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方娴  吕兵超 《矿冶》2017,26(1):62-64
采用氰化浸出工艺处理某矿山含金硫精矿,研究了矿石细度、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磨矿细度-38μm占90.65%、氰化钠用量5 kg/t、氰化时间24 h条件下,获得最佳的金浸出率为42.12%。在直接氰化最佳条件下,添加硝酸铅用量800 g/t,金浸出率可提高13%。  相似文献   

2.
某浮选金精矿的氰化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可利  华杰 《金属矿山》2003,2(8):21-22,44
研究了某浮选金精矿的氰化浸出过程,考察了金精矿粒度、氰化钠浓度、氧化钙浓度、浸出时间及液固比等对该浮选金精矿氰化浸金率的影响。在最佳浸出条件下,其氰化浸金率可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3.
李光胜 《矿冶工程》2021,41(6):182-184
为了降低氰化钠用量,对某含铜4.92%的金精矿开展了铅盐抑铜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前加入醋酸铅可以抑制铜的浸出、增强金银浸出、降低氰化钠消耗。醋酸铅预处理金精矿-氰化浸出的优化条件为: 浸出前直接添加醋酸铅150 g/t,磨矿细度-0.037 mm粒级占95%,浸出时间48 h,氰化钠浓度0.5%,pH=12,矿浆浓度40%。在此条件下浸出渣中金品位降至1.20 g/t,金浸出率达97.55%,银回收率60.28%,氰化钠耗量14.37 kg/t。该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新疆某金矿金品位为1.67 g/t,金主要存在于黄铁矿中。为考察金浸出过程主要影响因素磨矿细度、浸出时间、氰化钠用量之间交互作用对金氰化浸出的影响,进行了基于响应面法的全泥氰化浸出试验。结果表明:磨矿细度是影响浸出率的显著因素,磨矿细度、浸出时间、氰化钠用量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响应面法得出的全泥氰化过程最佳工艺条件为磨矿细度-200目占91.51%、浸出时间45.63 h、氰化钠用量3 kg/t,在此条件下预测浸出率可达89.01%,实际进行浸出试验获得的浸出率为88.24%,比理论预测值低0.77个百分点,回归方程能够反映浸出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铜矿精矿的酸性热压氧化提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铜矿精矿进行酸性热压氧化提铜工艺研究,探讨了初始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温度为110-115℃;初始酸度和NaCl浓度增加、氧分压提高、反应时间延长可以提高Cu的浸出率。当氧气分压0.45MPa,浸出温度110℃,浸出时间4h,NaCl初始浓度为40g/L,H2SO4初始浓度为110g/L,液固比5:1,搅拌速度750r/min时,Cu的浸出率可达98%。在液固比为4:1,氰化钠用量为2kg/t,氰化时间24h,振荡氰化条件下,金的浸出率为85%。  相似文献   

6.
对含有磁黄铁矿和白铁矿的金矿石加强预氧化处理,部分避免了易氧经杂质对氰化过程的有害影响,提高了金银的氰化浸出率。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金银浸出率分别达到98%和92%。  相似文献   

7.
广西某金矿石氰化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西某金矿石进行氰化浸出试验研究,考察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矿浆浓度、浸出时间、焙烧预处理等因素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该矿石金的浸出率可达96.75%。  相似文献   

