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海水消防泵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为此进行解体大修,分析了泵对中不良、口环磨损、窜量变化、轴向力等对泵运行状态产生的影响,随着这些影响因素的恶化,泵的性能随之恶化。因此,日常巡检中及时发现问题、定期做好大修是保证泵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10.0 Mt/a常减压装置在开工过程中,常压渣油泵存在振动大、备用泵预热后盘不动车、盘车不灵活等现象。通过对原有泵解检发现叶轮口环由于被壳体口环抱死而脱落,泵轴出现弯曲。对比泵叶轮口环与壳体口环间隙理论尺寸与实际尺寸,将叶轮口环与壳体口环间隙由原来的0.80 mm调整到2.00mm;并在叶轮口环上加工阻流槽,利用梳齿密封的原理增加液流阻力,减少内漏,提高泵效率,以解决加大叶轮口环与壳体口环间隙后泵效率下降的问题。同时针对泵弯曲问题,采取将泵轴材质由316奥氏体不锈钢改为2Cr13马氏体不锈钢,更改预热方式等措施,解决了设备长期存在的故障,确保了设备正常运行和装置平稳生产。  相似文献   

3.
根据柱塞和泵筒在并下工作时受井液压力、温度和轴向力等因素的影响,使环隙沿柱塞长度近似呈倒锥形,通过对液体在楔形缝隙中流动规律的研究,导出了泵筒与柱塞同吨和偏心两种情况下的环隙漏失量的精确和近似公式,这些公式可直观反映出间隙和偏心量的大小对漏失量的影响。实例计算表明,计算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4.
抽油泵柱塞和泵筒环隙漏失量计算的新公式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柱塞和泵筒在井下工作时因受井液压力、温度和轴向力等因素的影响,柱塞外径和泵筒内径产生径向位移,改变了初始装配间隙值,使柱塞和泵筒环隙沿柱塞长度近似呈倒锥形,且在井下通常泵筒和柱塞的轴线是不完全平行的。根据流体动力学楔形缝隙流动理论,应用MATLAB符号数学工具箱,导出了泵筒和柱塞的轴线在平行和不平行2种情况下环隙漏失量的精确和简便近似计算公式,为抽油泵泵效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AHV-Ⅳ364可控震源在野外实际生产中,两个P7振动泵在震源扫描振动时,如果振动系统由于低压压力过低而造成振动泵吸空,此时的低压保护系统只能保护辅助振动泵,而无法保护主振动泵。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原AHV-Ⅳ364可控震源振动低压保护的设计弊端及缺陷,提出了整改方案,实现了两个振动泵在振动低压异常时一起得到保护,降低振动泵及过流液压件的损坏率。  相似文献   

6.
准确预测抽油泵柱塞与泵筒环隙漏失量,对抽油泵间隙的选择至关重要。间隙选择过大,会使抽油泵漏失量增加,严重影响其泵效和油井产量; 间隙过小,虽然漏失减小,但加剧了柱塞与泵筒的摩擦,影响柱塞和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基于国内外对抽油泵柱塞和泵筒环隙漏失方程的研究,分析了理论推导法、试验推导法、数值模拟法3种漏失模型的推导方法,阐述了抽油泵柱塞和泵筒环隙漏失量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当间隙<0.127 mm时,柱塞偏心对漏失量影响较小; 当间隙>0.127 mm时,偏心对漏失量影响较大; 剪切漏失量在总的漏失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剪切漏失与压差漏失异向时,会出现负漏失。指出了抽油泵柱塞-泵筒环隙漏失方程的发展方向:从试验角度确定剪切漏失和压差漏失的方向; 同时要对特殊抽油泵的间隙漏失模型开展研究。为更好地指导油井的生产,应结合泵效的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借助大数据处理分析,获得最佳的泵效。  相似文献   

