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一处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羌族古寨,这就是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距成都西北方向158公里,是成都到阿坝州首府马尔康的必经之地,也是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的主要风景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秦勤  李秀 《山西建筑》2007,33(2):19-21
回顾了桃坪羌寨的历史背景,从物境、情境、意境三方面分析了桃坪羌寨的景观体验,并从景观体验的角度探讨了对民族村落进行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认识,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走进桃坪羌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阿坝自治州境内,隶属于四川理县管辖,距成都158公里,全寨共有98户人家。 桃坪羌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的民族特点,整个寨子布局严密工整,它背山面水,坐北朝南。走进桃坪,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参差交错、古朴神秘的羌族古  相似文献   

4.
谭志科  熊唱 《山西建筑》2007,33(10):32-33
概括了传统羌族聚落——羌寨的形态特点,并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探讨了羌寨形态特点形成的自然、历史、文化根源,分析了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战争、防御等历史文化条件对羌族聚落独特形态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桃坪羌寨文化空间纹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笑 《山西建筑》2010,36(8):16-17
对桃坪羌寨文化空间进行了研究,了解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对文化空间的使用历史进行把握,对其发展脉络进行归纳和提炼,探寻灾后重建中所应遵循的文化空间纹路。  相似文献   

6.
“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出成都顺成灌高速向西,沿岷江溯流而上163公里,到达阿坝州的理县。一座依山而建的村落渐渐从薄薄的雾霭中显露出来。远远望去,绿树掩映中,一片褐黄色的石砌房屋,顺着陡峭的山势,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其间有二三碉楼高高耸立,格外惹眼。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被称作“神秘的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羌族历史悠久,可溯源于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为今日的羌族。悠久的历史与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羌族的精神文…  相似文献   

7.
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且尚有人居住的集碉楼、民居为一体的建筑群,具有极高的研究与保护价值。本研究通过无人机载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等综合数字化测绘技术,获取三维要素数据信息,基于BIM技术的Revit软件平台,孪生构建桃坪羌寨信息模型系统,将地形河网、建筑群体、建筑单体等空间实体分类进行系统化建模,以期通过数字景观的智慧保护与管理来推动传统村落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桃坪羌寨     
草家 《住宅产业》2012,(11):84-88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理县东40公里处,距成都市约180公里。该寨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寨内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坡上垒,其间碉堡林立,被称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建筑特色寨内的巨大碉楼,雄浑挺拔,屹立于鳞次栉比的村寨中,高低错落,从数米到数十米。  相似文献   

9.
杨宝  樊则森 《建筑创作》2009,(12):58-65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的萝卜寨作为古羌王国的遗都已历经近五千年的风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用黄泥建造而成的民族村落。由于其海拔高,因此有“云朵上的街市”之美誉。萝卜寨地处九寨沟旅游环线的羌文化核心地带,与理县桃坪羌寨、茂县黑虎羌寨形成羌文化三角核心区。  相似文献   

10.
邓鸿成  肖瑜 《四川建筑》2006,26(5):29-30
桃坪羌寨是有典型代表性的羌族村落,对其住宅、碉楼、水网以及历史文化的概略性介绍,对羌族文化以及中国史前文明的研究,对了解羌族建筑文化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1.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基本内容,归纳出传统羌族村寨“山 - 林 - 水 - 寨 - 地”的人居环境生态格局特征、支撑系统的防御性特征与民居单元的山地性特征。以四川省理县老木卡河谷羌寨为例,进一步从村寨布局与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具体阐述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的生态特色、防御特色与山地特色,为传统羌族村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胡媛  桑祖南  黄凌江 《华中建筑》2010,28(5):151-154
该文以咸丰麻柳溪村为例,以一个独具特色的湖北土家族地区羌族部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麻柳溪村落现状问题的分析,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提出了民族文化在设计中传承与融合的新思路。并在对其重点地块规划设计中,探讨了土羌结合的设计手段,并总结和归纳出多民族文化在设计中传承与融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羌族村寨作为羌族的文化遗产,除了建筑的独特外形和建造技术,其色彩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整个羌寨色彩质朴单纯,与羌族色彩丰富的服饰形成强烈的反差。本文通过对桃坪羌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指出促使羌寨色彩面貌形成的原因,为汶川大地震后,还原和保护羌寨的文化艺术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碉楼作为羌寨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是羌族艰辛生存经历的见证和古羌文化符号,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查阅,现场调研测绘,对黄泥夯筑布瓦村现存碉楼的分布以及碉楼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布瓦村碉楼遗产的建筑现状与功能特点,并对其维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这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曼姝 《山西建筑》2011,37(24):36-37
通过采用实地考察结合走访群众的形式进行调查,对桃坪羌寨老桃坪的98户人家的房屋受损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修复设计方案,并作了具体阐述,以指导该地区震后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6.
古堡聚落作为古村落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但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古堡聚落的保护与现实问题以及发展要求之间往往存着着种种矛盾。本文以福建省东山县康美"木杨城"为例,探讨古堡聚落的保护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相比城市,乡村在交通、经济、技术、意识等诸多层面上落后很多,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客观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城乡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将乡村建设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美丽乡村”的理念为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内涵.走访调查了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景观规划实例分析,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加以归纳,提炼出符合“美丽乡村”内涵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守清 《山西建筑》2012,38(5):213-215
对当前新农村绿色、节能房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农村绿色、节能房屋建设的要点,分别从房屋整体规划设计、墙体保温隔热、屋面保温隔热、太阳能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探析,指出"住宅产业化"(装配式节能住宅)是新农村绿色、节能房屋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村庄公共空间规划存在的普遍问题入手,在分析村庄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本质区别的基础上,提出由"造物"走向"还原"的村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思路,并探究了还原式的村庄公共空间规划方法,旨在使传统乡土人文魅力在公共空间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