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渤海辽东湾地区绥中36-1油田B平台丛式井组在钻井设计和钻井作业中,简化井身结构,大胆使用小井钻井技术钻丛式井的新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节约海上钻井成本。缩短建井周期,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松南90井平台三口小眼丛式井的设计施工情况,重点分析了井眼轨迹控制的难点和成功经验,探讨了钻井完井液和固井施工等技术问题。实践证明,小眼丛式井比小眼直井钻井效率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提高小眼井钻井速度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钻头的机械和水力破岩能量,小尺寸钻头状况、小眼井钻井工艺及工具状 及压持效应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小眼井钻井机械钻钻速低的原因,并从小尺寸钻头优势,钻井方式及新型钻井工具等方面给出了提高小眼井钻井速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四川石油管理局中坝丛式井系四川地区第一组丛式井(共钻四口井)。至1985年10月10日全部完成,各井都准确地钻达了地质设计靶区,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本文介绍丛式井组的钻井情况,包括钻井过程、井斜和方位控制、斜井泥浆等。丛式井组的试钻成功,为我国今后定向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松南地区后五家户构造气藏储层特点和直井钻井经验,首次选择了适合丛式钻井的PKZ-I型屏蔽暂堵式钾聚合物钻井完井液体系。经松南20丛式井组的5口定向井验证,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润滑性、防塌性、滤失性及携岩能力,有利于保护储层和提高钻速,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川西地区复合钻井技术地层适应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机械钻速,节约钻井成本,加快川西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进程,进行了复合钻井技术地层适应性研究。通过分析实钻历史资料,发现蓬莱镇组地层钻速随着钻压、转速的增加,增幅较大;遂宁组、沙溪庙组地层钻速增幅相对较平缓,考虑地层岩性、地层压力梯度等因素,认为蓬莱镇组和遂宁组地层均适合在高钻速下钻进。现场试验表明,在蓬莱镇组、遂宁组地层311.15 mm、215.9 mm井眼段平均机械钻速比未使用复合钻井提高近2倍;沙溪庙组、千佛崖组、须家河组地层由于地层压力梯度大于1.5 MPa/100 m,不适合复合钻井;白田坝组地层含砾石会加速PDC钻头磨损而不适合复合钻井;复合钻井应用于防斜打快技术中,在控制井斜的同时可比钟摆钻具组合提高钻压50%以上。探索出了适合川西地区安全快速钻进的复合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7.
国产随钻测量仪在小眼短半径水平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使用国产随钻测量仪(YST)代替进口随钻测量仪进行小眼短半径水平井测量施工的可行性,并介绍了YST在河90-平1井中的测量施工方法及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测量方法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连山 《石油机械》1989,17(7):40-42,46
<正> 早在20年代,就有人在太平洋沿海地区开始采用定向钻井技术钻井。以后,美国、苏联以及我国都在制造丛式井钻机,并用丛式井钻机钻了许多开发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苏联丛式井钻机 1977年,苏联乌拉尔重型机器厂研制了专门用于西西伯利亚地区钻井的БУ3000зук型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渤海辽东湾SZ36-1油田AI平台丛式井组中的3口井,在丛式井组直井段井距密集,最小井距仅为0.6~0.8m,侧钻点深度差仅有7m且地层疏松不易造斜的困难条件下,采用陀螺定向侧钻,避开了邻井套管的磁干扰,定向准确,严格控制井眼轨迹,保证造科率满足设计要求。3口井在套管里定向侧钻均获成功,并准确地钻达靶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陀螺定向侧钻成功的经验说明:丛式井组的陀螺定向工艺为解决和处理海上勘探中新遇到的复杂情况,为节约昂贵的海上钻井费用和成本开辟了一条新路,并且为此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丛式井防碰技术在金县1-1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金县1-1油田油藏呈条带状分布、开发层位相近,断层众多、井眼轨迹受限,滚动开发、靶点调整频繁,槽口众多、隔水管锤入偏斜,浅部地层松软、造斜难度大等定向井作业难题,综合实施槽口优选和钻井顺序优化、防碰设计精细化、井眼轨迹控制、操作规范化等关键技术措施,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丛式井防碰技术。该技术在金县1-1油田48口丛式井防碰绕障作业中取得了成功应用,并已推广到辽东湾地区丛式井钻完井作业中,有效保证了钻完井作业的顺利进行,对今后海上其他地区丛式井防碰作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中原油田沙3中至沙4段四开小井眼的钻井速度,有效地解决易卡钻、钻速低、成本高以及小间隙井眼固井质量差等问题,中原油田与川石·克里斯坦森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开发了用于深部小井眼钻井的149.2mm的S28-248型偏心BDC钻头。详细介绍了该钻头的设计特点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庆油田小眼井钻井现场试验中暴露出机械钻速低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从钻头结构、水眼组合、泥浆体系及水力加压工具等几方面改进钻井参数的优选。9口小眼井钻井实践证明,采用较为合理的钻井技术方案,可大大地提高钻井速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松南地区泉头组、青山口组地层水敏性强和登娄库组、营城组地层裂隙发育的情况,结合小眼井的特点,优选出了适合该地区小眼井的钻井液体系——钾基聚合物-成膜钻井液体系,并根据统计数据和实验结果给出流变参数的推荐范围。松南地区5口小眼井的应用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防塌抑制能力强,其流变性能易于调整和维护。