7.
浅析离心泵轴向力的平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生产过程中,离心泵的用途很广泛,用来输送各种液体介质.离心泵的运转有时产生噪音和振动,严重时使泵不能正常工作,在检修中发现轴承表面因过热而变色,轴承滚珠间隙变大,密封环及轴承压盖均发生磨损现象[1].经过分析验证,这就是轴向力不平衡引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注水系统效率由电机平均运行效率,注水泵平均运行效率和管网运行平均效率组成。为提高注水系统效率,首先应选用高效的电机和注泵,对注水量水注水压力高的小采油区宜选用柱塞磁。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减少泵的口环间隙。提高流道的表面光洁度,用不锈钢叶轮取代旧叶轮和减级数等技术改造措施,可使泵效提高2.4%。为了提高管网运行平均效率,应尽量缩小注水半径,使泵的排量与实际注水量合理匹配,改造和更新管网,定期彻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工艺流程变化对石脑油泵工作特性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及油泵所受到的径向力和轴向力的变化情况,为该设备的安、稳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高压甲铵泵止推轴承温度高、轴位移大、泵频繁抱轴等故障原因,通过调整联轴节间距、热偶测量位置、增大叶轮口环间隙、改进操作方式等多项改进措施,使该泵满足了长周期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3GR-70螺杆泵的技术改造武汉石油化工厂助理工程师严宜平叙词螺杆泵,滑动轴承,轴向力,技术改造我厂锅炉车间3GR-70螺杆泵多年来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轴向力太大导致低压端滑动轴承被强行磨损顶穿,从而使整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为此,我们对该泵进行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技术简介:水力透平机是利用带有势能的高压液体在下落时驱动转轮转动,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水力透平机的机械能。从内部结构来看,转轮口环和壳体口环将水力透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液体通过转轮时以液体的压力驱动转轮,从而使转轮获得动能,液体失去压力能后进入低压腔。这部分转动能就可以通过透平驱动泵、风机以及发电机等设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抽油泵在三次采油井中存在的进液阻力大、易偏磨、砂卡、井液腐蚀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抽油泵。该泵采用上部小泵、下部大泵串联结构,使柱塞总成产生下行反馈力;取消了固定阀,既减小了进液阻力,又可连接加重杆,增大杆柱下行力,减缓杆管偏磨。在上柱塞上端有数个径向冲砂孔,可防止砂子进入泵筒和柱塞间隙砂卡。柱塞总成中间采用浮动连接装置。泵组件采用防腐材料,提高抗腐蚀能力。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该泵解决了常规泵存在的问题,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影响FH型静液压封隔器解封力的因素,认为该型封隔器的解封力与其工作时的承压、坐封启动压差、泵抽汲及温度等因素有关。介绍了其解封力的具体计算方法,为该型封隔器的解封剪环规格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满足使用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小规格的剪环,以减小封隔器的解封力。在计算其它封隔器的解封力时,本文介绍的计算方法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钻探实践表明,降低井底压差,减小岩屑的压持效应,并尽量实现井底的欠平衡条件,可以显著提高机械钻速。在介绍射流降压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环空射流泵、射流降压短节和射流泵钻头等射流泵降压工具的结构特点、降压效果和研究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各种降压工具降压性能的关键因素。环空射流泵采用单独的动力液驱动射流泵动作,井筒环空压力可降低当量钻井液密度0.16~0.52 kg/L;射流降压短节降压范围有限,当射流泵出口距离井底2 m时,对井底环空几乎没有降压效果;井壁间隙是射流泵钻头降压能力的关键,当井壁间隙为1 mm时,射流泵钻头可使井底压力降低1.86 MPa;当井壁间隙增大到3 mm以上时,射流泵钻头几乎没有降压效果。研究结果为射流泵降压工具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加工高酸原油装置中高温离心泵出现盘不动车和机械密封泄漏的现象,分析了盘不动车的主要原因是制造商设计的口环间隙过小以及无法进行暖泵操作,其解决方案为现场车削口环并联系厂商更换和开孔引入热油暖泵;机械密封泄漏的主要原因是摩擦副材质选取不当且密封辅助系统无法正常投入使用,需更换新材质的机械密封并启动Plan 32冲洗冷却,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国内文献关于抽油泵偏心环形间隙流量(即偏心环隙漏失)中的压差漏失和剪切漏失的方向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压差漏失与剪切漏失方向相同的观点,并由此修改了现有的有杆泵环隙漏失公式,建立了新的环隙偏心压差-剪切同向漏失模型。使用该模型对漏失量与冲次、泵间隙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冲次越高,漏失量越大;泵间隙越大,漏失量越大。指出快速抽汲可以减少漏失的说法是错误的,快速抽汲对漏失的影响不是减少而是增加。该结论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辉  孙秀芝 《石油机械》2013,41(3):11-14
为了提高低摩阻泵的工作效率,减小摩阻损失,对泵漏失量、柱塞与泵筒的摩擦力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并将由缝隙流动理论计算的摩擦力与液压卡紧力引起的摩擦力进行对比,发现缝隙流动理论计算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要减小摩阻,关键在于增大柱塞与泵筒之间的间隙和减小漏失量。对低摩阻泵和常规柱塞泵的漏失量和摩阻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柱塞泵的漏失量大于低摩阻泵,且漏失量的差别随泵径的增加而增大;在泵间隙相同时,常规柱塞泵的摩阻大于低摩阻泵。  相似文献   

19.
6D100—150×11注水泵是胜利油田主要注水用泵。该泵口环材质为铸造锡青铜ZQSn6-6-3,叶轮材质是硅黄铜80—3。口环与叶轮的配合间隙,单边一般为0.2~0.25毫米之间。该泵轴长11级为1875毫米,装叶轮处轴径为φ72毫米,属于细长轴类型。在n=2950转/分情况下,小组装后的转子动挠  相似文献   

20.
某炼油厂渣油加氢装置两台高压进料泵电机出现超电流和流量降低的现象,泵的流量最低至60 t/h。分析了原料密度、黏度对泵性能的影响,认为原料酸值高(折算原料中环烷酸的酸值高达0.66 mgKOH/g)是造成高压进料泵内件腐蚀的主要原因。从泵出口的部分介质通过腐蚀间隙增大的叶轮口环等部件回流到泵的入口,导致泵内循环量增加,泵出口总流量下降进而导致电机超电流。通过控制原料的总酸值不超过0.3 mgKOH/g和原料储存按照一定比例掺兑加工等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