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围绕矶崎新在《建筑中的日本性》一书中对桂离宫、伊势神宫、东大寺南大门的论述进行解读,分析矶崎新如何延续几代人将3个传统建筑作为“问题机制”考察其背后的日本性和现代性,作为对时代的回应;并试图揭示其在日本现代进程中的意义,及其个人作品所呈现的对传统的继承与反叛。 相似文献
3.
杨冬江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9,(1):198-205
同其他来自于西方的建筑大师相比.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影响可谓独树一帜。作为一位建筑界的思想者,他正以不同寻常的观念介入到中国建设的事务当中。虽然他的已建成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并落户中国.但是真正使他扬名的却是他那些无法建成的建筑,可以说,他在用观念书写着建筑历史中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 相似文献
4.
“天柱”是矶崎新在第一手法主义时期常用的建筑形式,“树”与“林”的有机形式是矶崎新在21世纪初进行的探索。从“天柱”到“树”的演变过程体现出矶崎新建筑创作中的手法延续性,同时表现了矶崎新融合日本传统和时代特性的折衷理念。因此,文章从日本文化中的“神柱”出发,分别梳理矶崎新以“天柱”到“树”为手法创作的建筑作品,以此探索矶崎新在六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回顾了1978年矶崎新在巴黎策划的"间"展,并将矶崎新提出的九个关键词根据感官意识的知觉动因进行分类阐释,揭示其受到东方认知和西方哲学的影响."间"展在东西方跨文化语境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间"的思想也渗透在矶崎新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8.
9.
让建筑融于环境,为人们带来舒适生活。作为一名本土设计师,身上肩负着更多责任,要不断探索,让建筑设计像城市的发展一样"在路上……"。缘起在我的大学时代,正植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是当时必读的教科书式的著作。由于当时的信息传输没有现在那么高效,在图书馆里看到外国的建筑杂志都是一件特别兴奋的事情,美国约翰逊的电报大楼、格雷夫斯的波特兰市政厅、矶崎新的北九州美术馆等都是令人顶礼膜拜的作品。当时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没有机会去亲身感受那些建筑空间,向各位大师学习请教更只能是美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新传统论与当代建筑运动:——诺伯格.舒尔兹《新传统》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传统论产生、成都过程为线索,简要论述现代建筑运动的新发展,以及当代世界建筑各种思潮的表现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大师跨入中国大门,纷纷取得了许多重大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权,中国建筑师在学习他们国际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同时,也陷入了对中国现代建筑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的困惑:如何让建筑打上中国的文化烙印?如何让建筑有机地适应环境?如何让建筑因地制宜?面对多元化建筑设计共存的今天,对"本土设计"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福建一个偏僻地方、体量很小、造价只有65万元的项目桥上书屋,从401个参选项目中胜出,获得当届阿迦汗建筑奖。桥上书屋的设计师是清华大学教授李晓东,早在桥上书屋之前,李晓东已经凭玉湖完小、丽江徐宅等项目获得广泛关注。李晓东的作品往往以对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的了解、把握为基础,将建筑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倘若需要现代化的材料、技术,李晓 相似文献
13.
14.
15.
7月30日,“传统的再生——当代新中式建筑设计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朱小地,单军,崔彤,王昀,申作伟,童明,齐欣,梁井宇等国内知名建筑师. 相似文献
16.
17.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大师,英国建筑师特里.法雷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他的都市主义理论——城市的文脉、历史及本身特色等都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在建 相似文献
18.
张钦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师》一书以朝代为线索在不同章节涉及了魏晋唐宋文人对相应时期的建筑的影响,文章以此书为基础将中国古代文人对中国建筑之影响集中探讨,期以揭示中国古代文人之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徽派建筑作为特定地域文化的代表,详尽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哲学。一方面传统的徽派民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自工业革命的爆发以来,人类开始对自然界盲目而疯狂的征服与破坏,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激烈对抗和日益严重的恶性循环。于是全球范围内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渐高涨。在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等概念也应运而生。所以本文试图从传统的徽派建筑思想观中吸取精华,融合现代的生态建筑学方法,为新徽派建筑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与新统的博弈贯穿英国建筑技术美学谱系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本文以High-Tech建筑技术美学为例,以其角色转换为切入点,对英国建筑技术美学谱系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演进规律加以研究,得出传统与新统的博弈既构成英国建筑技术美学谱系发展的基本语言又是其演进主要动力的结论,并为中国的建筑技术美学研究提供相关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