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纯碱工业》2008,(2):40
2007年10月23日,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的工业化技术考核。该技术解决了小氮肥企业原料线路单一、成本高的难题。这是该行业的又一次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蔡国峰 《广州化工》2012,(1):113-113,132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核心技术,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技术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本文以金诚泰煤制甲醇项目气化装置为例介绍了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装置工艺流程、设备布置、部分管线材料的选择、阀门的选型和关键工艺管线的布置,提出了优化管道布置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煤浆水冷壁气化技术是在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技术基础上进行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新技术,采用该技术的工业装置于2011年8月在山西阳煤丰喜集团建成并成功投入运行。介绍了水煤浆水冷壁气化技术的概况、优势特点、工业装置运行情况及目前该技术产业化推广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夏洪强 《广东化工》2011,38(9):169-170
文章介绍了清华大学非熔渣—熔渣氧气分级气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并与同类气化技术进行了对比。最后对清华炉的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河南化工》2009,(9):11-11
由北京达立科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经济型气流床分级气化技术,以其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实用一直被业内人士看好。日前,这一技术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2009年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工作会上,被评选为氮肥行业振兴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6.
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技术在煤气化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喜民 《化肥设计》2009,47(1):47-49
阐述了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技术的主要特点,介绍了其在煤气化装置工程项目中的设计创新及装置运行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个采用清华煤气化技术(非熔渣—熔渣氧气分级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厂,对整个煤气化系统和各单元进行了物料、能量衡算和有效能分析,得出系统有效能损失为58 979.31 kW,其中氧气分级气化单元的能量损失最大,其次是灰/黑水处理单元,二者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本系统干煤和空分来的氧气占输入能量的90%左右,合理调配比煤耗和比氧耗对系统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国瑞 《安徽化工》2009,35(6):57-58
小氮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首先应从原料入手。论述了小氮肥原料路线型煤气化、粉煤(煤浆)气化、无烟粒煤气化的优缺点,指出固定床炉是煤气化技术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9.
韩喜民 《煤化工》2009,37(4):58-60,64
概述了阳煤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近年来在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重点介绍了双滚筒流化工艺大颗粒尿素生产技术、双甲和联醇工艺、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技术以及催化氧化硫化氢回收装置,简要叙述了溴化锂制冷装置、变压吸附氢回收装置、合成氨成套新技术、"双节"甲醇合成成套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并提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创新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企业的竞争活力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我国氮肥和甲醇行业的原料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大型国产化的对置式多喷嘴、多元料浆、熔渣-非熔渣及水冷壁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和航天炉连续气化技术的开发成功,大大推进了我国氮肥和甲醇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应充分发挥技术进步作用,优胜劣汰,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总结并进一步推广"十一五"节能降耗成果;加强节能技术和大型化装置的开发研究,使我国氮肥工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调整产品结构,肥化并举,建立多层次、多产品的化工生产体系,延伸产品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狠抓污染物减排,提高行业环保水平;加强技术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十二五"时期,氮肥及甲醇企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靠技术进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实现氮肥和甲醇工业的科学发展,为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大型加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多喷嘴气化技术、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非熔渣-熔渣气化技术、两段干粉气化技术和多元料浆气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钱伯章 《大氮肥》2007,30(4):239-239
以劣质粉煤替代无烟块煤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生产的新技术———循环流化床煤气炉(FBG炉)专利技术和“3E”煤气化技术(即环境经济工程),由宁波远东化工科技集团与江苏大学合作开发成功。该技术不仅使劣质粉煤有了新的利用价值,可降低氮肥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具有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等综合优势。国内外合成氨造气的气化技术主要有固定床气化和流化床两种。目前,我国大多数小氮肥采用的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气化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流化床技术中的灰熔聚技术无废气排放,但合成气成分较低,气化压力和单炉产气量小。壳牌公司开发的粉煤加压…  相似文献   

