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板冲切破坏机理的试验研究及冲切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板的冲切破坏机理,试验中采用了较先进的混凝土内部测试元件,对冲切破坏斜面上混凝土变形进行了量测,总结出破坏斜面上混凝土应分布及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比了普通混凝土与浮石轻骨料混土板冲切破坏的异同;建立了半经验-半理论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是工程实践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港口、给水、海洋以及核反应等各种结构工程领域.且因其在适应建筑室内造型、降低层高、降低建筑结构的材料用量,以及加速建筑施工等方面有突出优势.故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我国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且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4.
收集整理了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板受冲切破坏的试验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推导出了考虑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及屈服强度、临界截面位置、板有效高度和板厚尺寸效应等影响因素的钢筋混凝土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我国规范公式、美国规范公式、欧洲规范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由试验数据所得到的回归公式与欧洲规范公式接近。从可靠度校准的角度,分析对比了我国规范和美国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冲切承载力,并与无腹筋梁、板的受剪承载力进行比较,发现我国规范中基础板受冲切承载力和无腹筋梁、板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指标相对偏低;无腹筋板受冲切承载力的可靠度水平总体上低于其轴心受压、轴心受拉和受弯承载力的可靠度平均水平。最后,给出了我国规范公式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规范GB 50010—2002、美国规范ACI 318-08和欧洲规范EN 1992-1-1:2004中钢筋混凝土柱支撑板在无不平衡弯矩和有不平衡弯矩作用下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影响受冲切承载力的因素,并给出了不平衡弯矩作用下等效设计剪力系数的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规范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体系较为接近,但欧洲规范计算体系与中国、美国规范相比差别较大;无不平衡弯矩作用时混凝土强度、板有效高度、柱边长比、抗冲切钢筋等因素对受冲切承载力影响较大;有不平衡弯矩作用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还取决于不平衡弯矩;推导得到的中国、美国和欧洲规范中柱的等效设计剪力系数公式比较接近,即中国、美国和欧洲规范中的不平衡弯矩系数是接近的。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规范关于钢筋混凝土板冲切承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种国外规范(DIN 1045(88),EN1992,Model Code 90,FIP-Recommendations 1996,BS8110—97,ACI318—02)和国内规范(GB50010—2002)的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计算比较,选取三种规范(GB50010—2002,ACI318—02,欧洲EN1992)进行相应的冲切影响因素在计算公式中考虑差异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国外规范考虑不同的混凝土强度取值、纵筋配筋率等,其计算值与实际冲切破坏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 13块四边简支叠合双向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冲切试验研究 ,分析了试验板的受力工作机理、裂缝、钢筋应变、支座反力特性和板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 ,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叠合双向板的破坏形态均为无预兆的脆性冲切破坏。据此 ,给出了相应的叠合双向板受冲切承载力建议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是目前板柱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确保此类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在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模型理论的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桁架模型、临界剪切裂缝理论、塑性理论、切向应变理论和临界截面应变理论等。针对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的几种典型计算方法,深入分析了混凝土强度、板有效高度、配筋率、纵筋屈服强度和柱边长等参数对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并利用试验数据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提出对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认识并阐述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柱截面形式为异形柱的板柱冲切试验很少以及我国规范未对此明确规定的情况,本文进行了9个柱截面为3种典型异形柱(十字形、T形和L形)-板连接和2个方柱-板连接在未配置抗冲切钢筋时的冲切特性对比试验。阐述了异形柱-板连接的冲切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并将其受冲切特性与相应的等面积方柱和等有效周长方柱板柱连接试件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异形柱和方柱板柱连接冲切特征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应的方柱-板连接试件相比,异形柱-板连接试件具有较高的抗冲切承载力及延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符合我国设计实践的异形柱板柱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并用国外几个主要规范以及我国规范所推荐的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对上述试验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进行了验算,相对而言,抗弯钢筋配筋率较高时,我国规范及ACI规范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相比偏于保守。本文试验结果可供规范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宽比为1.4:1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测试该模型板的荷载-最大挠度变化关系、钢筋的荷载-应变关系、裂缝的发展和分布,分析了该结构的两正交方向抗弯刚度比、受力特点和破坏方式以及承载能力等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钢筋混凝土无冲切筋板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冲切计算周长um的取值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同一荷载值不同荷载作用面的冲切承载力计算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um,的一种改进取值方法,以修正不同作用面形状造成计算结果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板冲切锥体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钢筋混凝土无冲切筋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及冲切计算周长um 的取值进行了比较分析 ,针对同一荷载值不同荷载作用面的冲切承载力计算中出现的不足现象 ,提出一个um 的取值方法 ,以修正不同作用面形状造成的计算结果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6.
单向板在受到沿板宽方向的均布荷载时,其破坏形态类似于梁,相当于梁沿宽度方向的叠加。双向板在发生剪切破坏时其破坏形态相对而言比较复杂,通常形成冲切破坏。发生冲切破坏时,其应力处于三维应力状态。本文就钢筋混凝土板的冲切破坏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板冲切锥体形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规范中混凝土板受冲切承载能力计算中的斜截面形式的确定进行了分析,从同一荷载值圆形和方形的荷载作用面的计算对比中,指出了现行计算方法中所出现的不足,提出一个斜截面破坏锥体底面线确定的方法,以修正不同作用面形状造成的计算结果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土木工程学报》2015,(Z1)
通过一组试验模型,对扩展基础的冲剪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剪切破坏型基础破坏面发挥的抗剪强度在1.43~1.57MPa范围内,即在0.86ft~0.95ft之间;冲切破坏型基础破坏面发挥的抗冲切强度在1.33~1.85MPa范围内,即在0.80ft~1.16ft之间。剪切破坏型基础破坏面抗剪强度的发挥程度低于冲切破坏型基础破坏面抗剪强度的发挥程度。剪切破坏型剪切破坏面的冲剪承载力介于距柱边h0/2处和柱根处验算截面的计算冲剪承载力之间,冲切破坏型基础的冲剪承载力介于距柱边h0和h0/2处验算截面计算冲剪承载力之间。基础底板纵筋配筋率可以提高基础的抗冲剪承载力,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可以提高15%~2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冲跨比对钢筋混凝土板冲切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对冲跨比有直接影响的加载板位置和加载板尺寸,选取集中荷载作用下3块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进行冲切试验,观察冲切破坏形态,分析加载荷载与中央挠度及钢筋应变的关系,研究加载板尺寸、加载位置对板冲切受力性能的影响。结合前期20块板的冲切破坏荷载,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中国、美国、英国和欧盟等规范公式中影响冲切强度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探讨,尝试推导修正公式。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板冲切强度随着加载板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偏置荷载作用下试件的冲切强度大于中置荷载作用的冲切强度。相比较其他规范式,试验中所涉及23块板试件的试验值与修正公式计算值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承载力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建立8种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模型,研究其承载力大小,变化趋势及破坏形态。发现:对于破坏形态,在配筋率低于0. 72%时发生弯曲破坏,大于0. 95%时发生冲切破坏;对于承载力,配筋率在板弹性阶段的影响并不明显,而配筋率在0. 2%~0. 72%时对承载力影响较大;基于中国标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式,建立考虑配筋率影响的抗冲切承载力计算模型,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出模型的相关系数,对比欧洲标准、中国标准、美国标准及国内外研究者的试验数据,认为所提出计算式总体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