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分析压缩空气弹射系统内弹道特性,以压缩空气弹射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弹射过程内弹道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发射阀全开时间、发射阀最大流通面积和低压室初始容积对内弹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射阀全开时间越短,弹射总时间越短,弹体出筒初始速度越高,弹体过载也越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发射阀最大流通面积增大,弹射总时间变...  相似文献   

2.
以大口径火箭弹压缩空气发射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内弹道性能的能量因素,并建立了不同空气压力、不同体积以及有、无泄漏的压缩空气弹射内弹道模型。通过对流固耦合数值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弹药速度与时间、弹药速度与位移、弹药加速度与时间等关系,从而分析出能量因素对压缩空气弹射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弹射器的结构特点以及经典零维内弹道假设,建立了内弹道仿真的数学模型,同时按弹射器的功能特性人为将全系统割分多个标准组件模块,并分别对各组件模块的物理特性构建了独立的分析仿真模型;最后在 Mat-lab /SimuLink 平台上搭建了基于标准组件的弹射系统集成仿真模型,并对某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传统方式起飞的旋翼无人机到达目标位置的飞行时间过长使其在战场上的应用存在局限性。设计了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的无人机弹射装置,使无人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定初速并达到对应高度。利用求解流固耦合模型软件AUTODYN建立储气瓶不同初始压强、不同泄流尺寸的弹射装置模型,分析了发射体速度、位移与时间关系图,结果表明,在0.3~0.8 MPa之间,发射体初速度随着初始压强和泄流尺寸的增加而增大,发射体由于压缩空气流量不足造成的筒内速度波动可通过提升初始压强、增大泄流尺寸有效改善;并在此基础上搭建试验样机进行测试,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压强为0.5 MPa、泄流直径为40 mm、垂直发射状态时,该发射装置可使无人机在发射出筒后获得约15 m/s的初始速度,基本满足设计要求,该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为此类发射装置的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动能导弹提出了可行的弹射方案,建立了内弹道参数的模拟计算和优化方法.通过对弹射内弹道的优化设计,满足了高初速、低后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航空弹射装置的结构原理,建立该装置的数学物理模型,在计算机中进行内弹道循环的仿真,为弹射装置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火箭弹射座椅弹射动力系统内弹道模型建立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火箭弹射座椅弹射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内弹道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某型火箭弹射座椅弹射动力系统内弹道进行了试验验证与计算,试验所测膛内气体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与计算曲线基本吻合,弹射过程最大压力pm、工作时间tg、出口压力pg和出口速度vg分别为24.20(24.57)MPa,157(155)×10-3s,22.27(21.83)MPa,16.61(16.59)m.s-1,各特征参数的计算值(实验值)最大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8.
航空座椅救生弹射弹是飞行员应急离机的理想装置.该文在枪炮内弹道的基础上,结合航空座椅弹射机构的特点,对两节筒弹射机构的内弹道模型进行了探讨,并对向上弹射和向下弹射均作了考虑,经对几种制式弹的计算,结果都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9.
宋健  宋向华  蔡蒨  佘湖清 《兵工学报》2021,42(5):944-954
为消除火箭弹发射尾焰对发射装置周围人员及设备的威胁,提出了一种火箭弹自力弹射技术方案,将发射尾焰限制在发射筒内直至弹尾离筒.基于经典内弹道学推导得到火箭弹自力弹射的内弹道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低压室初始长度300 mm、低压室初始长度300 mm与低压室开有2个孔径为15 mm的孔、低压室初始长度150 mm 3种工况共5...  相似文献   

10.
航空座椅弹射弹是一种特殊弹种.是作为保护飞行员应急离机的理想装置.本文在两节筒弹射机构的内弹道解法的基础上,按多节筒弹射机构套简的多少,将弹射过程分为若干内弹道阶段.每个阶段的末点诸元即为下一阶段的起始条件,按内弹道方程组推导出每个阶段的弹道诸元的计算式,自始至终把所有计算式有机联系在一起,即为多节简弹射机构完整的内弹道解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多层发射药内弹道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采用MATLAB程序语言进行软件开发,介绍了软件体系的结构和程序流程,并用模块化思想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和重用性;利用编制的软件对多层发射药内弹道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30 mm口径火炮的内弹道性能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本模拟计算软件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多层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研究以及发射药装药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水下枪械发射时内弹道的技术特点,以弹丸和弹丸前枪管内的水柱为受力体建立了水下内弹道的简化模型,导出了水下内弹道基本方程组。以某单基药为发射药对箭形弹进行的内弹道特征参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水下枪械的p—t曲线变化规律与大气中枪械相似,但压力上升的速度较快。p—t仿真曲线与实验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外置式水下蓄能发射装置内弹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型低噪声水下鱼雷发射装置,介绍了一种新型外置式蓄能发射装置,该装置属于液压平衡式发射装置,并且将动力缸及活塞组件置于潜艇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有利于节省艇内空间.将发射装置的水缸、发射管、气液缸的气腔和液腔视为4个压力均匀的工作腔,根据发射原理分别建立了发射装置各子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外置式水下蓄能发...  相似文献   

14.
底火燃烧特性与内弹道性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钧  丁全和 《弹道学报》1993,(3):16-21,26
该文利用自行研制的底火燃烧特性综合测试系统,测出底火随贮存年份增长其燃烧特性的变化规律,与火炮射击时底火对P_m、V_0、rv_0变化规律的比较,建立了P_m、V_0与底火燃烧特性变化的关系式,从而为库存弹药底火的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库存弹药底火的内弹道性能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对新的弹道系统设计、研究,选择底火燃烧性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导弹平稳出筒,对以燃气-蒸汽为发射动力的发射内弹道计算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某型潜射导弹为例对计算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导弹出筒时刻筒内气体工质的压力,从而实现导弹平稳出筒.这对燃气-蒸汽发射动力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火炮身管寿命评定与内弹道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堪用火炮身管寿命评定指标是监控武器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剖析了当前的几种评定方法、评定准则及指标间的关系,概要介绍了RL的建模原则及综合静态标定身管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炮膛内随时间变化的压力值是评定火炮和弹药内弹道性能的主要指标。由于压力测试系统本身误差的存在,影响了其变化值的测试精度,而在国内对输出的压力数据精度也没有现成的标准或规范。针对这个问题,通过介绍电测压力方法的原理和系统组成,分析了系统各组成器件对测试精度的影响,得出了各组成环节中影响压力数值精度的主要参数,通过建立误差分析的数学模型,依据统计学原理中误差传递理论和公式,计算模拟了测试系统测量过程中基于系统器件所带来的测试误差,给出了测试系统的测试精度。系统误差分析方法与精度计算结果为今后内弹道实验压力测试中压力数据的输出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航空抛放弹内弹道计算通常使用的是形状函数法,具有严格的推导过程,但是当发射药分裂后,二项式函数不能完全体现发射药的形状特征.针对该问题,根据火药几何燃烧定律,通过计算七孔发射药瞬时燃烧面积,提出了等弧厚七孔发射药的内弹道新算法,可以满足当发射药完全燃烧时,相对燃烧面积是零,提高内弹道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行装药点火燃烧在整个火炮内弹道过程中具有独特性,有必要开展随行装药内弹道过程的理论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包容式固体随行装药方案,利用新研制的点火延迟机构,考虑了弹丸的变质量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固体随行装药的内弹道零维模型,并与常规装药进行了对比,预测了弹后空间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模型编写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与30mm弹道炮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计算的P-t曲线与实测的P-t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处理方法行之有效,可以用来指导随行装药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一种高低压平衡发射装置,推导了内弹道公式,最后给出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