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会  王茂悦  栗萍 《海河水利》2009,(3):13-14,18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现有的用水方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应的法律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其坚强支柱.另外,还应该转变治水思想,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相似文献   

2.
张红兵 《中国水利》2003,(23):29-32
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由水引发的争端将改变我们对水的认识、用水方式以及管理水资源的方式.当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严重制约因素.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人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水利国有资产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实施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运用经济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  相似文献   

5.
《人民珠江》2011,32(1):1-4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环境的基本要素,在保障水利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是当前和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尽快开展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搞清水资源现状,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管理、保护的依据,也是促进我省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本地可用水资源不足,一般干旱年份缺水24亿m^3,特殊干旱年份缺水102亿m^3。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一直是我省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入新世纪,水利工作正在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农村水利向城乡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跨入了现代水利阶段。现代水利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高防洪保安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供给、保护水质和改善水环境为主要内容,以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为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心内容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现代水利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摆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辽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研究解决通辽市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通辽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是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把增加、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作为主要内容,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鉴于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状况,要实现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方面,我谈点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宋宗伟  李飞宇 《治淮》2009,(8):35-36
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改革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进入关键阶段。这个阶段里,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依旧面临严峻形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成为新时期、治水新形势下实现“人水和谐”的基础条件。故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成为新时期水利人共同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对洛阳市水资源量、水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洛阳市水资源总体极度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的结论。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未来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试论湖南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种社会现实。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湖南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可能构成威胁。如何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规划,科学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续利用,是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资源水利的”基本思想,联系湖南省水资源状况,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途径与构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保证。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水资源由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变,解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现就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正确处理当水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玉年 《治淮》2011,(5):4-5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这项工作是为了全面了解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同时,这项工作涉及范围之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也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7.
《水利天地》2012,(2):4-4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水利普查涉及范围之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在统计调查史上也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认真保护水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赋予水利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我省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入手,论证提出实施我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等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记者:水利科技体制改革,是关系水利科学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请您谈谈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问题。胡四一: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水利放在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水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要应对水资源领域的重大挑战,我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走一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这是一项…  相似文献   

20.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从水利角度看,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的根本出路,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