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河岸带功能区划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河岸带功能区划是河流功能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功能区划有利于保护河岸带、河流以及整个流域的生态,有利于生态河岸带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其发挥最佳的效率,同时生态河岸带的功能区划也是生态河岸带管理的基础。生态河岸带是一个特殊区划,它包括很多类型的功能区。在纵向上,生态河岸带可以划分为近岸水域、河滨区域、近岸陆域等3个一级功能区;在横向上,它又可分为自然保护区、治理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区以及特定功能区等4个一级功能区。为了较为精确地划分各功能区,必须对其进行定量区划。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法,先后经过确定分区指标、数据的标准化、确定分区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相似系数、构造谱系图等步骤,最终形成较为精确、合理的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2.
面向中小河流生态治理需求,阐述了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内涵,对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以哈尔滨市为对象,考虑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因素,划分了哈尔滨市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分析了蚂蚁河水生态服务功能和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径流深、坡度、地均GDP和水功能区指标,参照子流域及行政边界,划分了蚂蚁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根据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结果,提出了哈尔滨市及蚂蚁河流域中小河流治理与保护方向,为该区域水陆一体化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当前我国河湖在生态、功能以及空间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分类功能的河湖空间管控框架。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以省内四大河流水系为基础,结合省内的自然地理、水资源、生态等条件进行自然地理、水资源、行政水系、防洪除涝、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保护分区,并基于协同理论对分区进行空间融合,得到最终分区方案,进而对分区内河湖的主次功能进行分析归总,并依据现有范围规定和管控红线需求对各分区进行管控范围划定。  相似文献   

4.
清潩河流域(许昌段)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满足流域"分级、分类、分区、分期"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迫切需要构建指标体系并开展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研究。以清潩河流域(许昌段)为例,应用频度分析、理论分析、相关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自然地理和人为因素,从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特征出发,构建清潩河流域(许昌段)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包括高程、流域面积、河流蜿蜒度、河网密度、斑块平均形状指数、人口密度及人口增长率7个分区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 146、0. 234、0. 110、0. 099、0. 111、0. 159和0. 141。应用该指标体系并结合GIS技术将清潩河流域(许昌段)划分为5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并针对各分区特点提出差异性管理方向。该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合理,分区结果较为实际可行,可为研究区域流域分区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综合当今生态区划研究比较关注的几种区划类型,分别对其概念、目的、意义、原则进行了总结辨析,对几种区划的分区单元、方法和应用尺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特别讨论了几种区划对于生态系统的维持与发展的不同功能。最后,在结合国内外大量生态区划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前阶段区划研究中的些许不足之处,指出了未来生态区划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包括生境多样性指标、河流水质指标、河口径流指标、森林覆盖率指标、地下水超采率和河流纵向连续性指标等河流生态功能指标进行分析,考虑各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作用确定指标权重,并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利用滦河流域有关成果调查和资料,对滦河河流生态功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介于一般与较差之间。该评价方法考虑了多项影响河流生态功能的因素,因此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河流生态功能,可为河流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分区的基本功能,通过分析水生态系统功能的概念,指出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应重视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的机制研究、尺度问题和人类活动影响,并在对比分析相关区划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分区指标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河流滨岸带在净化水体、截留污染、景观休闲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鄱阳湖五河不同河段滨岸带的生态水利功能,从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方面构建了滨岸带功能分类体系,综合运用遥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对鄱阳湖五河典型河段的滨岸带进行了地表覆盖解译和功能分区,进一步分析鄱阳湖五河典型河段滨岸带现状及横纵向的空间差异。基于典型河段滨岸带现状分析,探讨了滨岸带生态水利功能在河流纵、横向上的空间分区,最终结合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特点给出针对性的生态水利治理建议,为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分区管理、区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流域环境流量管理分区方法研究——以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流量管理分区对识别流域各地区的环境流量管理要求,合理配置河流环境流量,协调社会-生态竞争性用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管理结构体系,统筹考虑社会-自然两大属性,构建流域分区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算法以及布尔运算法结合指标体系对管理流域进行划分,建立了一种区划管理分区的方法。