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深度还原工艺对铁颗粒粒度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深度还原技术处理浸染微细粒度的复杂难选铁矿石,控制铁颗粒粒度是分选出合格产品的关键.根据深度还原物料中铁颗粒的球形特征,通过测量铁颗粒二维截面参数,求取了其累计粒度特性曲线,定性地描述了不同深度还原工艺对铁颗粒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的提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增大配碳系数,都有利于铁颗粒的长大,但还原温度过高、配碳系数过大将阻碍铁颗粒长大;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还原温度1 225℃,还原时间30min,配碳系数2.0,获得铁颗粒的d50为278.88μm.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不锈钢粉尘的矿相进行分析,研究铁浴法还原不锈钢粉尘回收镍铬的效果,及铁浴条件下温度、配碳量、反应时间对不锈钢粉尘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尘表面铁、镍、铬、锌含量与粉尘颗粒大小无关;不同尺寸的不锈钢粉尘对铁、镍、铬、锌元素不存在选择性吸附规律;影响镍铬回收率的3个因素中,配碳量最为显著,其余依次是反应时间和铁浴温度;回收镍铬实验的最优化方案为铁浴温度1 610℃,配碳量(质量分数)20%,反应时间40 min,其镍铬回收率分别可达87.9%和83.5%。  相似文献   

3.
深还原一熔分固相还原后的金属化球团生产钒铬生铁是利用红格矿的途径之一.由于V2O5与CrO3,的赋存、分布以及冶炼过程中的走向基本一致,综合回收利用二者可一起考虑.为了提高钒、铬回收率,实现钛和铁的有效分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在氩气保护下,配料的碱度、深还原一熔分温度和配碳量对熔分过程和钒、铬走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熔渣碱度为1.2,配碳量为0.5%,熔分时间为15min,熔分温度为1610℃时,渣铁的分离效果较好,且有利于钒、铬熔于铁相.  相似文献   

4.
以铬酐为原料,采用化学还原法,探讨了甲醛还原铬酐获取三价铬并制备硫酸铬的化学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存在条件下,当反应温度为90℃、甲醛过量80%时,8 m in内可使铬酐还原率达到近100%.该法操作简便、反应效率高,可为三价铬电沉积铬提供良好的原料保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0.5—76)×133.3Pa条件下,从820℃到940℃和从910℃到1010℃分别研究了氧化锌的一氧化碳还原碳及还原。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锌的速率在(22—24)×133.3Pa出现极大值。在碳还原氧化锌的过程中,碳的气化反应是控制步骤,在0.5—10020.8Pa范围还原速率未出现极大值。在两种情况下,速率常数随着真空度的升高而提高。对于一氧化碳还原和碳还原,分别获得活化能为28934Cal/mol和54281cal/mol。在一氧化碳还原过程中,混入的碳其作用不显著,而在碳还原过程中,还原剂量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难选铁矿磁化焙烧工艺中存在的能耗高、CO2排放量大等问题,在“双碳”目标下,结合H2清洁生产潜力,东北大学提出了难选铁矿石氢基矿相转化新技术,即采用氢气或富氢气体作为还原剂,在悬浮态下将弱磁性铁矿物转化为强磁性铁矿物.本文考察了不同温度下H2和CO对海南石碌赤铁矿还原程度和速率的影响,并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比表面积法等检测方法对还原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450~600℃范围内,H2的还原效率均高于CO;从动力学角度分析,H2还原产品在微观上表现出比表面积大、孔容大的特性,有利于活性位点与H2的接触和反应物的扩散,从而促进赤铁矿高效转化;半工业试验所获铁精矿较现有工艺品位提高了3个百分点,铁回收率增加了20个百分点,氢基矿相转化技术为难选铁矿石的清洁高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中碳中铬合金铸钢的基础上加入不同含量的钒(0%~0.7%),通940℃空淬及300℃回火,测定试验钢试样的硬度及冲击韧性,并在自制的三体磨损试验机上测定其耐磨性.结果表明,中碳中铬合金铸钢的耐磨性是高锰钢的1倍以上,加入钒后耐磨性均有所提高,且随着含钒量的提高,硬度值有所提高,但冲击韧性及耐磨性呈先上升,含钒量70.2%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含钒0.2%的试验钢耐磨性最好,是普通高锰钢耐磨性的2倍.  相似文献   

