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制备冻干参考品,用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的效力检测。方法配制含氢氧化铝的保护剂,加入抗原至规定浓度,使各组分含量分别为明胶1%、蔗糖5%、氢氧化铝0.9mg/ml、抗原10μg/ml,分装冻干,制成冻干参考品,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全面检定。采用小鼠效力试验方法检测冻干对疫苗效力的影响,并比较冻干参考品与同批液体疫苗的稳定性。结果冻干参考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规程要求,冻干前后疫苗效力无明显变化,冻干参考品与同批液体疫苗效力差异无显著意义,37℃热加速8周,冻干参考品效力未见显著下降,液体疫苗效力则明显下降。结论冻干对疫苗效力无影响,冻干参考品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观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响水县某中心小学学生及教师,经筛查HBsAg、antiHBs和antiHBc均为阴性的98名作为观察对象,使用10μg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按0、1、6个月3针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效果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85名学生中,抗HBs阳性83名,阳转率为97.65%,GMT为172.50mIU/ml,最高可达498.12mIU/ml。男性、女性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7.50%和97.78%,GMT分别为170.11和148.42mIU/ml。结论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应用于小学生,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含硫柳汞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的免疫原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配制12批不含硫柳汞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观察其免疫原性及在4、22和37℃保存不同时间的稳定性。结果该疫苗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效价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10μg/ml疫苗22℃放置6个月和4℃放置12个月效力均未下降;20μg/ml疫苗在37℃放置4周后,效力略有下降。结论为婴幼儿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4.
冻干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国家参考品的制备及标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制备1批冻干参考品,用于体外相对效力测定准确评价重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疫苗原液中分别加入5%和1%的蔗糖和明胶作为保护剂,制成冻干参考品。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并观察其稳定性,并以Merck公司的参考品为标准,以ELA法协作标定其体外相对效力。结果 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现行规程要求,体外相对效力保持稳定,分装量准确,原液蛋白均值为24.72μg/ml,相应液体疫苗蛋白均值为12.27μg/ml。并经3家实验室协作标定,24次检定结果合并计算相对效力为0.993。结论 该冻干参考品可用作重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效力检定的质控参考品,该批参考HBsAg含量定为11.0μg/ml。 相似文献
5.
采用罐培养百日咳CS菌株,培养物经硫酸铵两段盐析、浸提后,再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收集以FHA.PT为主的百日咳菌保护性抗原,经福尔马林解毒,制备成原液。该原液按照中国和日本的生物制品规程检定合格后,加入保护剂,稀释至18μgPN/ml,分装冻干制备成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效力参考品。以JNIH3和JNIH-6参考品为标准,按照日本规程的小鼠脑腔攻击法标定其效力单位。根据14次效力试验所得的结果和日本NIH标定的结果,该批疫苗效力国家参考品的效力单位定为15PIU/ml。 相似文献
6.
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即将出版之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就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质量标准问题在北京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尹红章处长;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物制品检定处李凤祥处长、姜典财副处长及疫苗二室、细胞室专家;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佘清主任; 相似文献
7.
APS作为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佐剂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作为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佐剂的可行性。方法APS与重组(CHO细胞)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混合制成疫苗,进行了动物毒性试验、过敏试验及效力试验。结果 该佐剂毒性轻微,无过敏反应,同一剂量组动物血清抗-HBs阳转率高于Al(OH)3对照组。结论APS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7)
目的研制适合于重组CHO细胞生长的低成本无血清培养基。方法以无血清培养基SFM为基础,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的组分,包括水解物(0.8%大豆蛋白水解物、0.8%超滤植物蛋白栋、0.8%酵母提取物、0.8%谷类水解物、0.4%大豆蛋白水解物+0.4%酵母提取物)、激素(10μmol/L的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脂类物质(0.05%脂肪乳剂、50 mg/L氯化胆碱、10 mmol/L磷脂酰胆碱),培养CHOK1细胞(表达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检测不同添加物质对细胞密度、活力、蛋白表达量及蛋白中聚体含量的影响。结果添加大豆蛋白水解物和酵母提取物的混合物、地塞米松及脂肪乳剂可增加细胞密度,提高细胞活力,增加目的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蛋白中的聚体含量。结论通过对几种关键组分的优化,研制出适合于重组CHO细胞生长的低成本无血清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增加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生产投量,提高纯化收率。