轻稀土,少数为中钇高铕轻稀土型,其中的主要元素可  相似文献   

6.
<正> 广东省潮州市登塘镇白水一带,在花岗岩风化壳中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新华夏系构造韩江——榕江北西向构造带,韩江断裂南西侧,葫芦田岩体东部边缘相。花岗岩原岩系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属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岩(r~2y),同位素年龄测定约153百万年。在花岗岩中石英含量30—38%,钾长石含量25—45%,斜长石15—36%,黑云母少量,呈鳞片状散布于岩石中。岩石中普遍含有镀、钇、镱、镧、镓等稀有、稀土金属元素,为本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风化壳为铁褐、黄褐色,表面因析出铁质呈砖红、紫红色。高岭土为乳白色,表面铁染为黄褐色。风化  相似文献   

7.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特征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对南岭地区广泛分布的风化壳稀土矿床的研究成果。通过反复试验证明了这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主要特征,确定本区以离子吸附相为主的风化壳稀土矿是由原生稀土矿床风化淋滤所形成,其矿化程度以全风化层为最富集,是一种具有工业价值的新型稀土矿。文中还介绍了提取离子吸附型稀土的工艺流程以及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偏光显微镜,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结合化学分析等分析手段对白云鄂博尾矿的物质组成,稀土矿物嵌布特征、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中稀土的含量(REO)为6.42%,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矿和独居石,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长石、闪石、辉石、云母、重晶石和磷灰石等;稀土矿物嵌布粒度细小,氟碳铈矿与独居石单体解离度分别为55.07%、50.47%,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极为复杂。约95%的稀土元素赋存于稀土独立矿物中,约百分之五的稀土以类质同象或细小包裹体分散在其它矿物中。基于上述稀土矿物的嵌布特征及稀土元素的赋存特点,推荐采用分级一磨矿一浮选流程进行试验,以实现稀土矿物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总保有储量约9000万t。全国探明储量的矿区有60多处,分布于16个省区,而江西赣南地区稀土储量和产量均占全国50%以上。赣南稀土矿属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方法主要是原地溶浸采矿法。典型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格陵兰岛Ilírnaussaq岩体内异霞正长伟晶岩中稀土矿物和元素的分布与赋存状态,采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矿物能谱分析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进行了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单矿物化学成分以及稀土矿物赋存状态的研究.结果 表明:异霞正长伟晶岩中稀土氧化物平均品位0.64%,重稀土含量占比达33%;通过电子探针和单矿物化学分析,确定了异性石是主要的赋稀土矿物,异性石稀土含量约占矿石的95%;异性石中含有独立的稀土矿物,且稀土矿物呈细粒嵌布于蚀变的异性石中.研究结果对异霞正长伟晶岩的进步一选冶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某磷酸盐型稀土矿中含有独居石、磷灰石、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等多种矿物,具有较大综合利用价值。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中稀土品位为0.52%,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独居石和磷灰石中,其中70%的稀土元素分布于独居石中,磷灰石中含有26.60%的稀土元素;独居石嵌布粒度微细,约83.86%的独居石颗粒小于38μm,且独居石与磷灰石嵌布关系密切。在预先回收矿石中黄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的基础上,采用混合浮选方法得到稀土-磷灰石混合精矿,该混合精矿经预浸—磁选工艺,可以得到REO含量45%的独居石精矿,磷灰石中稀土元素进入预浸液,全流程稀土回收率达74.20%。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岑溪筋竹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石特征、矿石物质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配分类型等,认为筋竹稀土矿床属于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稀土元素配分类型为中铕低钇富镧钕轻稀土矿,并对该矿床的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该区稀土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并指出了下一步重点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锂和稀土元素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性矿产资源,沉积型锂矿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成为新型锂矿床的潜力。以广西上林县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炭质泥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反光显微镜、带能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测试方法,分析了炭质泥岩的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炭质泥岩中锂和稀土的赋存状态和物质来源,讨论了炭质泥岩中锂和稀土元素富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林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炭质泥岩中重稀土(重稀土氧化物质量分数为0.024%)接近了我国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的边界品位,部分样品中锂(Li的质量分数大于1 000μg/g)达到了国外黏土型锂矿边界品位,找矿潜力巨大;高锂的炭质泥岩中高岭石是锂的主要载体矿物,低锂的炭质泥岩中锂可能主要赋存在伊蒙混层中,稀土元素可能以离子吸附形式存在于黏土矿物(尤其是高岭石)中;炭质泥岩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哀牢山—松马缝合带的二叠纪酸性岩浆岩,部分来自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酸性岩浆岩,其中酸性岩浆岩中的云母是锂的主要来源,副矿物(独居石、磷灰石等)是稀土的主要来源;物源区强烈化学风化,是炭质泥岩中锂和稀土富集的主要因素,还原的浅...  相似文献   

