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乳酸与乳酸菌(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乳酸与乳酸菌(下)周恒刚北京右安门大街轻工部宿舍15门132号(100054)关键词微生物,乳酸菌,乳酸发酵,乳酸,乳酸乙酯三、大曲中乳酸菌动态1.汾酒大曲乳酸菌测定 ̄[1]早在1964年汾酒试点期间,微生物组即对大曲、酒酷中的乳酸菌动态进行了测...  相似文献   

2.
L-乳酸研究综述   总被引:77,自引:3,他引:77  
<正> 乳酸广泛存在于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中。乳酸按其旋光性可分为D-乳酸、L-乳酸、DL-乳酸三种。由于人体只具有分解L-乳酸的酶,故人体只能利用L-乳酸,于是近年来L-乳酸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并有防癌抗癌之功效,对防止血液中胆固醇的积累、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和心血管变脆,促进幼儿、青少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白酒生产现场分离纯化的芽孢杆菌属细菌产乳酸的状况及条件进行了研究,确认在白酒生产中,这些菌株是产生乳酸的重要菌类。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于30~40℃静置培养时可得到多量乳酸。发现有机物C-Ⅱ以0.05%的加量添加到酒醅中时,白酒基酒中乳酸乙酯含量平均可降低21.9%。  相似文献   

5.
乳酸衍生物发展应用新动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乳酸衍生物的种类、应用领域及国内外生产、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6.
从白菜叶上分离得到21株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有抗性的乳酸菌株,采用杯碟法从中筛选得到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T0625,经鉴定该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经测定,发酵液经加热处理,在低pH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不表现抑制作用。研究还证实,T0625的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不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影响。经提取纯化,确定抑菌物质为乳酸链球菌素。  相似文献   

7.
酱香型酒中的乳酸及乳酸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勇 《酿酒》2004,31(4):21-22
开放式操作是白酒的独有的生产方式,在潜入大量的微生物中,乳酸菌分布广、数量多,在窖内发酵,生成大量的乳酸和乳酸乙酯。在不同香型与厂际,乳酸及乳酸乙酯含量相差悬殊,这可能是产品形成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乳酸、乳酸乙酯是白酒香气的重要成分,乳酸菌是白酒生产的重要功能菌。然而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不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白酒与乳酸菌、乳酸、乳酸乙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维青 《酿酒》2010,37(3):90-93
介绍了浓香型白酒生产中乳酸菌的来源、乳酸菌和乳酸降解菌在白酒发酵中的作用及乳酸、乳酸乙酯在白酒中的功能。并建议通过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乳酸乙酯的变化等情况来调整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汤世荣  王金生 《酿酒》1994,(6):20-21
乳酸、乳酸乙酯的生成机理及其降低措施汤世荣,王金生(山东省五莲县酿酒厂)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构成了我国浓香型白酒的典型风格,探讨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生成机理,采取相应措施,使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控制在合适的比例上,对促进我国浓香型白酒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然生物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该文综述了一种天然生物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的发现、分析方法的建立、抑菌谱及抑菌方式,对它的结构、类型、遗传学研究、应用等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分别研究了10种不同因素对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产生丁二酮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产生丁二酮最高量的条件分别为:培养温度为37℃,凝乳后0h,后熟12h,培养基pH调节为5.6,培养基中添加柠檬酸的量为0.15%;培养基中添加Vc的量为0.01%,培养基中添加金属离子的量分别为Mg2+0.03%、Cu2+0.02%、Mn2+0%,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的量为0.2%,培养基中添加碳水化合物的量分别为葡萄糖为0%、蔗糖为0%;随着基质浓度增加丁二酮产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在间歇反应器内,对乳酸乙酯在353~368K下水解生成乳酸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参数,得到乳酸乙酯水解反应速率方程。对模型显著性进行残差检验、F检验和Arrhenius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残差分布合理,参数回归显著,模型能较好地表达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177-181
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生物防腐剂,可以有效抑制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PLA是食品级的生物防腐剂。它的生物合成核心途径为:以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为底物,α-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经转氨反应生成苯丙酮酸(phenypyruvate,PPA),然后PPA经脱氢酶作用,还原生成PLA。PLA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有二氢化二醇、1-溴-2,3苯甲烷等。除了受温度、p H和培养条件的影响外,PLA的合成代谢主要受到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ATase)和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等的调控。文中综述了LAB PLA的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途径以及与该途径相关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分光光度计对超市中能够买到的包装和散装泡菜中L-乳酸、D-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所测定的泡菜中L-乳酸的含量在80%以上,乳酸总量在1.5 g/L~55.0 g/L之间,根据不同泡菜品种而不同;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很少,为0.01 mg/L~0.22 mg/L之间,远远低于我国的GB 2714-2003中规定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L-乳酸米根霉发酵体系LDH活力及代谢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酸脱氢酶(LDH)是米根霉代谢生产L-乳酸过程的关键酶,研究其在发酵过程中的活力变化,从酶水平分析发酵条件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对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的人工代谢调节、菌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摇瓶条件下的米根霉AS3.1208发酵体系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调控条件及与L-乳酸即时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体系中L-乳酸产率与LDH活力在36~40h时最高。葡萄糖作为C源的L-乳酸产率与LDH活力比甘薯淀粉高。与牛肉膏和蛋白胨相比,硫酸铵是米根霉代谢的最佳N源,0.40%的硫酸铵具有较高的乳酸产率与LDH活力。发酵培养基中添加CaCO3与否,对乳酸产率与LDH活力有极大影响。以甘薯淀粉为碳源,在250ml三角瓶中的装液量为100ml,发酵36~40h时的L-乳酸即时产率最大,此时LDH活力也最高。  相似文献   

