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北地区暴雨按照暴雨笼罩区域的大小可分为三类: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和特大暴雨。暴雨主要集中在7、8两月,集中程度以特大范围暴雨最大,区域性暴雨为次之,局地暴雨相对较小。形成东北地区区域性暴雨和大范围特大暴雨,主要是雨风带、副热带和热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热带气旋、冷涡、气旋和切变是影响东北地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其中热带气旋对特大范围暴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1渭河历史洪水 1.1洪水成因 黄河中游暴雨有其独特性,它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制约下,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受特殊的地形环境影响直接引发。渭河流域暴雨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高纬度西风槽、青藏高原热带高压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东辽河1986年7月洪水,主要发生在二龙山水库至三江口区间,流域集水面积6700多平方公里。流域主要有公主岭市、梨树县和双辽县。从7月中旬开始,先后受江淮气旋和内蒙低压东移的影响,形成了冷涡、低压、高空切变和槽等天气系统,加上太平洋付高位置稳定少动,造成了这一地区连续的降水过程,最大一天暴雨发生在7月28日,梨树县董家窝堡测得雨量达248mm,梨树县金家屯测得雨量达360mm。因雨量大而集中,故造成了二龙山水库以下的东辽河干、支流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位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该地区也是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之一,热带气旋登陆伴随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严重威胁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探究影响太湖流域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化趋势对做好流域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基于1949—2020年热带气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影响太湖流域的热带气旋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太湖流域的热带气旋频数呈现明显的年际波动,最多为每年7个,最少为每年1个,平均为每年3个。太湖流域4—11月均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但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总频次的82%。从登陆位置看,影响太湖流域的热带气旋在台湾、浙江登陆的比例高。从移动路径看,影响太湖流域的台风以正面穿越和登陆影响的路径为主。厄尔尼诺现象对影响太湖流域台风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在厄尔尼诺年,台风频次较平均减少,其整体影响时间偏短,而拉尼娜年规律一般相反。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台风影响暴雨落区与副热带高压、低空急流和地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2016年7月19~20日,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和高空槽、高空低涡等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沙河上游王快流域发生强降雨过程,暴雨中心新房最大降水量431mm,最大24h降水量达355.8mm。通过实测资料对暴雨特性、暴雨频率、洪水总量及暴雨成因等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暴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近40年揭阳市雷暴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揭阳市1968~2007年近40年的雷暴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揭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系统。结果表明:揭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近40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6.5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辐度大,最多年为109d,而最少年仅为45d。每年的4~9月份是雷暴高发期,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有锋面低槽类、副热带高压边缘类、热带气旋和热带辐合带等。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暴雨的65%;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和暖湿空气的大量输入是形成暴雨的首要因素。通过1960—1984年降水资料分析,25 a期间共出现区域性暴雨55次,平均1年22次。全省暴雨中心多发市县为尚志、肇州、五常、牡丹江、勃利、宝清、伊春和铁力。  相似文献   

8.
l气象形势正常年的7月份,副热带高压增强北进,到7月中旬脊线位置在北纬26o-27”,湖南省大部份地区受副高控制,雨季结束。lops年和1954年、lop年洪水发生的气象成因与副热带高压在7月偏弱有关。lops年的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在北纬18”。1954年5-8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均在北纬20以南。lop年7月副高脊线处在北纬ZI”附近,比平常年偏低5.5个纬距。这种天气形势使湖南省正处在副局边缘北侧,在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集中的暴雨和大暴雨天气。不同的是,由于气象因素的组合差异,暴雨落区和时间有所不同。1998年…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3—2013年黄河中游地区16场致洪暴雨过程,将其分为以副热带高压影响为主形成的暴雨过程和以西风带低压槽为主形成的暴雨过程,同时对暴雨过程中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副热带高压为主形成的暴雨过程物理量指标值明显大于以西风带低压槽为主形成的暴雨过程的;盛夏7—8月的暴雨物理量指标明显大于9月的;暴雨容易出现在物理量场的几个典型区域内,如高能舌区、等值线密集区、闭合高中心附近等。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盛夏黄河流域共出现8次暴雨过程,各区间降水量分布不均。天气特点:雨季特征非常明显;多雨时段密集,降雨强度大,历时短;强降雨区域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影响黄河流域的台风数量偏多。同时,对黄河流域盛夏天气的环流特征以及环流形势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500 hPa欧亚中纬度地区盛行经向环流,西风带系统为暴雨天气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均有利于黄河流域降水。  相似文献   

11.
受东移加强的高空槽及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7月15日8时至17日8时,全省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发生了"2013·7·16"大暴雨并引发洪水,全省有多条河流发生洪水过程,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2.
受降雨和地形影响,吉林省温德河流域季节性洪灾频繁。为了解温德河流域暴雨洪水规律,利用2017年7—8月3次山洪灾害的暴雨洪水监测资料,采用自主研发模块化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的洪水过程,取得较高的模拟精度。并结合研究区春登河、西阳河及五里河等三个主要河段的模拟流量和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三场暴雨时空分布对洪水造成的影响,总结了该流域2017年山洪灾害产生原因。结果表明:①温德河流域三场超标准洪水由短历时强降雨引起,"雨洪同向"的降雨锋面移动特点使洪峰呈现陡涨陡落之势;②"7·13"和"7·19"洪水的降雨时空集中程度和暴雨中心分布的差异影响两场洪水洪峰峰型、流量和各河段的洪量贡献比,造成温德河流域不同程度的灾害。  相似文献   