方法 增加每批细胞收液的投量,改进纯化工艺及调制样品方法。结果 提高了HBsAg最终收率,并缩短了纯化时间,减少了设备用量。结论 改进后的工艺成本较低,效益提高,适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重组葡激酶活性测定参考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按照标准品的要求研制了重组葡激酶活性参考品 ,经检测外观、无菌、水份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品的要求 ,其活性经过 15次标定 ,结果为 (10 10± 191) U/ dose,变异系数为 19%。本品稳定性良好 ,可以作为重组葡激酶活性测定参考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国产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培养表达HBsAg的重组CHO细胞。方法分别应用美国NBS公司的Celligen310型生物反应器和国产AP20SC型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单个细胞培养袋和4个细胞培养袋)连续灌流培养重组CHO细胞,连续培养35 d,每24 h收获1次,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收获液中HBsAg的滴度。结果 Celligen 310型生物反应器培养重组CHO细胞分泌的HBsAg在2.0μg/ml水平上可持续8 d,至第18天达最高水平(2.16μg/ml),第35天收液中HBsAg含量为1.12μg/ml;国产AP20SC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单个细胞培养袋培养重组CHO细胞分泌的HBsAg在2.0μg/ml水平上可持续9 d,第18天达最高水平(2.20μg/ml),第35天收液中HBsAg含量为1.08μg/ml,与Celligen 310型生物反应器相比,收液中HBsAg含量在2.0μg/ml水平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国产AP20SC激流式生物反应器4个细胞培养袋培养重组CHO细胞分泌的HBsAg在2.0μg/ml水平上可持续13 d,与该生物反应器单个细胞培养袋相比明显延长,第21天达最高水平(2.14μg/ml),第35天收液中HBsAg含量为1.5μg/ml,明显高于单个细胞培养袋培养的细胞。结论国产AP20SC型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可代替进口生物反应器对传代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用于人用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毕赤酵母表达的含前S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原液和成品的稳定性。方法将3批疫苗原液置4℃存放,分别于0、1、2、3、6个月时取样,测定其在各时间点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S、前S1(PreS1)、前S2(PreS2)抗原滴度及HPLC纯度;将3批疫苗成品置25℃和4℃存放,进行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试验,分别于0、1、2、3、6个月和0、3、6、9、12、18、24个月时取样,进行小鼠效力、pH值、细菌内毒素和无菌测定。结果 3批疫苗原液于4℃保存6个月,表面抗原S、PreS1、PreS2抗原滴度及HPLC纯度均无明显变化;3批疫苗成品于25℃放置6个月和4℃放置24个月,各个时间点的小鼠效力均符合暂定规程的要求,pH值保持稳定,细菌内毒素和无菌试验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和2010版)要求。结论毕赤酵母表达的含前S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原液及成品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模拟重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在冷藏存储过程中发生的异常低温情况,探讨短期异常低温储存对乙肝疫苗效力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不同表达系统(酿酒酵母、汉逊酵母、CHO细胞)来源的乙肝疫苗,分别于0、-7、-20℃储存1或7 d,检测疫苗的吸附完全性、上清中铝离子含量、效价和体外相对效力,比较乙肝疫苗经短期异常低温储存后与2~8℃正常储存条件下的差异。结果经短期异常低温储存后,疫苗的吸附完全性、疫苗上清中铝离子含量未发生变化;3种乙肝疫苗的ED50在0. 16~0. 68μg之间波动;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体外相对效力的变化幅度不超过10%,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在-20℃冻存7 d后相对效力较2~8℃储存下降21. 8%。结论短期异常低温储存后,乙肝疫苗仍能保持较好的吸附完全性,非胶体状态铝含量未发生变化,疫苗效价和体外相对效力在部分异常储存条件下出现下降,但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重组乙型肝炎(CHO细胞)联合疫苗(DTaP-HBV)的中试工艺。方法通过不同的配比条件,探索DTaP-HBV联合疫苗的最佳中试工艺。以此工艺制备3批DTaP-HBV,进行各项指标的检定及稳定性试验。结果配方以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18μgPN/ml,精制白喉类毒素25Lf/ml,精制破伤风类毒素7Lf/ml,重组乙肝疫苗原液20μg/ml为宜;DTaP-HBV的稀释液选用0.85%NaCl溶液吸附效果较好,各抗原间无干扰作用;不同配合方式对四联疫苗的效力影响不大。3批DTaP-HBV的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且稳定性良好。结论已筛选出DTaP-HBV联合疫苗的最佳中试工艺,以此工艺制备的疫苗安全、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二倍体细胞(human diploid cell,HDC)培养制备的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HDCV)的安全性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年龄在10~60岁的常住高危狂犬病感染的健康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0人,按照"Essen"暴露后接种程序,分别于第0、3、7、14和28天经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剂疫苗,试验组接种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HDCV),对照组接种进口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所有受试者在每次接种后留观30 min,观察即时反应,并在第6、24、48、72 h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情况。在首剂免疫前和免疫后7、14、42 d采集全血标本,分离血清,采用WHO推荐的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血清中和抗体,计算抗体阳转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所有受试者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均未发生Ⅲ级及Ⅲ级以上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在72 h内恢复。