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结了我国大豆诱变育种与遗传研究的成就与进展,列举了迄今已育成并推广的22个大豆品种,诱变适宜的照射量或剂量范围,分析了大豆M_1、M_2、M_3代诱变产生的类型与频率和出现的性状变异,以及辐射诱变遗传研究的结果,综述了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程序和各种辐射源的诱变效果,并对选择辐照处理材料、诱变与杂交结合、抗病品种与优质品种的诱变选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我国花卉突变育种研究始于70年代末。10多年来,供试材料已涉及约40种植物,获得了大批有益突变体,并在月季、菊花、美人蕉、大丽花、叶子花、荷花等6种植物上育成突变品种63个。诱变育种的技术方法,取得了比较迅速的进展。尤其是在试材选择、辐照方法、辐照剂量、体细胞突变的显现与分离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供试物种还较少,育成的优良品种还不多;经济效益不甚明显;技术方法也有待完善和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花卉新品种的需求日益迫切。鉴于已经具有的良好基础,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种种有利条件,可以预期我国的花卉突变育种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花卉突变育种研究始于70年代末。10多年来,供试材料已涉及约40种植物,获得了大批有益突变体,并在月季、菊花、美人蕉、大丽花、叶子花、荷花等6种植物上育成突变品种63个。诱变育种的技术方法,取得了比较迅速的进展。尤其是在试材选择、辐照方法、辐照剂量、体细胞突变的显现与分离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供试物种还较少,育成的优良品种还不多;经济效益不甚明显;技术方法也有待完善和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花卉新品种的需求日益迫切。鉴于已经具有的良好基础,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种种有利条件,可以预期我国的花卉突变育种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改良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辐射诱变技术为改良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种业自主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综述了近二十余年来水稻辐射诱变各类辐射源的应用,选育方法体系,辐射诱发突变的分子机理,水稻产量、抗性、品质等各类表型及相关基因突变体和获得的新品种等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使用辐射诱变技术为我国培育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品质更优的水稻新品种与创制更多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新种质等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离子注入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具有突变谱广、突变率高、生理损伤小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方向性。文章阐述了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机理和诱变效应,综述了诱变育种取得的进展,展望了离子注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美国航天核技术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2003年11月综合报道】 2003年2月初,美国推出了作为国家宇航局(NASA) “空间核技术倡议”一部分的“普罗米修斯计划”,旨在开发用于探索太阳系的空间核动力和电推进系统技术,并进行深层次研究。 NASA发放研究经费 2003年5月,NASA宣布为10个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动力转换项目拨发4300万美元的研发经费。这些项目是第一批完全由“普罗米修斯计划”资助的项目。NASA同位素动力系统计划执行官George Schmidt说:“这些技术将大大增强美国未来在外层空间以及行星和月球表面的流动实验室内执行机器人行星探索任务的能力。” 研发经费… 相似文献
9.
《中国核电》2015,(1):9
<正>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的,有四十多年经验的专业铸锻企业,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12000吨铸锻件。企业多年来为航空、航天、核电、火(水)电、石化、机械、交通等行业提供了大量优质耐腐蚀、耐高压、耐高温的合金钢铸锻件和有色铸件及基础结构件等,获得了"民用核承压设备制造资格许可证",通过ISO9001:2000、GJB9001A-2001质量体系认证,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多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及"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公司是国内早期进入核电产品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公司参与了秦山核电一期各类核级铸锻产品研制生产任务;九十年代参加PC一期工程。随着国家核电中长期规划的颁布和实 相似文献
10.
水稻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核科技报告》2000,(1)
近年来我们以提高辐射诱变效率和选择效率为中心,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作物的辐射敏感性,辐照亲本的选择,理化因素复合处理,新诱变因素的开拓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辐射敏感型亲本材料辐照,辐照杂合材料,适宜剂量的理化因素复合处理组合,新诱变因素的应用均能有效地提高辐射诱变效率。 相似文献
11.