14.
楸树湾铜钼矿主要赋存于雁岭沟组中,其中以赋存于爆发角砾岩中的不规则透镜状矿体为主,矿化呈脉状、细脉状、网脉状发育,品位低,矿化不稳定,围岩蚀变发育,矿体受构造破坏作用而形态不规则,膨缩、尖灭现象明显;其次为赋存于"格子状"断裂格局中的矽卡岩型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品位低,矿化较稳定,围岩蚀变发育。此外,矿床中赋存于花岗岩体/脉中的脉状、透镜状矿体及片岩型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围岩蚀变较发育。根据对矿区构造、矿化富集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床北坡矿段以构造角砾岩型铜/钼矿化,南坡矿段则以变质岩型矿化为主,其中深部具有隐伏斑岩体的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广西平南县稀土矿成矿母岩主要为六陈岩体(中—中粗粒钾长花岗岩)和大容山岩体(中—中粗粒斑状石榴紫苏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通过对2种含矿母岩岩相、矿物成份、化学成分、稀土矿物赋存状态进行分析,指出六陈—大容山花岗岩中富含磷钇矿、磷灰石、褐帘石、独居石、锆石、榍石等稀土矿物(含稀土矿物),为稀土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
老里湾银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华熊台隆崤山断隆东部,属小秦岭—崤山金银成矿带。结合矿区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构造、岩浆岩的控矿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老里湾花岗岩体为燕山期侵入,其分布受NW向、NE向断裂构造控制;(2)矿体赋存于老里湾花岗岩体内及附近围岩的构造破碎带中,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囊状、透镜状等不规则形态产出,倾向上呈叠层状,平面上具右行斜列现象,矿体大部分呈隐伏状产出;(3)矿体主要赋存于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矿石与赋矿岩石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矿石中的有用金属矿物为银矿物、闪锌矿、方铅矿,其中,银矿物主要为自然银、硫铜银矿;(4)矿区矿化蚀变期次可划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风化淋滤4个阶段,其中,中期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晚期阶段为次要成矿阶段;(5)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矿床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上述分析对于在崤山地区进一步开展银多金属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磷硅酸盐型稀土矿是一类重要的稀土资源,该矿石矿物元素组成复杂,矿石结构嵌布紧密,主要含稀土矿物为菱黑稀土矿,其稀土元素理论品位低,且与脉石矿物可浮性相近,分选难度高,开发利用困难。针对某低品位磷硅酸盐型稀土矿开展矿物学及选矿技术研究,以形成适于低品位磷硅酸盐稀土矿开发利用的选矿技术。以REO品位为1.46%的某磷硅酸盐型稀土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浮选工艺,选用自主研发的浮选捕收剂RFS,经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闭路流程,获得了REO品位23.25%,REO回收率为78.03%的稀土精矿,为磷硅酸盐稀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地区赋存于高岭石质黏土岩中的稀土矿资源是一种新类型稀土矿资源,该稀土矿属于全新的“沉积型稀土矿”。该稀土矿床含矿层平均厚度5.07 m,连续性好;稀土氧化物平均品位为0.26%,最高达1.6%,且关键稀土元素镨、钕、铽、镝含量较高,且其中伴生铌、镓、锆、钪等有价元素,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针对这种新型稀土矿资源选矿实验研究程度并不高。本文针对该类型稀土矿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该稀土矿暂无独立的载体矿物,且矿石粒度嵌布极细。选矿探索实验未能通过物理选矿方式实现该稀土矿物的有效富集,印证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化学元素多项分析、显微镜鉴定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微区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多种岩矿测试技术手段,对贵州某地二叠系宣威组富稀土岩系进行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有价可利用组分为稀土,稀土总量为2454×10-6,具有以轻稀土为主的特点,轻稀土占稀土总量的88.51%。矿物组成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合计约86%,其中主要为高岭石,含量为83%,另有少量的埃洛石(2%)、水云母和绿泥石(1%)。其他矿物含量微少,且其中不含有稀土独立矿物。粘土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含稀土总量0.21-0.36%不等,平均稀土总量为0.27%。研究结果表明,认为样品中的稀土元素:以类质同象替代的形式赋存于粘土矿物中,其中可能有部分以吸附形式存在,但需通过冶金浸出试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20.
水尾山萤石矿赋存于印支期复式花岗岩体的断裂带中,是赣南地区的一个大型萤石矿床。萤石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围岩花岗岩的稀土总量、轻稀土和重稀土含量远高于矿石,萤石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为轻稀土富集型,围岩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萤石矿石的Ce无异常,Eu呈弱负异常。围岩花岗岩的F、Ca含量较高,分析认为萤石中的F、Ca主要来自于围岩花岗岩。综合分析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萤石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元素土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萤石矿床为低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