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鲜活体现,不仅蕴含浓郁的乡愁情怀,其空间形态也独具特色。本文以老牛湾村落为例,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对该村落进行建模分析,选取可理解度、标准化选择度、标准化整合度等指标解读该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探讨其隐含的文化和村落规划思想,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对老牛湾村落的空间形态结构提出保护与传承的优化策略,以期对此类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随着历史发展、时代进步,人们逐渐开始重视传统历史村落的特征与保护。本文选择白果树湾村这一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沿袭、选址和空间形态等方面的分析,挖掘和总结传统历史村落的形成规律、空间特征与演变影响因素,思考和探究古代传统建筑文化,为历史建筑保护提供思路,为现代设计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3.
粤西南江流域传统村落与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江流域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孕育了该区域传统村落与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文章基于建筑美学理论对典型传统村落与建筑的选址布局、空间组织、装饰技艺等进行审美文化层面的研究,总结出南江流域传统村落与建筑的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的建筑美学三维度。这对于该区域正在进行的南江文化创意基地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浙皖交界地区随着大量豫南移民的迁入,为原本的乡村带来了变化,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区域。移民村落特有的价值潜力需要进行深入探索方能使其得到充分利用与发展。研究利用文献地图、类型图解等方法,结合文献阅读及实地调研,挖掘移民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移民原住地与迁入地所在的典型性区域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区为范围,对比源流两地村落及建筑形式的特征,探究其深层的源流关系,并将其概括为宗族制度、风水理念、匠作符号三方面,希望以此建立该区域移民建筑研究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怡 《建筑与文化》2016,(3):204-205
城市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对江南传统水乡村落的更新改造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越来越多富有特色的村落在现代化发展中失去它们的历史底蕴与建筑地域文化。本文以文昌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为例,在对该村落历史文化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利用高铁站“三个圈层”理论确定其功能结构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从自然格局、空间形态、建筑特色等方面探讨保护并重塑村落特色空间的设计手法,为村落改造项目如何合理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浏阳小河乡潭湾村为例,通过文献调查、内容分析等方法,归纳总结出潭湾村的发展优势,同时对其发展困境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整改规划。经研究得出,潭湾村目前存在以政府为主导的规划和机制不健全、乡村布局不合理、创新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工作机制、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业、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发展建议,为潭湾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也为相似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村落建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节能技术。以豫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为例,从村落的生态选址规划理念、乡土建筑群体院落空间布局、建筑单体结构与构造工艺技术以及材料与围护结构等方面着手,提出了豫南传统村落建筑的新技术,包括屋面的营造及隔热、墙体的营造及保温、底层地坪防潮措施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对新技术应用和传统建筑进行了节能对比,其对当今城乡的生态宜居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空间呈现,因此,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整治设计方法,既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村庄规划。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需要先梳理出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元素,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层面,从历史、现在和未来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发展策略。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村庄保护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文化复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近期行动规划等。文章基于福州市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的重点、框架、内容体系,并针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建筑整治、景观修复等特色方法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9.
李霞 《城市建筑》2022,(5):53-57