13.
《煤化工》2019,(6)
<正>2019年12月4日,由中科院过程物理研究所与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我国首台千吨级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装置在甘肃金昌举行交付仪式,实现了循环流化床煤气化(CGAS)技术在合成氨行业的首次应用,为年产20万t合成氨生产线提供原料气。据介绍,该煤气化装置由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承担EPC工程总包,金昌兰石气化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用于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金化集团下属甘肃丰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万t/a合成氨生产工艺提供原料气。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浙江省安吉化肥厂建立的常压、空气粉煤熔渣床双筒气化炉(简称双筒炉)工业性试验装置是Rummll—Otto炉发展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可以不用氧气,而用空气、蒸汽作为气化剂、以液态熔渣为热载体,在常压、高温的条件下,强化煤气化过程、实现粉状烟煤、褐煤连续气化、制取合成氨原料气。我国熔渣床试验,早在六十年代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北京锅炉厂、煤炭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月6日,云南煤化工集团150kt/a二甲醚配套200kt/a甲醇项目投产。这套二甲醚装置采用了云南煤化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碎煤熔渣加压气化炉制气技术。该项目的关键设备气化炉由云南煤化工集团解化公司与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联合设计,其核心部件由云南煤化集团自主设计,设备材料及制造全部国产化,气化部分投资不到国外同规模装置投资的1/3。  相似文献   

16.
近日 ,由西北化工研究院承担的浙江丰登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原料改造项目工业化试验顺利完成了制浆、输送、气化等工艺流程 ,合成氨全系统流程稳定运行 ,各项经济指标优良。试验结果表明西北院的多元料浆技术已完成工业应用开发 ,技术成熟 ,可产业化。西北院的多元料浆代替重油制合成气技术可直接在厂家原有装置上进行气化 ,投资少 ,见效快 ,环境污染小 ,可使合成氨原料成本降低 50 %。因此 ,该技术在以重油为原料的大化肥厂有广阔市场前景。多元料浆气化技术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17.
《大氮肥》2019,(1)
<正>2019年1月31日上午,由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EPC总承包、采用中国石化自主核心技术——SE水煤(焦)浆气化技术的镇海炼化制氢原料结构调整改造项目(POX项目)开车成功,顺利产出合格氢气。该项目SE水煤(焦)浆气化炉于1月30日19:23投料,19:26点火成功产出合成气;1月31日6:36打通全流程,在线仪表分析氢气合格,7:50手动取样,8:32分析结果与在线分析结果吻合。标志着SE水煤  相似文献   

18.
徐振刚 《氮肥技术》2001,22(4):10-15
介绍了恩德粉煤硫化床气化技术开始在朝鲜、后来引入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分析了该气化技术在我国中、小氮肥行业创新挖潜、降耗提效、改进工艺、更换原料、提高效益、走出困境方面的技术优势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选用恩德粉煤气化技术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  周永顺 《中氮肥》2003,(5):11-13
恩德粉煤气化技术自引入我国后,已有景德镇焦化煤气总厂、黑龙江黑化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长山化肥集团有限公司、淮南化肥厂等采用此技术进行造气原料路线技术改造。在设计咨询和工程设计过程中,笔者感到,有些用户对恩德粉煤气化技术的工艺条件及相关问题注意不够,对该项技术的选用有一定的盲目性。同其他气化技术一样,恩德粉煤气化技术的应用也是有一定条件的,用户在选择时须加以注意。1 气化用煤原料煤的性质不但是选择气化方法的依据,也是影响气化过程、技术经济指标及能否顺利操作的关键。严格地说,一种形式的气化工艺,适用于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大氮肥》2018,(6)
正"第二十届全国大型尿素装置技术年会"于2018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重庆召开。本届年会由《大氮肥》编辑部和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主办,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大氮肥》主编亢万忠、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富伟年、《大氮肥》编委会主任孙宝慈出席了会议。本届年会以"夯实基础、交流技术、沟通信息、共谋发展"为主题,通过组委会的提前策划、高效组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