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包钢2 250 mm热轧生产线出现的钢带头尾宽度超差问题,采取了优化加热炉布料方式、定宽机入口夹送辊标高调整、严格控制加热炉板坯上下表面温差等手段,避免了板坯在定宽机处出现打滑现象进而引起的钢带头尾失宽问题,通过合理分配定宽机与立辊之间负荷更加有效的提高了钢带头尾宽度命中率。  相似文献   

2.
闫丰梅 《山西冶金》2012,35(2):48-50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太钢1549粗轧宽度控制的原理及应用、影响产品宽度的因素、头尾短行程的控制及改进.液压AWC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宽度精度,在热连轧带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曹励 《山西冶金》2011,34(6):19-21,67
简要介绍了热连轧卷取区的设备组成及工艺特点,重点对卷取机的张力控制系统进行了说明,同时对卷取张力力矩、钢卷直径、力矩补偿等方面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首钢迁钢2250mm热连轧生产线在达产初期出现了带钢凸度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甚至出现负凸度现象。对此热轧生产线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轧辊温度与辊形进行了实际测量。究其原因为CVC辊形对热凸度和磨损辊形较为敏感,工作辊冷却水能力不足引起的轧辊热凸度过大破坏了CVC辊形曲线的板形控制能力。由于改造轧辊冷却水系统费用较高,需要停产,为了解决凸度控制稳定性问题,采用了辊形优化设计的方法。对精轧机组的CVC工作辊辊形进行了优化,空载辊缝凸度调控范围从[-0.7mm,0.7mm]增大到[-1.2mm,12mm]。同时,为了改善CVC工作辊与支撑辊辊间接触状态,设计并应用了CVC支撑辊辊形。此CVC辊形配置解决了首钢迁钢2250mm热轧线凸度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板形控制精度由原来的67%提高到了93%以上。  相似文献   

5.
热连轧粗轧短行程控制全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平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场工艺和实际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对型钢端部的宽度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进一步利用遗传算法对粗轧短行程控制进行全程优化。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可明显优化短行程控制参数,提高带钢端部宽度的控制精度,减少切头切尾损失,是短行程控制实现从经验到理论计算这一跨越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王芳  杜晓聪 《山东冶金》2012,(3):57-58,63
为了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开发了热连轧带钢的自动宽度控制技术。在对头尾短行程控制(SSC)和自动宽度控制(AWC)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轧制力反馈控制系统,用以调节立辊辊缝。仿真结果和现场应用情况表明,模糊PID控制使成材率由94%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7.
曹励 《山西冶金》2012,35(1):66-68
简要地介绍了热连轧卷取夹送辊单元的设备组成及控制特点,着重对夹送辊的速度控制和液压辊缝控制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钟海容 《柳钢科技》2009,(4):122-125
从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场工艺和实际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对带钢端部的宽度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短行程模型控制参数后,提高了带钢端部宽度的控制精度;减少切头切尾损失;提高了成材率,降低了生产事故率。  相似文献   

9.
邱华东 《山西冶金》2011,34(3):17-19
从带钢头尾宽度的工艺原理出发,从工艺、现场、设备特点及控制原理等方面对短行程控制(SSC)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产品的实际特点,研究出不同种类的控制曲线,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带钢轧制中宽度和厚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头尾短行程和轧制力反馈相结合的宽度控制技术实现精确控制,采用测厚仪控制及监控AGC技术实现厚度精密控制,考虑到反馈的滞后性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宽度和厚度控制快速适时,对于轧钢高效控制有着积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热轧带钢粗轧阶段头尾宽度控制精度,通常采用头尾形状短行程控制(SSC)的方法.针对传统短行程控制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头尾宽度控制精度低的现实情况,采用一种全新的群智能寻优方法--粒子群遗传优化(PSGO)算法,结合现场工艺和实测数据优化短行程控制模型参数.现场实际应用表明:采用PSGO算法优化后的热轧带钢头尾短行程...  相似文献   

12.
钢渣湿式粉磨磁选线控制系统采用SiemensS7-414H冗余PLC,HMI系统采用了西门子WinCC6.0,应用软件采用了西门子Step7,系统控制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实现了自动配水、故障时无扰动自动切换和液位的模糊控制算法,提高了生产效率,系统调试和维护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客户对宽度指标的要求,对承钢1780生产线宽度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采用粗轧下表面高温计,并且设计板坯出炉温度预测模型,减少因板坯温度不准对宽度控制的影响。通过在加热炉前安装板坯测宽仪和优化宽度控制策略来减少因板坯宽度不稳定对宽度控制的影响。对立辊短行程控制曲线进行研究,提出优化方案,有效解决了带钢头尾宽度问题;对大量带钢精轧宽展数据进行研究,提出针对不同规格带钢的宽展控制方案。经过研究和优化使成品宽度的波动明显变小,成品宽度在+0~9mm内的命中率达到96%以上,工序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提高了产品的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左远鸿 《中国冶金》2013,23(7):37-39
板形是衡量带钢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钢板的断面轮廓是影响板形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本钢1700机组热|轧带钢断面轮廓控制的深入研究,结合生产实际,调整粗轧、精轧板凸度模型配置文件及CVC工作辊实际窜辊量|等参数,目前,板型模型设定精度大大提高,热轧带钢的断面轮廓形状得到改善,钢板表面的隆起、亮带缺陷得到消|除,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LS 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立轧 平轧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热轧带钢粗轧阶段不同的立辊侧压量、水平辊压下量、板坯的原始宽度和厚度对轧后中间坯头、尾部失宽量的影响,据此建立了新的控制头尾失宽的短行程控制曲线模型,并成功应用于现场自动宽度控制(AWC)系统中。通过轧件全长宽度与目标宽度的现场实测偏差可知,新的短行程控制模型能够有效减小轧件头尾失宽量,从而减少切除损失。  相似文献   

16.
针对热轧带钢粗轧头尾宽度尺寸精度低的现状,分析了带钢头尾宽度超差的原因,提出了采用短行程控制(short stroke control,简称SSC)的解决方案。针对传统的短行程控制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开发了短行程控制在线自学习功能。采用加法自学习的方法,利用轧后实测宽度数据对短行程控制模型参数进行自学习。国内某热轧厂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自学习后的短行程控制模型,能够将带钢头尾与稳定段宽度超差控制在2 mm之内;金属收得率提高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江潇  南宁  余威  李飞  李彬 《钢铁》2009,44(8):64-0
 在板带热轧过程中,需要使用短行程控制技术来避免带钢头尾出现明显的鱼尾,改善带钢头尾的平面形状。针对迁钢2160热轧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带钢头尾宽度超差问题,通过分析原控制程序得到其短行程控制模型的设定及在线自适应方法,并通过模型仿真给出各个人工配置参数对神经网络形式曲线形状的影响,并据此来调整人工配置参数和自适应参数。实践表明,采用细化人工配置参数层别和调整在线自适应参数的措施可成功降低带钢头尾宽度与本体宽度的偏差,提高了带钢头尾宽度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8.
板带热连轧精轧机微张力模糊智能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殿华  韩蕊繁  张其生  孙涛  李旭 《钢铁》2005,40(10):42-44,47
介绍了应用于文丰钢铁公司板带热连轧精轧机上游机架的微张力模糊智能控制策略,给出了精轧机微张力控制电流记忆法的原理及速度级联策略;并且说明了模糊控制器输入量的模糊化以及输出量的清晰化方法,给出了相应的智能化模糊规则。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智能模糊微张力控制器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带钢张力控制超调量大以及调节时间长等现象,控制效果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