川渝地区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移民运动,现阶段重庆市在建筑层面的移民文化研究较多侧重于会馆、庙宇建筑,较少以民居建筑和村落环境为移民文化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中的黎明村为例,对移民背景下的村落聚落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及测绘,分析清末彭氏族人迁入黎明村后,在环境制约和社会制度共同作用下营建的村落空间形态。希望本次研究能够对黎明村整体环境保护提供思路,促进重庆地区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云南沙溪寺登村为例,首先回顾了村落保护与建筑修复的过程。其次研究了村落保护和发展中文脉传承的具体措施,体现在从村落布局规划、街巷保护整治、历史建筑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延续传统村落的文脉,不断平衡村落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再次,研究发现准确定位、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循序渐进、多方配合、综合保护是寺登村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最后,总结了寺等村保护发展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经济、风俗习惯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有依山傍水自给自足的“桃花源”式村落,亦有建立在宗族制度下互帮互助的血缘村落,而洛阳甘泉村则是因瓷土而聚、瓷业而续的地域性特色村落。随着社会发展,古村中传统瓷业已成历史,但村落本身仍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载体,值得研究探讨。通过实地测绘、村民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获取村落资料,并以此为支撑从村落与瓷业的关系着手,对村落基因、建筑特色、构造做法、旧材新用的营建智慧等进行剖析,挖掘并阐述村落的特色与价值,以期展现甘泉村可持续发展的营建思维,为其自然资源、社会价值及历史文化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工业建筑》2019,(11):177-183
从河北蔚县上苏庄形态空间布局入手,通过分别分析上苏庄建筑遗产分布,以及建筑风貌分类、重要空间节点分析、民居类型分析等进行村落整体真实性保护规划,从而在历史村落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在保留传统历史风貌与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创造更加舒适的村落公共空间,构建融合村落历史和现代元素的活动与体验空间,让人和历史村落建立更多互动关系,从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时间序列中感受到人文与自然的螺旋式发展轨迹,保护村落的真实性,从而传递出场所特有的精神内涵而获得归属感以及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闽南大厝村落是闽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类型聚落,作为闽南地区独有的特色民居建筑形态,在闽南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因素的影响下,其出色的建筑工艺、红墙掩映绿树的华丽气质,在走过上一辈人的沧桑历史后留存至今。然而,在城市迅速发展的当下,村落逐渐受到侵占蚕食,由于与现代生活的不相适应,大厝多已被改造或因缺乏可续利用而遭到废弃。历史印记即将消失殆尽,亟需关注与保护。本文对闽南地区,特别是厦门市保存完好,更具典型性和保护价值的几个大厝村落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并整理,对其遗存状况进行分析,并追根溯源,从闽南历史形成的气候、丘陵、海洋等自然环境;宗族、海商等人文环境两大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村落周山头村始建南宋、以耕读传家、雕刻精致华丽,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三方面来研究具有普遍意义。面对经济衰退、人口外迁,建筑无人居住的现状,急需对周山头传统村落做出保护规划,首先划定重点保护的核心区和建筑控制地带进行分级保护规划;根据建筑历史文化价值不同,分五大类修复保护;对村落价值有影响的历史要素分类保护以及公共空间的重组规划。整个规划以保护为主,兼顾旅游发展,使村落重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上海郊区特色村落规划调研工作的概况。就上海周边9个区20个镇78个村落和地区现存的历史建筑的情况进行了专项分析研究,对目前上海郊区村落历史建筑的现状给出基本描述,提出村落历史建筑面临的主要问题:数量锐减,分布不均衡;完整度低,保护环境严峻;类型丰富,保护技术难度大。对于上海郊区村落历史建筑保留与再利用工作中较普遍的几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上海郊区村落历史建筑保留、再利用工作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地区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亟待挖掘,抢救性地留存当地建筑及乡村(村落)规划的历史信息并采用数据化呈现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基于国家文化战略层面对传统文化有效传承是学者应担负的历史责任。其次,以秦皇岛地区历史典籍为基础资料的该地区建筑体系的数据信息化处理,涉及已收集到的明清两朝的县志文献,包括文献中记载的府、州、县等不同级别的城市布局与规划(舆地图或县域、疆域图)和文献中记载的历代建筑或名胜等。文章基于神经网络识别算法的建筑历史信息的数据化整理,针对秦皇岛地区的历史建筑进行研究,从地区的发展历史出发,按照文献与建筑遗存两条线索展开分析研究,两种依据相互印证。对于缺少实际测绘数据的文献中的建筑,研究尝试运用新兴的神经网络算法来解决前人无法仅凭物理规律和文化规律解决的建筑实例缺失情况下的建筑复现问题,依托图形识别技术进行建筑的重新构建,最终完成对秦皇岛地区的建筑历史的数据网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原藏族传统村落在适应地形与环境,并不断融入民族与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以中查藏寨为例,从村落选址与格局、村落公共空间、村落环境景观,解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并从建筑整体布局、建筑平面、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装饰,分析该村落的建筑风貌特征,为保护该地域传统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修缮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其民居建筑的格局、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其丈量尺度也不和现代建筑的300mm模数相吻合;其空间布局、院落、建筑形式及细部装饰充满着建造工匠的精湛技艺,彰显着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本文从修缮等级划分研究入手,对传统村落内院落(含建筑物)按照保存完好程度及历史文化重要性等,进行等级划分;进而对其修缮保护方法包括材料的使用等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以确保传统村落的修缮从专业技术方面来说,既保存和维护了村落的环境、人文、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又有所发展,体现活态传承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传统村落平潭白青乡白沙村综合规划为例,试从白沙村规划核心问题即"保护与发展、复兴和繁荣"的两大任务,确定以"建筑、空间、环境、文化四位一体风貌协调的村落保护发展模式"等三个规划核心策略,和"整体保护发展,延续历史文脉"等六个方面的规划构思分别进行阐述,并做思考和总结,以期对传统村落规划编制工作做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省金溪县疏口村传统村落进行村落风貌和建筑风貌的研究,深入了解该村落的历史文脉和建筑布局,探索其文化价值。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查阅,将村落中的建筑进行图像归纳分类、拓扑变形,探析疏口古村建筑的基本类型和组合方式,轴线空间序列以及建筑出入口的类型 , 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期待经过合理的资源开发,打造富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居旅游景点,传承古村历史文化,带动村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