用于空间诱变育种机理研究的标定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鉴别击中搭载水稻种子的空间重离子,一种固体核径迹探测器(SSNTD)CR-39被用作"三明治"式探测系统的一部分,通过测量离子在CR-39中的射程R和蚀刻率V,就可得到斜率(dR/dV1).根据自建的一个数学模型R*=0.015AZ3.13V1,可利用已知离子标定实验数据来拟合得到该模型的系数.为此,CR-39对C、Ne、Si、Ar和Fe离子的标定实验分别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IMP)上和日本国立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的重离子医用加速器(HIMAC-NIRS)上进行.拟合得到了一个离子鉴别公式Z3.13=3.75×104 1.50(dR/dV1)和一条标定直线.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高产菌株的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不同总辐照剂量和剂量率的γ射线以及快中子一次、二次辐照枯草芽孢杆菌,采用平板透明圈方法,以菌落直径、透明圈直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HC值)为指标,研究γ和快中子辐照对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的辐射诱变效应,同时筛选高产淀粉酶的变异株.结果表明:(1)快中子和γ射线都能有效诱导枯草芽孢杆菌高产淀粉酶;(2)采用不同总辐照剂量和剂量率的γ射线和快中子一次辐照后,菌落平均直径均比对照小,且随着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大,菌落平均直径有变小的趋势;(3)采用快中子二次辐照后,菌落平均直径、菌落最大直径、透明圈平均直径、透明圈最大直径以及HC最大值都远远高于原菌落值;(4)重复筛选出三株高产淀粉酶菌株,它们的菌落直径最大为8.32mm,透明圈直径最大为22.38mm,透明圈与菌落直径之比最大达到5.39.且有两株在传至15代都能稳定高产淀粉酶. 相似文献
13.
离子束辐照结合组织培养在植物诱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方法与离子束辐射相结合这一新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原理、操作步骤、分子机理等诸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阐释.该诱变技术具备传统辐射诱变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从而能够为利用无性繁殖技术进行后代繁衍的植物提供新的育种思路.与此同时,使用该方法还能够开展植物组织细胞的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从理论上及实践上进一步优化该技术.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重离子束~(12)C~(6+)对乳酸菌出发菌株JTL进行辐照选育。确定吸收剂量300 Gy时最优,在该吸收剂量下,出发菌种的正突变率和致死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4.4%、80%。通过酸斑法初筛和发酵复筛法,选育出高产酸的3株突变菌株(JTL2、JTL3、JTL5),其发酵液中乳酸含量比出发菌株JTL提高了41.29%~49.64%。同时,经过传代实验证实,3株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研究表明,利用重离子束~(12)C~(6+)辐照处理乳酸菌可以得到高产酸的突变菌株,诱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12)C~(6+)重离子束对北冬虫夏草出发菌株的菌悬液进行辐照诱变处理,采用平板分离法初筛变异菌株,通过培养子实体复筛高产菌株,并测定子实体的产量、多糖和虫草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吸收剂量为150Gy时,出发菌株的致死率达到最高为82%;经过初筛和复筛,最终选育出3株高产子实体突变菌株G2、G5、G12,并经连续传代10次,测定子实体产量稳定在8.02~8.21 g/瓶,与出发菌株的子实体产量相比提高了52.47%~56.08%,且稳定性保持良好。研究表明,利用重离子束辐照诱变选育北冬虫夏草,可以获得高产子实体菌株。 相似文献
16.
重离子束作为一种高效的、典型的诱变辐射源广泛用于生物育种。不同质量数、电荷数和不同能量的重离子束作用于生物细胞有特殊的过程和作用,其先后经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阶段,最终引发终点生物学效应,如辐射低剂量超敏感现象,活性氧代谢变化等。本文重点探讨重离子束辐照微生物体后出现的主要终点生物效应,以及近年来重离子辐照微生物诱变育种在工农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钚逐渐成为核燃料系统中的主要核素,从事钚作业的人员逐年增加。但钚的健康效应尚需要进一步的明确。世界上一些核大国针对钚接触的工作人员的健康效应做了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不同设施的钚作业人员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前苏联Mayak工作人员的钚内照射剂量相对较高,其队列研究具有足够的统计能力;而美国、英国低水平钚辐射暴露的队列研究尚未确认剂量与效应的关系。钚作业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可靠性取决于器官剂量估算的准确性。我国关于钚作业人员的健康效应的研究与世界上其他核大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就国外核大国关于钚作业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为我国开展钚作业人员的远后健康效应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铀对肺、肾、骨骼、生殖器等人体多种重要器官的毒性,综述了二乙基三胺五乙酸、邻苯二酚类、壳聚糖及其相关衍生物等铀促排解毒药物的研究进展。当前研究目标是对促排剂进行改造,增强解毒能力并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以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ES-2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抗菌脂肽高产菌株。研究了不同注入剂量对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的影响,并获得一株抗菌脂肽高产菌,命名为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ES-2—4。与原始菌株相比,脂肽含量提高了15.2%。此外,对突变株的发酵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B.amyloliquefaciens)ES-2-4的延滞期短,稳定期长,脂肽产量高,其发酵性能有利于脂肽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