试验组和对照组局部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67%和6.83%,全身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0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首剂免疫后7、14、42 d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28.77%、100%、100%和28.72%、98.96%、10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和抗体GMT分别为0.274 8、19.744 3、37.575 0 IU/ml和0.247 4、17.327 4、37.723 1 IU/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HDCV)接种反应轻微,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10)
目的优化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重组CHO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并进行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方法通过对现有重组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SFMB的氨基酸、蛋白类激素、蛋白水解物等的优化,建立针对表达HBsAg的重组CHO细胞无血清低蛋白(<10mg/L)培养基SFMC。并利用此培养基在生物反应器中分批、流加、灌注悬浮培养重组CHO细胞,通过最大细胞密度和HBsAg产率评价不同的培养模式。结果 SFMC与原培养基SFMB相比,使重组CHO细胞的最大细胞密度提高了20%,HBsAg表达量提高了25%。在生物反应器培养过程中,灌注培养的重组CHO细胞表达的HBsAg产率为0.70mg/(L·d),较分批和流加培养的0.30mg/(L·d)提高了约133%。结论通过无血清培养基优化及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可显著提高重组CHO细胞表达HBsAg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配比及制备工艺的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Sabin株灭活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P-HepB-sIPV)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中、低剂量与铝佐剂相互配伍的不同sIPV配方设计4个DTaP-HepB-sIPV联合疫苗实验组,即中剂量含铝佐剂sIPV组(A组)、中剂量不含铝佐剂sIPV组(B组)、低剂量含铝佐剂sIPV组(C组)、低剂量不含铝佐剂sIPV组(D组),并设相应各组分的对照组和Infanrix hexaTM疫苗参考组。以已完成3剂基础免疫的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在全程免疫第16个月接种1剂次加强免疫,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比较加强免疫前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阳转率,同时观察加强免疫对大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加强免疫后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大鼠接种部位未见红肿、硬结、溃烂等现象,且各组大鼠体重维持稳定。加强免疫后30 d,各组大鼠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均为阳性,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A组分别为100%、71.4%、85.7%,B组分别为71.4%、85.7%、100%,C组分别为80%、80%、100%,D组分别为71.4%、100%、85.7%;A组诱导的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高于B组,且可达到或超过参考组;B、D组诱导产生的各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能达到同等剂量相应对照组水平。加强免疫后,各组百白破各组分抗体GMT有5~106倍增长,联合疫苗实验组GMT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乙肝抗体阳转率乙肝对照组为66.7%,B组为55.6%,C组为50%,A组为16.7%,D组为14.3%,参考组为0%;各组Anti-HBsAg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两两相比,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aPHepB-sIPV具有良好的安全性,sIPV中剂量含铝佐剂的DTaP-HepB-sIPV联合疫苗所诱导的各抗体水平更加稳定持久,可作为未来疫苗最佳配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及其对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HBcAg、HBsAg及HBcAg+HBsAg混合抗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形态。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NS)、HBcAg组(C)、HBsAg组(S)、HBsAg+铝佐剂组(S+Al)、HBsAg+HBcAg混合组(S+C)及HBsAg+HBcAg+铝佐剂组(S+C+Al),用相应抗原免疫各组小鼠,分别于第0天、第14天经小鼠双侧大腿肌肉进行初次和加强免疫1次,间接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c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分析HBsAg特异性抗体亚类,ELISP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中HBsAg特异性IFNγ、HBcAg特异性IFNγ及HBsAg特异性IL-4水平。结果电镜观察可见HBsAg和HBcAg均呈大小均一的VLP结构,二者混合后有聚集现象。初次免疫后,S+C组的HBsAg特异性抗体水平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加强免疫后,S+C组HBsAg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02),C组和S+C组均可产生高水平HBcAg特异性抗体。S组HBsAg抗体亚类以IgG1为主,S+C组以IgG2a为主。S+C组HBsAg特异性IFNγ斑点数明显高于S组、S+Al组和S+C+Al组(P<0.05),C组与S+C组HBcAg特异性IFNγ斑点数均较高,与S+C+Al组比较,S+Al组HBsAg特异性IL-4斑点数明显升高(P=0.026)。结论 HBcAg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增强HBsAg的免疫反应,使反应向Th1方向极化,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