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传统规划理论、系统规划、理性规划理论的批评,以及通过以建立和追求共识为核心要素的沟通式规划,对在市场经济中能更有效地实现发展的目标,能够适应竞争环境的实用主义的规划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效能理论和评估城市规划效能的四原则体系.这些评估原则体系包含了不同规划理论的一些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2.
9月下旬,河北省建设厅发出通知,在全省城市规划领域实施阳光规划行动.将其作为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加强城乡规划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治理商业贿赂.促进城市规划行风建设和效能建设。为此,省建设厅还专门下发了《河北省阳光规划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树声 《城市规划》2023,(2):4-9+37
中国在数千年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区别于西方规划价值、原则和方法的本土原创体系。本文针对中国本土城市规划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学术体系的观点。通过对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特征的分析,论述了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构建思路与原则,探讨了事关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学术体系的10个核心问题,尝试为中国原创城市规划体系的现代学术构建探索路径,为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学术传承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深圳五层次规划体系—— 一种严谨的规划结构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了深圳城市规划体系变革的背景、深圳五层次规划体系的结构以及新的规划体系对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通过深圳城市规划的实践说明了市场经济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城市规划方法和规划体系,回顾邻里单位概念基本原则,结合某居住小区探讨当今城市发展新特性和小区规划模式面临的困境,考察小区规划模式实施效果。认为小区规划模式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以小区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约束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规划创新。其基本价值目标的实施效果呈现低效趋势,建议改进城市规划体系,建立以可持续发展的为目标导向的、适应城市发展新特性和趋势的城市规划体系,使之具有更强的开放性、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英国住房规划的经济评估体系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透析英国住房规划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完善过程,总结了现代英国城市规划控制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剖析了其住房规划经济评估构建的背景、依据、内容和体系,围绕我国城市规划面对住房问题关注的不足,提出英国住房规划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对小区规划模式可持续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城市规划方法和规划体系,回顾邻里单位概念基本原则,探讨当今城市发展新特性和小区规划模式面临的困境,考察小区规划模式实施效果.认为小区规划模式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以小区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约束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规划创新,其基本价值目标的实施效果呈现低效趋势.建议改进城市规划体系,建立以可持续发展的为目标导向的、适应城市发展新特性和趋势的城市规划体系,使之具有更强的开放性、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决定其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然而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预测和安排,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导致传统的静态规划本身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其稳定性也只是相对的,由此引起了对静态城市规划权威性的较多质疑.在城市规划的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与贯彻效果的客观评估,也导致了重复规划、过度规划等所谓规划浪费现象的出现.因此,论文首先归纳了我国规划权威性不足的种种具体表现,继而深入分析导致我国规划权威性不足的问题根源,并且提出了强化我国规划权威性的具体对策,以期通过动态城市规划评估体系的创建来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规划尤其是法定规划的针对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规划效能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规划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更应当被作为是一个可使用的工具来看待.人们需要规划是因为需要一种工具来协调各种行动.规划解决的是未来的发展,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规划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发觉、评估和解决不确定性.规划师不可能完全了解城市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这种前提下,城市规划实施中脱离原规划方案和政策,以及目标的情况就成为必然.因此就需要一种新型的评估规划的标准.这就是规划效能理论建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规划编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存在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衔接反馈不到位的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规划作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总规与具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衔接的有效载体,弥补了这一缺陷,其编制是对现有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应遵循弹性、可更新、重点突出、注重与城市规划管理配合、控制与管理相结合等编制原则,编制内容及重点包括总体定位、规划规模、开发控制等九个方面,编制的进一步发展应与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加强与城市规划管理的衔接、形成总规与控规互动机制、加快应用规划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的背景下,为提高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认识,介绍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研究现状。结合福州市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强调了福州市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主要方法及任务。不仅可以促进福州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我国其他城市开展规划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浅析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相关理论被引入到风景园林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中,形成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的规划方法。本文通过对生境单元集合体、景观生态优化法和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运用等景观生态方法的介绍和分析,梳理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侧重点及优缺点,以期为未来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范式”和“范式转变”原始概念辨析八手,通过对规划理论中一系列相关的重要论点的回顾与比较,深入探讨了当前规划理论热点中对现代主义规划的共识,以及对沟通规划和后现代主义规划的多元论辩。  相似文献   

14.
人们普遍认为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者的相关度不高。本文试图通过展现过去50年里规划理论对规划这个职业的影响,来反驳这种观点。文章提出了理论可以有助于规划工作领域的三种途径(这里的规划领域主要指北美的规划实践和教育)。第一个途径是对规划工作深入的人文主义哲学思考,并且探寻它对规划实践的含义。第二个途径是对规划实践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现实世界在尺度、复杂性和时间上的限制。第三个途径是将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规划理论转译到规划领域。本文的结论是:规划理论应当被看作是全球学者跨学科的一种努力,他们对规划专业的贡献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德国经过长期的立法与规划管理实践,形成了联邦、州和地区的空间秩序规划与城市规划、专项规划相互协调的空间管理机制。三者除了在空间要素上各有侧重点,其依法管理的约束对象也存在差别。综合的、跨地方的、指导性的空间秩序规划通过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目标约束公共机构,基于地方自治的城市规划依法对具体的建设实施进行管理,针对特定用途或综合用途协调的专项规划在特定项目上具有优先权。本文基于对德国空间研究与州域规划学会和杜塞尔多夫行政区地区发展32号办公室的采访,对比了三类规划的空间要素,对法定的"双向反馈原则"和有关冲突协调的法律规定进行解读,总结了德国规划实现有效空间管理的协调机制,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依法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道网建设是促进宜居城乡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实践为例,着重分析了绿道网规划原则、总体规划策略、总体布局结构等内容,率先将绿道理论运用到规划实践中,以期为我国正在兴起的绿道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让更多的人参与城市规划——倡导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帆 《规划师》2000,16(5):62-65
作者分析介绍了60年代产生的倡导规划理论,认为城市规划的实施是城市规划社会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并且指出倡导规划有利于增加规划的严肃性和公开性。通过对倡导规划内容及实例的分析论述,试图找到倡导规划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倡导规划是对城市规划理论的最现实的运用,它应当是规划师真正去努力和研究的领域。最后分析了倡导规划在中国推行的情况,倡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倡导规划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通过对平和县九峰镇总规特色的简要介绍,试图提供一种规划借鉴;另一方面对当前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对小城镇规划理论进行梳理,并归纳出一些针对性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9.
略论城市社区及其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一大 《规划师》2002,18(8):23-25,86
通过对城市社区的概念、发展历史的阐述,提出城市社区规划理论的基本框架,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空间与设施规划3个层次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城市社区规划理论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总结与概括。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improve contemporary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discusses two orthodox ideas of planning that held considerable sway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planning as a specific form of intervention and planning as a particular method of 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Attention and critical debate in the field of planning theory have largely concentrated on the latter, seeking above all to construct alternatives to it. Much less critic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former, with the consequence that the possible alternatives have been less explored. The article suggests how to develop the debate and research in this dir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