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塔河油田地质特征和小井眼水平井钻井的主要技术难点,分析和阐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小井眼水平井钻井井身结构、井身剖面和钻柱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针对小井眼水平井钻井中突出的降低摩阻、井眼稳定、携岩、轨迹控制、小井眼钻井等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技术措施,现场施工表明这些技术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长庆苏里格气田苏25区块丛式井钻井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植被稀少、生态脆弱。随着苏里格气田的勘探开发,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现象,钻井由单井变为丛式井。针对苏25区块钻井存在的难点,项目组开展了钻井工程优化设计、根据实钻地层情况及时调整造斜点和井身剖面、丛式井防碰、根据地层造斜能力和方位自然漂移量及时改变钻具组合和调整钻井参数,引入低速螺杆取代普通螺杆,大大缓解钻头快速磨损等技术。在苏里格完成了二个丛式井组,减少了建设用地,保护了环境,钻井施工中首次使用低转速螺杆,填补了国内使用低转速螺杆的空白,解决了在该地区定向钻进钻头因磨损而先期损坏的难题,使复合钻井成为现实,并提高机械钻速20%以上,为该地区今后丛式井钻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双心巴拉斯钻头在中原油田小眼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绪建 《石油钻探技术》1998,26(2):46-47,53
小尺寸双心巴拉斯钻头是139.7mm套管开窗侧钻作业的较理想选择。初步分析了中原油田用这种钻头钻4口小眼井的参数优选、扩眼效果、自然增斜及钻头磨损情况,同时探讨了139.7mm套管开窗侧钻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机械钻速及固井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川中广安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气藏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四川盆地中部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钻探过程中频繁出现油气显示,展示了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因此,对该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开展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研究十分必要。为此,对过该区的剖面总长度达890 km的29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分析,利用多井进行合成记录标定,开展了以须家河组为主要目的层的精细解释。在分析须二段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已知钻遇出气层段并结合最新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须二段气藏进行了储层预测,获得了储层厚度、孔隙度、储能系数等参数,同时圈定须二段有利含油气区的分布范围。结论认为:①须二段储层相对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庙4井-合川151井,厚度大于10 m的分布面积为173.4 km2;②须二段油气检测有利区总体上呈现北西向或东西向分布,有利区面积共516.2 km2,主要分布在合川-白庙地区,呈条带分布。在此基础上,指明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大庆汤原地区断陷地层复杂,在不同的层段易发生垮、漏、缩径、泥包、阻卡等事故。针对此种情况,研制了抑制性较强的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采用屏蔽暂堵技术,配合小阳离子(NW-1)强化井壁稳定。在庙1、互4、互6等3口井的试验表明,使用该钻井液体系,均比没使用该体系的汤参1井、吉1井缩短复杂时间110d和40d,经济损失减少143万元和150万元,使汤原断陷地层的钻井事故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小井眼环空压耗模式的建立及其在吉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井眼环空压耗计算与常规井不同。文中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分析,回归得到了钻柱旋转和偏心弯曲对小井眼环空压耗影响的经验模式,并在常规井压耗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小井眼环空压耗模式。给出了小井眼中由轴向流动雷诺数和旋转泰勒数共同判别钻井液流态的经验表达式。编制了小井眼水力参数优化和钻井液流变参数优选的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小井眼中的环空压力损失与钻柱内压力损失的比值高达25%~30%。利用吉林油田庙1-40井的数据,对理论模式及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现场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文中建立的小井眼压力损失模型去预测现场小井眼中的压力降,相对误差在6%以内,证明所建立的压耗模型完全可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对该油田庙5-40井水力参数进行了预测计算,计算结果同样表明了模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致密油成功开发的经验表明,适宜的工程技术与“工厂化”运行模式的有机结合是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手段。为了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昌吉油田致密油有效开发试验区采用了大井丛平台水平井开发方式,以满足“工厂化”作业模式需要。针对昌吉油田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钻井地质特点,阐述了井身结构优化设计、钻头优选、水平井眼方位选择、三维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与精细控制、丛式井防碰以及钻井液体系优选等关键技术,通过现场试验,井身结构实现了由四开变三开,机械钻速较前期探井提高了2.46倍,钻井工期缩短了82.75 d,采用常规定向工具满足了1 300~1 800 m水平段三维井眼轨迹控制要求,钻井成本大幅度降低,为该区致密油有效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