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轧带钢头尾宽度超差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四川冶金》2000,22(2):20-23
本文根据精轧带钢头尾失宽的情况 ,从金属变形理论、轧件温度及轧机动态速降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现行和长远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1780热轧宽度问题从2007年6月份开始日趋严重,宽度不合,余材量不断增大,针对这一情况,从提高精轧宽展稳定性、粗轧目标宽度准确性及粗轧宽度控制精度三方面优化宽度控制模型,从而使宽度问题得以受控.  相似文献   

3.
鞍钢1780mm热轧带钢生产线板形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锋 《鞍钢技术》2003,(1):37-42
对当今世界广泛采用的三种板形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运用离线板形控制程序对热带钢轧机精轧机组板形控制方案进行模拟研究,从而确定出鞍钢1780机组最佳板形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曹明振 《冶金设备》2023,(4):124-128
热轧板厂立辊采用短行程控制技术对热轧板材进行头尾宽度控制,通过对立辊轧制时的头尾辊缝进行调整来改善头尾形状,从而提高成材率。辊缝的调整主要是通过L1的跟踪执行、L2的模型计算及操作工微调步骤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板坯立轧短行程控制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热轧带钢的成材率、减少板坯头尾部的失宽量,在热连轧粗轧机组中采用了短行程控制。作者利用一种新型优化算法——遗传算法优化短行程控制曲线,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优化问题。优化结果表明,板坯头尾部失宽量大幅度减小,失宽区域长度也有所缩短。  相似文献   

6.
姜素云 《中国冶金》2005,15(10):11-13
针对薄板坯连铸连轧半无头轧制工艺的特点,简述了粗、精轧阶段的各种自动宽度控制和短行程控制的策略.通过各种控制策略的实施,显著改进了带钢宽度控制精度,因而半无头轧制的宽度自动控制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邱华东 《山西冶金》2011,34(3):17-19
从带钢头尾宽度的工艺原理出发,从工艺、现场、设备特点及控制原理等方面对短行程控制(SSC)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产品的实际特点,研究出不同种类的控制曲线,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动宽度控制在攀钢热轧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度是生产过程优胜的基础,本文对攀钢1450mm热轧厂自动宽度控制的设定、短行程及自学习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热轧带钢头尾形状短行程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刚塑性有限元法建立立辊调宽和随后平轧宽展过程的三维热应力耦合模型 ,对宝钢 2 0 5 0热粗轧机组带钢的头尾形状短行程控制 (SSC)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各种压下制度下的头尾部失宽规律 ,建立了立轧带钢头尾部短行程控制模型。对比宝钢现场采用的短行程模型和研究所取得的新模型可以看出 ,新的短行程控制模型对头尾部形状有更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ANSYS/LS 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立轧 平轧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热轧带钢粗轧阶段不同的立辊侧压量、水平辊压下量、板坯的原始宽度和厚度对轧后中间坯头、尾部失宽量的影响,据此建立了新的控制头尾失宽的短行程控制曲线模型,并成功应用于现场自动宽度控制(AWC)系统中。通过轧件全长宽度与目标宽度的现场实测偏差可知,新的短行程控制模型能够有效减小轧件头尾失宽量,从而减少切除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杜晓聪 《山东冶金》2012,(3):57-58,63
为了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开发了热连轧带钢的自动宽度控制技术。在对头尾短行程控制(SSC)和自动宽度控制(AWC)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轧制力反馈控制系统,用以调节立辊辊缝。仿真结果和现场应用情况表明,模糊PID控制使成材率由94%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12.
钢渣湿式粉磨磁选线控制系统采用SiemensS7-414H冗余PLC,HMI系统采用了西门子WinCC6.0,应用软件采用了西门子Step7,系统控制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实现了自动配水、故障时无扰动自动切换和液位的模糊控制算法,提高了生产效率,系统调试和维护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3.
胡健 《中国冶金》2014,24(3):1-3
结合设备特点、产品宽度控制手段以及宽度控制理论,详细分析了2250mm热连轧生产线的成品宽度尺寸波动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定宽机的短行程控制消除头尾宽展的异常变化,以板坯宽度尺寸的测量消除来料宽度尺寸波动的影响,以精轧张力控制以及立辊的自由张力控制系统的优化消除头尾拉窄现象,有效地解决了宽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鞍钢1580热轧线生产过程中宽度控制现状,分析了产生宽度精度异常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增加来料宽度校验程序、优化立辊轧机标定方式、调整二级数学模型、优化生产组织模式等改进措施后,宽度精度明显提升,降低了产线成本。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张力调节的热连轧精轧机组宽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精轧TWC(张力宽度控制)控制系统,其调节的机制是通过改变活套电机电流和角度来调节精轧机架间的张力,从而达到宽度补偿的目的。分析了精轧区宽度波动的不同原因,阐述了TWC控制系统原理。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宽度偏差,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及控制模型。该TWC控制系统由4个控制模型组成,分别控制由粗轧出口引起的宽度偏差、材料硬度引起的宽度偏差、周期性宽度误差和随机性宽度误差。该控制系统投入使用后,带钢宽度的均一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热轧带钢粗轧阶段头尾宽度控制精度,通常采用头尾形状短行程控制(SSC)的方法.针对传统短行程控制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头尾宽度控制精度低的现实情况,采用一种全新的群智能寻优方法--粒子群遗传优化(PSGO)算法,结合现场工艺和实测数据优化短行程控制模型参数.现场实际应用表明:采用PSGO算法优化后的热轧带钢头尾短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