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把完美的紫砂壶往往古朴雄浑、气韵丰沛,充分汲取文化精髓,与人进行精神交流,产生情感共鸣,真正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紫砂壶大方无隅将造型艺术和传统文化结合于一体,以道家大方无隅的思想内涵为创作灵感,触类旁通,融入自身的理解,构造出独特的造型风格,使作品达到完美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诸多史实记载和考古资料 ,探讨和验证“潮州青瓷”及“潮州窑”的历史存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朱汇洋 《江苏陶瓷》2009,42(2):14-16
陶瓷的发展史是一部审美的发展史,这种审美形式与整个社会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持着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从“儒道互补”这一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思想出发,阐释成化斗彩的产生发展以及成为极具代表性的陶瓷品种的因素,深入分析这一思想在其造型和装饰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陶瓷装饰”与“陶瓷绘画”的界定与解读是瓷绘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命题,而基于陶瓷器皿或陶瓷平面上的瓷绘一直存在着“装饰”与“绘画”的争议.本文从“立体瓷绘”与“平面瓷绘”之别、“工艺美术”与“绘画艺术”之间、“设计思维”与“艺术思维”之思、“工艺材料”与“瓷绘语言”之尚,四个层面对“陶瓷装饰”与“陶瓷绘画”进行剖析研究,从...  相似文献   

5.
谈志坚 《江苏陶瓷》2020,53(5):49-50
青瓷,是宜兴陶瓷艺术中的“五朵金花”之一.宜兴青瓷历史悠久,始于商周,盛于西晋,直至唐五代之后衰落于南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宜兴青瓷梅开二度,以耀眼的姿色雄立于陶都大地.当代的青瓷人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元素,不断积累创新,实现了青瓷艺术生命的延续和长青.近几年,我们创立了宜兴青瓷发展史上全新的品牌“谈青窑艺”...  相似文献   

6.
文房是文人的书斋雅物,理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体现出文人的闲赏雅趣。文房创作的核心就在于气韵生动四个字,本文试从清雅之气,自然之气,精神之气三个层面阐述青瓷文房创作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规律,以期对龙泉青瓷文房的创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本文作者结合龙泉青瓷的特色以及美学鉴赏的相关理论与感悟,对李铁映"青瓷贵玉"这一题词的涵义作三方面的探讨:一、龙泉青瓷釉面洁净如玉——釉层纯洁如玉石,釉面清爽若翡翠;二、青瓷品质如玉胜于玉——人间巧艺夺天工,青瓷如玉品质同;三、龙泉青瓷尊贵如玉——高尚灵魂融入瓷,生命韵味若春诗。本文之探讨对阐释与鉴赏龙泉青瓷的朋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王一君,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王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应该是功成名就,坐享其成,但他从没有停下探索者的脚步。进入2014年,王一君在繁忙的创作任务中,完成了几件开创淄川乃至淄博文化先河的大事。位于北京的中国陶瓷大师联盟是全国陶瓷大师的精神家园,由联盟主办、汇集国内  相似文献   

9.
佐佳雪 《陶瓷》2024,(2):173-175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展至今已经历经上千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艺术风格和发展脉络。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创作材料的一种,在当下的艺术发展中已经不再拘泥于器皿和定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甚至为中国当下雕塑艺术事业注入了新的营养,成为当下中国雕塑艺术家无法忽视的优秀表达手段。在中西方艺术文化资源频繁交流的今天,中国的陶瓷雕塑作品中仍保持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特有的“意境”之美。在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有我之境”便可以很好的作为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理解赏析的切入点,去研究体会中国现代陶瓷雕塑中的境界之美。  相似文献   

10.
<正>精美绝伦的陶瓷工艺品,是中华文明古国最值得骄傲的艺术瑰宝。每每与学生们共赏,自豪的表情总会油然而生。联系到河姆渡黑陶艺术及与之求证下的七千年古文明史时,师生们对陶器的崇拜之情和为家乡河姆渡文化而骄做、而自豪之感也就不言而喻产生了。先来谈谈我国陶瓷工艺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史,如:新石器时代发掘于黄河、长江流域古文化的陶器;商汉时期瓷器的产生与发展;从唐代的唐三彩到宋代的各大著  相似文献   

11.
样品分细瓷和粗瓷,细白瓷胎的组成以含高铝(374% ~390% )、钠(27% ~43% )、钛(12% ~17% )和低硅(524~549% )为特征,与北方古代名窑白瓷胎有明显差别,而且细白瓷样品胎中氧化铁含量很低(02% ~03% ),石英颗粒很细(约25μm ),气孔率(008% ~079% )也很低,说明样品烧成质量很高,胎洁白细腻,可与宋代定窑瓷器相媲美。粗白瓷胎气孔率高,大多为生烧。龙泉务白瓷在辽早期大量使用钙质釉,至辽中期开始使用钙碱釉,而到了辽末至金代开始使用碱钙釉,还最新发现有一样品其釉的氧化钙(08% )、氧化镁(05% )含量很低,RO 分子数只有019,本文认为该釉应属碱质釉,这在我国南北方古瓷釉中还没出现过。龙泉务白瓷的烧成温度约在1240~1270℃.  相似文献   

12.
王嫚 《佛山陶瓷》2007,17(10):39-41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陶瓷鱼纹装饰比较特殊的发展阶段,该阶段鱼纹由陶器装饰为主,逐步转向以瓷器装饰为主。本文从鱼纹装饰的涵义、鱼纹装饰的技法、鱼纹装饰的形式(包括构图方式、鱼纹形态、组合形式)等几个主要的方面,分析和研究了这一时期陶瓷器上鱼纹装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匠籍制度是封建社会对历代官府工匠的管理制度。匠籍制度的差异对行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影响亦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从明清时期匠籍制度变革的角度,探讨其对景德镇陶瓷行业技术发展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