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客观评估区域湖泊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综合层次分析以及模糊评估法,从景观适宜性、可达性、土地利用程度以及自然度等方面,探索实施区域湖泊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估。应用实例表明,模糊评估原理在区域湖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评估中具有较强适用性,研究有助于科学划定湖泊生态保护空间及湖泊资源的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2.
黄婷 《吉林水利》2016,(3):40-43
为提升水质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通过引入隶属度概念,克服了传统水质评估方法权重计算依靠实测值与水质标准简单取平均的问题.探索构建了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估法的水质评估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城市地下水水质实施了评估,评估结果符合实测情况.研究可对区域地下水水质的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风能资源评估结果直接影响风电项目能否开工建设,科学有效地开展山地资源评估工作,可为山地风能资源的开发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有效地实现对风能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利用。笔者利用广西桂林地区测风塔资料,对所选区域的风能资源进行测算评估。评估测算结果表明:所选风电场风能资源条件为一级风电场,主导风向稳定,有效风小时数多;建设可采用IECⅢC类及以上机组;根据现有相关政策,从风能资源的角度来看,所选风电场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气象站与测风塔的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具有较大局限性,前者无法获得风机轮毂高度处的风速资料,评估精度较低,后者难以获得较长时间观测资料,对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反映不足,且评估成本较高。选取南四湖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WRF构建该地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NCEP FNL资料的驱动下实现南四湖地区2000-2016年的小时风场模拟。提取80m高度处风场模拟信息,通过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年可利用小时数、年内风速分布、主风向等指标,对该地区风能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估,认为该地区风能资源具备一定开发利用价值,且靠近南水北调东线泵站群等能源消耗中心,有利于风电的就地消纳,为该地区风能资源详查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文阐明了建设工程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在对移民安置点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明确了场地建设的适宜性,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平原区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层地温资源蕴藏在地下岩土体内,其储藏、运移以及开采利用都受到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等各种条件的严格制约,不同区域的资源利用方式和适宜性存在较大差异。选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对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介绍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AHP)基本原理及其在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并对北京平原区利用地埋管式和地下水式两种地源热泵的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双峰寺水库建设项目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确定了评估范围、评估级别及评估方法。对评估区范围内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现状评估;并对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建设场地适宜性做出评估;针对建设项目可能遭受、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质环境要素的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直接控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地下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的核心要素。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受区域内地形地貌、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地质结构与地震效应、不良地质与地质灾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收集武汉市主城区大量钻孔数据以及其它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标度以及群体判断矩阵的优化,建立了改进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并结合MAP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武汉市主城区浅层(0~15 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展开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整体较好,适宜性差区域主要集中于汉口、武昌以及青山区靠近长江、汉江两岸的冲积平原等地,其评价结果亦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模糊综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构成要素以及定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依据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一般形式,给出了风暴潮灾害损失单一因子计算灾级的公式.基于模糊灾度概念,提出了风暴潮灾害损失的等级划分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计算乌梁素海流域模糊综合评估指数,结果表明:乌梁素海社会压力指数较小,社会压力较大,接近生态水体阈值;水体污染负荷、水体环境状态指数属于生态系统敏感性强,存在生态异常。反映了乌梁素海近些年来的流域社会经济影响状况,为乌梁素海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湖泊生态安全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在计算指标贡献程度时存在主观局限性,以及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流域复合系统特性,建立并完善了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思想,进一步改进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并构建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于干旱区叶尔羌河流域。对比不同方法评分情况,分析得出该流域目前水资源复合系统承载力为2~3级,临近饱和值,供需矛盾显著;规划年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第一产业比例下降,评价为2级,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评价结果稳定,相对客观,避免了级别跳跃现象,对流域规划和水资源供需配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糊可变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提出了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模糊可变集合方法。将该方法用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西安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在2级与3级之间;咸阳、宝鸡、渭南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整个关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该理论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系统问题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用模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欧氏贴近度概念,建立了基于欧氏贴近度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并将之用于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的评价。实例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的矢量模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网络法,模糊物元分析方法所得结果更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取得的效果更好,评价结论更为科学合理,有助于解决陕西省的水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合理评价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根据水利部现行评价方法对南宁市 2015 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针对此方法的不足,细化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15 个比例关系评价指标的权重,构造隶属度函数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初评结果南宁市整体处于临界状态, 5 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 2 个处于不超载状态; 综合评价结果南宁市整体处于不超载状态, 2 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 5 个县区处于不超载状态。由此结果进行分析可得结论: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根据模糊综合评分值有效区分同等级下各个县的承载情况,更能全面反映南宁市水资源承载状况,具有较强的区域适用性和广泛性,同时可为南宁市不同县区的水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识别的青海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关系,在相对隶属度概念和理论的框架下,采用7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利用多级模糊识别理论模型对青海省各个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并且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严谨,方法更加简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将四元联系数引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造加权平均联系度,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所属等级,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四元联系数模型。以延安市为例,通过构建模型对延安市2005年和2010年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论表明延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由较弱转向中等,可持续状况有所改善,其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模糊四元联系数法计算简便,能够克服确立权重的任意性,信息利用率高,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用变异系数法及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计算组合权重,并将灰色关联分析法中的灰关联系数应用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模糊关系矩阵,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江阴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综合评价结果相同,但是计算结果对于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差距减小,降低了主观影响,说明改进后的评价方法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优选理论的水资源效益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糊优选理论与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影响,构建了灌区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多层次半结构性评价体系。介绍该模型的计算步骤,应用该模型对陕西省某灌区的水资源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克服了以往评价以经济效益为主、忽视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缺点;不仅能够用于不同方案的优选,而且还能给予每个方案优劣评价;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可靠性、实用性强,还可对指标进行扩展或变化,适用于多种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持续理论、系统协调理论内涵,从区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经济社会现状要素相互耦合、共同支撑水资源系统的角度,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了区域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协调度概念及其定量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有关数据对2003—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安全形势演进态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呈整体上升趋势,自然因素导致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度变化不稳定,其余3个子系统可持续度基本呈现逐年提升态势;2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协调度波动变化,是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耦合导致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不稳定;3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安全等级逐渐提高,安全态势趋于好转。未来,有关部门应在加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区域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和统一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将水资源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以期实现区域水资源系统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介绍模糊矩阵合成算子的性质及其在评价中的实际意义。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于涉及水量、水质、生态与体制等多因子的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反映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突出影响,弥补了线性加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可靠。该模型可在不同流域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的水资源冲突风险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