16.
田晋红  刘琦  战丽萍  李小丽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173-176,181
以生物信息学为基础,分析D-乳酸脱氢酶(D-LDH)的保守氨基酸残基、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蛋白质三维结构和同源建模,可视化比较建模突变体空间构象,优选最佳突变体模型。结果显示,在D-LDH的20个保守氨基酸中,4个与酶活性中心有关。比较突变体模型发现,49和297位的phe或try的苯环形成空间位阻,F49A或Y279A及F49A和Y279A双突变体可解除位阻。对已构建的三个突变体初步发酵显示,IPTG和乳糖都能诱导突变体酶在大肠杆菌中产生苯乳酸,静置培养比摇振培养产量高,用乳糖诱导时,突变体F49A(A.a D-LDH-F49A株)苯乳酸的量比野生型(A.a.D-LDH株)的高。优选可视化突变体可作为高效构建工程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优质稻米为主要原料,辅以葡萄干、核桃仁、枸杞、蕨木、红枣等配料,经传统工艺熬制成八宝粥,添加适量乳粉,再经乳酸发酵,制成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适合于大众消费的新型方便食品.  相似文献   

18.
白酒中乳酸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浓香型白酒中的呈味物质。乳酸的测定方法有直接进样色谱法、酯化处理间接进样色谱法、比色法、综合法,综合法是最实用最简便的方法。(孙悟)  相似文献   

19.
乳酸酸菜保质期内乳酸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酸菜在保质期内乳酸含量的稳定性是乳酸酸菜的重要指标,本文测定了大庆思源牌乳酸酸菜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法生产的乳酸酸菜,在真空保存的条件下,乳酸的含量是稳定的,为乳酸酸菜的质量标准建立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凤型酒发酵体系中的过多生成物—乳酸和乳酸乙酯的形成途径及形成原因,阐述了发酵过程中通过强化凤曲管理,遵循装甑蒸酒原则,加强窖池管理,以控制发酵体系中乳酸的积累,有效降低乳酸乙酯的生成量,提高凤型白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