8.
某含砷金精矿的焙烧氰化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化学物相分析法定量地研究了含砷金精矿及其焙砂中金的化学物相及其含量的变化,并对该精矿的焙烧及其氰化浸出过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焙烧温度和停留时间对该矿精的脱砷率和脱硫率以及浸出时间、氰化钠浓度、氧化钙浓度、液固比等对焙涛中氰化浸金率的影响。在最佳浸出条件下,其氰化浸金率可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9.
复杂金矿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含Cu、Zn等耗氰矿物的浮选金精矿,采用“在常温常压下及中碱性介质中以预处理剂浸出除杂,然后氰化”的工艺,金浸出率可达95%以上,氰化钠耗量低于5kg/t。对精矿脱药方式和再磨细度、预处理时间、预处理剂浓度、预处理剂耗量和循环再生性能、矿石适应性能等工艺条件及预处理剂残余物对后续氰化浸出和锌置换的影响的研究表明,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药耗低、母液循环再生性能良好和氰化浸出指标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衡阳某地的金矿石进行了氰化浸金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通压缩空气相比,过氧化钙与高锰酸钾按重量配比4∶1混合辅助浸金,金的浸出率提高10.28%,浸出时间降低40%,氰化钠耗量降低50%。借鉴高分子化学的研究成果,对辅助浸金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过氧化物和高锰酸钾等液相氧化剂大幅度缩短氰化浸出时间的原因,可归结为强化了自由基HO.反应。  相似文献   

11.
王本仪  唐苏英等 《铀矿冶》1993,12(4):242-246
本文研究了用活性炭吸附法从堆浸氰化液中回收金、银的工艺流程。采用三段串联柱吸附,金、银吸附效果良好。负载炭用碱性醇溶液解吸,可使贫炭含金低于0.06g/kg,含银低于0.10g/kg,金、银的解吸率均达98%以上。解吸贵液通过电解,使金和银沉积到钢棉上,电沉积率99%左右。用硝酸溶解钢棉上的银,从而实现金银分离。金泥熔炼得合质金,用氯化钠沉淀银,再经还原熔炼得合质银。  相似文献   

12.
氰化堆浸技术在低品位银矿提取银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文勇  张邦胜 《矿冶》2007,16(4):49-50,44
氰化堆浸技术在低品位矿提金方面应用广泛,而在提银方面应用较少。区吾银矿采用该技术从低品位矿中提银,取得了成功,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彭伟  童雄  张自江  宋强  张胜东 《矿冶》2017,26(4):44-48
对云南某金精矿进行氰化提金工艺研究,该金精矿含金33.3 g/t,其中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硫铁矿物或风化的金属氧化物裂隙中。试验主要从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石灰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等几个因素考察对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确定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97.90%。同时,研究了加助浸剂双氧水对浸出率、氰化钠耗量、浸出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助浸剂可显著加快金的浸出速率,缩短浸出时间,并减少NaCN消耗。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银精矿氰化浸出过程中诸因素与金银浸出率的关系,确定了高氰化物浓度的物合浸出条件。金银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96%和96.7%。  相似文献   

15.
张勋  王国强  陈周  王云伟  罗思岗 《矿冶》2022,31(1):77-84
针对云南某矿山硫精矿焙砂中铜、锌、硫、砷含量高及铁氧化物包裹金等问题,开展了常规氰化浸出和酸浸—氰化浸出两种不同方案回收金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为84.52%,酸浸—氰化浸出的酸浸过程铜、锌浸出率分别为40.25%、38.79%,后续金的浸出率为85.82%.综合比较,酸浸—氰化浸出工艺更优,比常...  相似文献   

16.
金(银)泥湿法冶炼工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谷立刚 《矿冶》1998,7(1):43-46
综合评述了国内多种金(银)泥湿法冶炼工艺技术,探讨了各流程特点及其适应性;在总结其优点基础上,指出湿法冶炼工艺将在金(银)泥的处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从金厂硫脲硫酸解吸液中电解金、银和用离子交换法从电解尾液中回收金、银的工业试验结果。在所选择的电解条件下,金电积率>99%,银电积率≈98%,合质金含金92%—93%,白银含银97%。选用D61阳离子交换树脂从电解尾液中回收金、银,树脂对金吸附率高,采用氰化钠碱性溶液解吸,金的解吸率为98%。实践证明:回收金、银所选定的工艺参数及流程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某氧化型金矿石氰化浸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氧化型金矿石金含量高达7.76 g/t,但浮选工艺回收效果极不理想。采用分段浸出工艺对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等重要工艺技术条件进行了研究,还对影响金浸出的铜离子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浸前氨水预处理有利于削弱铜对金浸出的负面影响,在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技术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了90.11%,达到了工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