8.
用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1时,在活性炭表面仅发生铬(Ⅵ)的还原反应;pH>6时,仅发生铬(Ⅵ)的吸附过程;1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浸渍法、水热合成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3种不同类型的碳烟催化剂:CeFeCo、La-Mn-O和BiCeO。通过对3种样品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电子能谱(XPS)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TPR)等表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 La-Mn-O样品中吸附氧的占比量最大;CeFeCo样品中的金属离子含量最多,且Ce3+含量大于BiCeO样品。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中,可以观察到CeFeCo具有最低温的还原峰,在283 ℃左右。最后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反应系统对3个样品进行活性评估,在紧密接触情况下CeFeCo、La-Mn-O和BiCeO样品催化50%碳烟氧化所需的温度,即T50分别为329、355 和374 ℃,与碳烟燃烧的空白组相比,T50分别降低了265、239和220 ℃。这表明3种催化剂均成功制备并且具有良好的催化碳烟燃烧性能,特别是CeFeCo催化剂表现出的低温催化燃烧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电沉积铬废液中铬的回收与利用,研究了铬的回收与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于25.00 mL含铬废液中加入1.60 mLH2SO4、0.80 mL水合肼,8 min即可使99.24%的Cr(Ⅵ)还原为Cr(Ⅲ),用浓氨水使Cr(Ⅲ)完全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后再与H2SO4充分反应,直到沉淀完全溶解,然后经蒸发、烘干,得到Cr2(SO4)3的晶体,铬回收率达95.4%,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通过钒钛磁铁精矿的直接还原实验,研究不同配碳量、温度和粒度条件对还原结果的影响,并用磁选分离法测定其还原后的金属化率。实验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实验室最优条件为配碳量13%,还原温度1 350℃,而矿粉粒度则是越小越好。该条件下所得实验样品的金属化率为96.72%。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净化电镀含铬废水的新方法。该法采用改性铁碳体材料作还原剂,将镀液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并使之在适当的酸度条件下除去絮凝。该法综合了化学法和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净化效果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ITO(Indium-Tin-Oxide)废靶为原料进行一步真空碳热还原蒸馏回收金属铟的实验.首先研究了碳热还原过程中温度、保温时间、碳粉添加量对铟还原率的影响,再结合铟锡合金的真空蒸馏进行ITO废靶的一步还原蒸馏回收金属铟.最佳真空碳热还原条件:温度900℃,保温时间2 h,真空度10~20 Pa,碳粉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6%.一步还原蒸馏最佳条件:温度900℃,保温时间2 h,碳粉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6%.真空度10~20 Pa的条件下充分还原后,再进行真空蒸馏:温度1 200℃,保温时间1 h,真空度10~20 Pa.可通过一步真空碳热还原蒸馏实现从ITO废靶中直接回收金属铟.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碳铬含量对碳铬系合金铸钢硬度、冲击韧性及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碳铬系铸钢的耐磨性是高锰钢的1~2倍。碳量增加时 ,硬度及耐磨性提高 ,冲击韧性降低 ;当碳量增加相同铬量增加时 ,硬度变化不大 ,冲击韧性升高 ,耐磨性也有所提高。可以通过调整碳铬含量 ,实现硬度及韧性的良好配合以满足不同磨擦工况下易损件对力学性能的要求 ,达到最佳的耐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硝酸铬、乙酸铬和氯化铬为铬源,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Cr3+掺杂铜锰基尖晶石催化剂,并采用XRD、SEM、TPO和XPS方法来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其对NO和碳烟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铬元素的掺杂增强了铜锰基尖晶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硝酸铬为铬源制备的催化剂对NO的催化转化和对碳烟的催化燃烧效果明显好于另外两种,其最大NO转化率为39.82%,碳烟催化燃烧温度T10%为300℃和T50%为375℃,表明硝酸铬为最优铬源,提升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碳铬系合金耐磨钢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碳铬含量对碳铬系合金铸钢硬度、冲击韧性及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碳铬系铸钢的耐磨性是高锰钢的1~2倍。硕量增加时,硬度及耐磨性提高,冲击韧性降低;当碳量增加相同铬量增加时,硬度变化不大,冲击韧性升高,耐磨性也有所提高。可以通过调整碳铬含量,实现硬度及韧性的良好配合以满足不同磨擦工况下易损件以力学性能的要求,达到最佳的耐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三聚氯氰和噻吩为反应单体,通过简单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制备含N、S多孔有机聚合物(PCT),进而以PCT为碳前驱体,采用氢氧化钾活化法在不同温度下碳化得到N、S共掺杂微孔碳材料(CPCT-X),研究碳化温度对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影响规律,并考察具有不同孔结构和杂原子含量微孔碳材料的CO_2捕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PCT-X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 629 m~2·g~(-1))和高微孔孔隙率(96.7%),碳化温度为600℃时,具有最好的CO_2捕集性能(5.5 mmol/g,273 K,0.1 MPa);同时,CPCT-X具有很好的超电性能,当碳化温度为700℃时,比电容可达210 F/g(电流密度为0.5 A/g)。  相似文献   

18.
生物法处理电镀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生物法处理电镀铬[Cr^6 ]废水,采用生物技术从电镀淤泥中分离出高效还原杆菌-脱硫孤菌,探讨菌量、铬离子浓度、溶液值、作用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还原杆菌去除溶液中铬离子效率。结果表明,在菌废比为1:1.4,温度控制为20-35℃,pH控制在5-7,最佳作用时间16-20h,[Cr^6 ]=75mg/L时,Cr^6 去除率可达99.9%。  相似文献   

19.
铬渣中铬的赋存形态表征和酸浸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铬渣在湿法解毒技术无害化处理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物铬的浸出特性,对铬渣进行了酸中和能力实验,分析了不同p H条件下铬渣中总铬和6价铬及其他主要金属元素的溶出特性,并采用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热重分析对铬渣中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得出硫酸硝酸法和TCLP法毒性浸出实验中浸出液中Cr主要以Cr6+形式存在.铬渣的强碱性且在碱性范围内有较大的缓冲能力以及复杂的物相组成是制约湿法还原铬渣处理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优选工艺p H条件来提高铬渣中铬的溶出率是提高湿法还原处理效率的关键,浸出p H在8.0左右时,能够获得较高的6价铬浸出率且处理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Fe—Cr—C系中碳的溶解平衡实验和铬、磷在BaO—BaCl_2渣系和Fe-Cr-C-P系间的分配平衡实验。分别测定了1450℃时三元系中碳的溶解度和平衡时铬、磷在渣和高铬铁基熔体间的浓度关系。应用热力学理论,根据实验测定的结果求得了ε_C~(Cr)和ε_P~(Cr),并提出了适用于高铬含碳铁基熔体中铬和磷的活度系数计算式: ln γ_P/γ_P~O=lnγ_(Fe)+9.68X_P+13.38X_c-10.00X_(Cr) ln γ_(Cr)/γ_(Cr)~O=lyγ_(Fe)+2.76X_(Cr)-6.55X_c-10.00X_P 本文还对BaO-BaCl_2系的脱磷能力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