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域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其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无线城域网(WMAN)中BWA的原理,介绍了IEEE802.16标准制定的最新状况,并探讨了基于IEEE802.16a、IEEE802.16e及IEEE802.20标准的下一代WMANBWA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现今,信息通信从窄带向宽带、从有线向无线转变乃大势所趋。随着中国各运营商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用户对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宽带解决方案而普遍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那么,固定宽带无线接入与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有什么不同呢?本文首先在研究了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与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网络结构后,重点讨论了两者的不同之处,即做了一个对比研究。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世民  周正 《无线电工程》2003,33(12):13-16
首先介绍了宽带无线接入(BWA)技术标准IEEE 802.16/16A的发展,然后描迷了该协议的底层标准规范,重点分析了其按需动态带宽分配和多业务QoS(服务质量)保障机制下的物理层(PHY)和介质接入控制(MAC)层的技术特点,并介绍了其移动性的新发展方向,既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技术,最后展望了它的市场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是当前发展最快的通信领域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城域网IEEE 802.16e、移动宽带无线接入802.20和无线区域网络802.22几大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的技术特点,并在与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来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够通过无线的方式,以与有线接入技术相近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接入核心网络.并且有些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IEEE 802.11系列)支持用户终端构成小规模的具有无中心、自组织、动态拓扑、多跳路由等特性的Ad Hoc网络,因此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高速Internet接入、信息家电联网、移  相似文献   

6.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802.20)是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一种,相对802.11和802.16系列,其覆盖范围更广,业界认为它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竞争者。文章对其性能特性、业务及应用、网络架构、接口及协议分层进行论述,并与802.16和3G进行比较,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翠然  谢健骊 《通信技术》2010,43(5):140-142
考虑到节点的定时精度和侦听数据传输的节点带来了网络节点间的干扰(INI),从而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文中分析了移动自组网误码率性能。采用理论分析与Mento Carlo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仿真结果示出了几种不同参数的取值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程度,对加速移动自组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围绕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多址接入进行研究,并对当前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无线传输的LTE(长期演进)、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Fi三种技术标准的接入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讨论了这三种技术体制中多址接入技术的差异及其设计原则。LTE和WiMAX应用于移动蜂窝组网,采用了改进的动态按需分配类接入机制,而WiFi应用于非移动性需求的无线局域网,采用了随机竞争类接入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线接入系统的工作频段越来越高,传输带宽越来越宽,非视距(Non Light Of Sight,NLOS)传输的限制就越来越大.研究非视距传播环境下抗衰落技术,对解决非视距无线接入条件下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非视距传输的关键实际上是抗多径衰落技术,包括OFDM、收发分集、子信道化、智能天线和自适应调制等技术.在分析非视距传播的条件和影响的基础上,对解决非视距传输问题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讨论,并对其在象WiMAX这样的宽带无线接入中的应用优势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无线通信标准——IEEE802.20的总体,给出了标准的研究范围和设计目标,描述了标准的系统结构和技术规范,讨论了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无线接口特性,与IEEE802.16e和现存的3G标准进行了比较,提出了IEEE802.20标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On the Performance of Broadband Mobile Internet Access Syste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OFDMA/TDD-based broadband mobile internet access system with the features of adaptive modulation & coding (AMC) and hybrid ARQ. We present a framework of system-level simulation and furthermore, intend to derive the insightful results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performance of broadband mobile internet access system. The average system throughput as well as delay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for the different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and system parameters, which allows for predicting the system capacity in the varying cellular network environment.
Chung G. KangEmail:
  相似文献   

12.
室内宽带无线接入系统(IB-WAS)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室内宽带无线接入系统(IB-WAS)的系统组成、主要网元及产品,详细阐述了IB-WAS的应用场景及特色业务,最后介绍了IB-WAS试验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介绍了移动宽带无线接人(MBWA)技术,并介绍了两种基于该技术的产品系统结构、技术特点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有的卫星数据视频广播 (DVB)标准和协议建立宽带因特网系统 (BIS)是目前卫星直播的主要业务之一。这样能够提供快速的 Web浏览、文件下载、实时数据更新和其他广播业务。这些服务使得卫星广播系统同时快速地传输文件、音频和视频信息成为可能。宽带因特网是一个未来的网络 ,能够同目前标准的卫星网络进行无缝连接 ,计划宽带因特网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与有线电视、x DSL、无线系统、光纤和数字地面前端系统进行无缝集成。1卫星数据广播系统世界最新的通信技术一直在致力于开发卫星数据广播系统与现有的卫星网络进行无缝连接 ,使用 DV…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具有许多新特性的无线城域网,IEEE 802.20协议(MBWA,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虽然该协议还在制定过程中,但其所提出的许多参数和思路符合了下一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文对IEEE 802.20协议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张磊 《电信技术》2004,(12):38-41
从介绍0FDM技术入手,分析了VOFDM、WOFDM和FLASH-OFDM技术的性能特点,接着详细介绍TFLASH—OFDM技术的协议模型及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最后展望TFLASH—OFDM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IEEE 802.16d协议物理层标准中的OFDM模式,设计了一个接收机ASIC.整个接收机设计通过算法和结构优化,采用模块复用和流水线技术,使得接收机结构更加紧凑,运算效率更高,节省了芯片面积.另外,在实现过程中,还采用了低功耗设计技术,以满足终端对低功耗的要求.详细描述了该ASIC接收机的VLSI实现和具体优化过程,对关键算法的性能和实现复杂度进行了权衡分析.该ASIC接收机经过综合后面积为3.481 mm2,在64 QAM调制方式下,可支持最大数据速率达30 Mb/s,适合户外多径情况下的固定接入无线分组通信.  相似文献   

18.
The IEEE 802.11 OFDM physical layer was designed primarily for indoor local area network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802.11 radios suffer greatly reduced performance, even failing completely, when deployed outdoors, where long delay spreads cause self-interference, and vehicular mobility causes fast variations in the radio channel parameter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advanced OFDM receiver that overcomes these problems. It works by combining all useful received energy, accounting for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and accurately tracking radio channel variations. Complexity and performance advantages arc gained by splitting the processing between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Computer simulations show that even for outdoor urban environments at speeds greater than 140 mph, this receiver delivers performance comparable to a non-mobile, indoor system.  相似文献   

19.
无线接入技术及宽带IP无线移动接入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几种主要的无线接入技术。阐述宽带IP无线移动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