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平遥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平遥古城"是其最为知名的历史文化资源。除平遥古城外,平遥县域内广大乡村地区现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亟待保护和开发,从而改善平遥县"一城独大"的旅游空间格局,使平遥旅游产业发展惠及全县。本文立足于平遥的丰富历史古籍,通过文献研读挖掘平遥县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具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价值的乡村进行科学评价,便于对平遥县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2.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主体,抽取历史文化资源中的代表元素进行定位,从而设计出符合古域荆州的城市形象:并对荆州古城今后的发展状态进行定位与思考,发展古域旅游服务事业,将荆州古城建设成为集环城旅游、休闲、古城保护等系统为一体的城市景观,打响荆州古城的名气。  相似文献   

3.
刘艽明  陈力  关瑞明 《华中建筑》2007,25(11):40-42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建筑历史.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从解读城镇空间出发,以传承古城文脉、改善人居环境和开发旅游资源为目的.针对泉州崇武古城的历史与现状,该文提出了对建筑的分级整治、对绿地的增设整合、对街道的拓宽修缮和对景点的有机组织等有效措施,以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李晓玲  马冬梅 《山西建筑》2007,33(26):71-72
结合西安旅游重人文轻自然的特点挖掘分析了浐灞河生态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提出了借助丰富的表演来进行文化的创新,设计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体验式旅游,探讨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依托自然旅游资源基础上的和谐开发利用,以期创造西安东部旅游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为例,简要介绍山海关古城的历史文化与保护现状,通过对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拆旧建新、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有机更新、提升宜居环境、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加强公众参与度四个方面提出保护更新的策略与建议,以期为古城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顺应21世纪大旅游时代的发展趋势,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再利用显得尤为珍贵。昔日以"中国华尔街"美誉著称的太谷古城,其整体形象定位、商业文化价值发掘以及旅游开发策略研究,对于古城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获取相关现状资料,总结、对比分析古城的文化遗产、经济产业构成与发展机制、重要旅游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等,最终就古城的城市名片打造,闲置土地与历史遗迹再开发,以及旅游业发展方向等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古城在规划保护上,不管位于哪里、不管是否合适,往往首先考虑旅游的现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振兴作为一大抓手,提出整合利用资源,科学合理地对古城进行保护与开发的策略。文章通过对镇隆窦州古城的空间结构特征的分析,从历史及现状对其遗产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及整合,从文化传承及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对古城保护提出相应的策略,从本地居民出发,推动古城保护与周边协同发展,为建设窦州古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戴云倩  刘塨  朱洪涛 《华中建筑》2004,22(3):106-109
泉州西街片区中山北路地段的通政巷保护整治规划设计,改善古巷的环境面貌,对现有的古民居进行保护,修缮及维护以避免再受到破坏,尤其是立面。对街道景观进行整治,使其与古巷风貌,与古民居相协调。保护与再现通政巷及周边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和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开发和利用以木偶戏为主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与整修片区旅游规划设想相配合,使之成为片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为泉州古城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产生效益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体验式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发展。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让更多的旅游爱好者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丰富了对历史文化的阅历,也使得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逐渐面向繁荣。但就目前而言,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本文从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的定义出发进行阐述,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洪江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在怀化地区及大湘西片区中具有重要的传统交通要冲地位、水文化和多元文化共融核心地位。其中,黔阳古城以悠久的历史、罕见的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在大湘西旅游片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日,洪江市政府与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项目黔阳古城旅游的开发已引起行业、学界、企业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龙彬  戴翔 《华中建筑》2011,29(12):86-89
特定的地域文化景观是旅游开发所依托的重要资源之一,而对地域文化景观特征的提取与呈现是旅游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思路.该文以云南临沧茶马古镇规划设计为例,从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两个层面入手,对茶马古道文化景观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并结合临沧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形成了临沧茶马古镇旅游区的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海丝文化史迹是泉州市最重要的城市名片之一,是吸引市民与游客游览的核心文化旅游要素,风环境改善是提升人们游览满意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泉州市8处典型海丝文化史迹点现场测绘数据绘制对应的平面图与立面图,再借助Sketchup软件完成场景模型建立,然后使用Phoenics软件求解各处海丝文化史迹点冬季与夏季风力数值。最后,依照古今风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评估泉州市8处典型海丝文化史迹点的风环境舒适度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为海丝文化史迹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如何保护利用历史城区的建筑与文化资源,从博彩之都向世界旅游休闲之都转型,是澳门历史城区各种发展规划的重点。本研究以游人分布的视角展开调研,通过研究找到澳门历史城区活化的重要依据:游人分布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并以此因素为活化规划的依据,规划推出两个高等级的大型旅游项目,作为这片历史城区近期发展的策略,目前来说这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阻力最低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洋  朱捷 《园林》2021,(5):34-41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历史文化名城场所精神消逝现象,基于场所精神理念,提出名城场所精神复兴的可行路径。依循理论研究、问题剖析、模式建构、实例验证的逻辑路线,凝练出以历史文化为基底、特征环境为构架、地方社区为表情、地域生活为舞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场所精神复兴思路。剖析陕西韩城古城在历史文脉断裂、原真空间受创、原有居民流失、旅居关系失衡4个方面面临的具体问题,结合古城主要价值特色,提出韩城古城场所精神复兴的具体模式,展现该模式框架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与演化,旨在协调文化保护、环境提质、旅游发展、遗产管理与社区培育的相互关系,为守护名城的价值特色根基提供创新思路与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了蓬莱市海滨城市标志性地段城市设计的规划理念、资源背景、主要项目设置等,体现其规划特点是以蓬莱古城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发展城市旅游为主题,从中提炼城市的主次脉络,以达到地域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的融合,强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回游路线,使之成为发展旅游的特色。说明了城市设计应立足当地地域资源,使历史文化得以再生,创造出既有满足本地人们的归属感氛围的城市面貌,又有融观光、休闲、体验、居住于一体的旅游环境,由此规划设计也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志祥  钱伟  周浩 《山西建筑》2011,37(30):1-3
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镇江市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十二五"规划要求,阐述了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开发古建筑资源,为推动镇江市古建筑资源的开发、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SWOT分析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最后,就古建筑保护和开发过程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邹宇航  吕梁  朱捷 《园林》2021,(4):75-80
随着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游客的造访带动了街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旅居矛盾。以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前台—帷幕—后台"理论与空间句法技术,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优化方法,满足游客与居民对开放空间的使用需求,化解历史文化街区旅居矛盾,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具科学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佳  戴彦 《建筑与文化》2016,(7):124-125
随着物质消费向审美和文化消费价值观念的转变,新的消费文化正悄然改变着历史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的方式。文章针对历史村镇旅游开发这一现象,以消费文化视角,通过对消费文化本身及在保护与发展方面的解读,揭示了历史村镇旅游开发热潮背后,存在着大众对当地文化内涵片面认知以及文化保护价值观的缺失的危机,据此,文章提出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保护协同发展下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胡厚国 《安徽建筑》2006,13(6):49-50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使之能传至永久,同时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文章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核心,分析了黟县历史文化遗产与城镇分布特征,剖析了黟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利用与城镇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历史文化遗产富集保护地区的整体性保护、文化生态网络化旅游开发利用、城镇建设协调发展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