以浑河流域为例,按划分方法将浑河流域划分为5个环境流量管理分区。结果表明:分区方法切实可行,利于简化流域整体管理复杂程度;每个分区具有独立完整的管理结构体系;环境流量管理分区特征鲜明,利于各区管理目标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分区的河流健康评价全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建立全国河流健康评价标准的方法框架,从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生境要素和人类活动要素出发,构建了包括水文特性、水质特性、河流地貌特性、生物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5方面、含36项指标的全国河流健康评价全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主导生态功能和纬度、集水面积、距离河源的位置、河流所处地区等空间因子的两级水生态区划方法,根据河流所属水生态区构建了基于一级分区的特定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河流健康评价重点以及不同指标的权重;选择了5条河流作为示例划分水生态区,并明确了建立其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需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滦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特征的分析,依据提出的各级分区指标、分区方法和区域划分原则,建立流域生态分区框架体系。基于Arc GIS平台,以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及相关生态分区原则,将滦河流域划分为3个一级生态区和7个二级生态区,用以表达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和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同时对各个分区的生态特性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滦河流域生态分区研究可为其生态系统保护、资源高效管理和流域整体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空间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2.
韩国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案例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和分析韩国清溪川与光州川生态恢复的案例,在河流生态恢复的设计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的借鉴。认为只有把城市河流生态恢复作为系统工程,对城市河流进行多目标的恢复治理、将河流治理列入城市规划、分区域规划和建设、多学科开展研究和基础调查、营造动物栖息地、恢复河流自然功能才是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流域水循环支撑的河流、湖沼湿地以及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类型复杂。针对我国水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一是水生态自然保护区的部分生态需水过程不能保障,区域生态用地问题凸显,建议加强水生态保护区上游的水利工程调度管理,尽快开展最小生态用地的研究与管理;二是水生态保护区部门分割,完整性差,需要整合不同目标的水生态保护区,以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纳入水功能区,实行以流域为单元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4.
流域综合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鹏  傅涛 《水资源保护》2010,26(3):68-72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流域综合管理的概念、要素、内容和功能的辨析,认为流域综合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决策制定过程,在流域的不同空间尺度和决策层面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并发展为适应性综合管理的新趋势。进一步讨论了流域综合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原则和数据转化2个共性问题和流域综合管理中社会维度的价值和内容。最后,对流域综合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评述,并针对中国流域管理现状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国务院原则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指导下,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近15年来,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们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新时期治水思路逐步形成.相对而言,原有规划已不足以全面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治江活动,需要加以修订.规划修订将以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导,坚持治江宗旨和原则,按照充分发挥长江水体生态功能、提高长江服务功能和强化流域管理功能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防洪保安、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流域水资源管理等规划体系,为实现治江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黄河河道整治方案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一三  张原峰 《水利学报》2006,37(2):0127-0134
黄河河道整治曾研究并实践过纵向控制方案、平顺防护整治方案、卡口整治方案、麻花型(∞型)整治方案和微弯型整治方案,最后采用并推广了微弯型整治方案。从实践中总结出了黄河河道整治应遵循的原则为:全面规划、团结治河;防洪为主、统筹兼顾;河槽滩地、综合治理;分析规律、确定流路;中水整治、考虑洪枯;依照实践、确定方案;以坝护弯、以弯导流;因势利导、优先旱工;主动布点、积极完善;分清主次、先急后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生态河道的内涵出发,阐述人类活动对城市河道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济南市河道存在的水体系布局混乱、河道生态变差、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水体季节性短期等问题,论述河道平面形态设计、河道断面设计、河道护岸设计、植物配置设计等河道生态化治理的方法,为今后的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