13.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639个单元工程风险进行评估,并对灌渠河、贾河、金水河、石门河和沙沟5个典型单元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中线工程沿线639个评估单元中,风险事件可能性指数为1的单元占比最大,风险等级以一般风险为主;在5个典型单元中,极端降雨移用(植)后在交叉断面处形成的洪水基本上呈现流域面积越小洪水量级越大的特点。此外,灌渠河排水倒虹吸发生渠顶漫溢的风险低;贾河梁式渡槽、沙沟排洪渡槽和石门河渠道倒虹吸均存在较高的工程风险;金水河渠道倒虹吸在超标准洪水下河道冲刷满足要求,工程风险较低。研究成果对提前部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御超标准暴雨洪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梅州市两次冬季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每6h1次2.5°×2.5°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产品,分析了1988年12月30-31日(简称过程1)和2013年12月15-16日(简称过程2)梅州市2次大范围冬季暴雨过程,为冬季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次冬季暴雨过程都是发生在孟湾偏强南支槽东移过程中,梅州地区处于高空急流右侧的强辐散区和低层强低值系统边缘的风速辐合区,暴雨落区大体上沿副高西北侧边缘分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温距平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典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或者处于中性状态,对梅州地区冬季暴雨过程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影响降水结构,导致极端水文气象事件频发。为研究变化环境下太湖流域湖西区暴雨时空分布特性,选取1961—2015年湖西区多个雨量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暴雨指标(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年暴雨强度、年暴雨贡献率)变化特征,并计算出给定重现期下的年最大日降水量值。结果表明,湖西区年降水量自北往南逐渐增加,年暴雨日数和年暴雨量均呈现中部较低、南北两侧较高的分布,年暴雨强度自西南往东北先增大后减小,年暴雨贡献率在西南地区偏小;湖西区宜兴站近55年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年暴雨贡献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自2005年起湖西区各暴雨指标表现出显著上升趋势;金坛站和丹阳站年均最大一日降水量高于溧阳站和宜兴站,并且各雨量站5年一遇的年最大日降水量均超过了100 mm,达到了大暴雨水平,其中金坛站和丹阳站较易发生极端降水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为划分镇江市降雨场次和分析暴雨特性,基于丹徒站1981-2016年汛期5-10月的逐分钟降雨资料,确定了降雨间隔时间,筛选了暴雨场次,分析了汛期各月暴雨次数和暴雨量的变化特性,解析了不同历时和不同强度暴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镇江市合理的降雨间隔时间为2 h;汛期总暴雨次数呈略微上升的趋势,总暴雨量以每10年43.4 ...  相似文献   

17.
陈干琴 《中国水利》2009,(23):57-59
根据山东省已发生的实测和调查暴雨资料,编制了五种标准历时的暴雨极值分布图,分析了山东省各历时暴雨极值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对山东省设计暴雨洪水分析计算、有关工程规划设计、防洪减灾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Unusually severe weather is occurring more frequently du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Heat waves, rainstorms, snowstorms, and drough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all over the world, threatening human lives and property.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representative variables usually used to directly reflect and forecast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is study, daily data (from 1953 to 1995) and monthly data (from 1950 to 2010)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five regions of the Amur River were exam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as tested using the Mann-Kendall test method. The amplitudes were computed using the linear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using hydrological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th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950 to 2010 in the five regions, mainly due to the warming in spring and winter;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changed significantly from 1950 to 2010 only in the lower mainstream of the Amur River;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 events decreased from 1953 to 1995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Amur River; the frequency of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increased from 1953 to 1995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Amur River; and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from 1953 to 1995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Amur River. This study provides a valu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ttling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Amur River.  相似文献   

19.
2013年8月14日~18日,梅江上游琴江流域发生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过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通过对本场暴雨洪水过程的分析,短历时降雨有量大、集中的特点,是较为稀遇的暴雨,暴雨中心还有从上游往下游转移的过程,使洪水更加集中,造成峰高量大的洪水特征,尖山水文站洪峰流量达到3260 m3/s,超50年一遇标准,洪水急涨,破坏力大,洪灾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箱格网整层水汽净收支及其边界流定量综合分析技术方案,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过程中低纬间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发现了中低纬西太平洋-南海区域存在副高变化显著区,且该区500hPa高度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和中低纬间整层水汽输送结构特征以及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密切相关.对东亚夏季风在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整层水汽输送收支距平状况的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涝年夏季中低纬间呈反气旋式而旱年呈气旋式时水汽输送"相关链"结构,副高变化显著区500hPa高度距平序列与整层水汽输送的合成相关矢亦描述了上述长江中下游洪涝异常中低纬区间水汽输送反气旋式"相关链"图像.研究还表明20世纪80~90年代东亚夏季风减弱背景下,中低纬间反气旋式水汽输送"相关链"特征增强趋势显著,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趋势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