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多数装载机的转向采用双泵合流系统,即在装载机不转向时转向泵输出的液压油通过液压阀强制地全部合流到工作液压系统中。该系统在装载机收斗铲掘物料时需要高压力、小流量,而目前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由定量泵提供的是高压力、大流量,因此大量液压油通过溢流阀高压溢流回油箱,使工作液压系统的功率利用率低、能耗大、污染大,同时液压系统的发热导致热平衡温度过高,影响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装载机作业时的牵引性能。徐工LW820G轮式装载机转向系统采用双泵合分流、先导压力卸荷液压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整机的性能,提高了整…  相似文献   

2.
装载机液压油温升快、油温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ZL15装载机尤其明显。为了减小压力损失、提高液压系统工作可靠性,有必要对ZL15装载机液压系统流量进行分析,供其系统改进设计参考。1 系统实际工作流量ZL15装载机液压系统图如图1所示。ZL15装载机采用495K柴油机,额定转速2400r/min,调速率8%,柴油机与变矩器为部  相似文献   

3.
先导操纵的装载机液压系统大多采用先导阀和压力选择阀作为主要的先导液压元件,因此会出现一些由这些元件引起的整机故障。分析了装载机先导液压系统的两种常见故障的现象和原因,并对原装载机先导液压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以避免此类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液压系统效率的高低,意味着液压系统功率利用是否合理,它是衡量节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直接影响液压系统发热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说提高装载机液压系统的效率,也就提高了装载机工作的性能及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吴昌华  唐桂 《工程机械》2000,31(4):17-18
井下装载机由于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的限制,要求其行车时必须制动可靠,这就对井下装载机的液压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WJD/WJ-2型电动、内燃井下装载机液压制动系统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选用国产液压元件,设计出~套新型液压制动系统,并进行了装机试验及试生产。l原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WJD/WJ-2型井下装载机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15.钳盘制动器16滤油器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装载机,电动机或柴油机带动液压泵11作,通过卸荷溢流阀2(调定压力8~…  相似文献   

6.
针对装载机夏季作业时,液压系统容易过热从而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对装载机液压系统热特性进行分析。建立装载机液压系统热交换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压力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检验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根据各元件的产热和散热特征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系统达到热平衡后各元件的产热和散热功率。对液压系统进行改进后得出结论:流经散热器的流量与散热效果成非线性关系;减小油箱容积的同时增大散热能力,可将系统的热平衡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将定量液压系统改进为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后,系统的热平衡温度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国外信息     
▲机动性强的轮式装载机 Ahlmann公司的MZG60新型轮式装载机(通用型)装备有回转平台、伸缩式动臂和舒适的驾驶室。这是第一台以每小时62公里速度行驶的工程机械,它甚至可以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该机装有六缸涡轮增压式柴油机和液压传动装置,全轮驱动。工作时的噪声级为99dB(A),驾驶室内的噪声级为73dB(A)。作业时可采用闭锁式液压气动悬挂装置(仅用于公路干线行驶)、闭锁式差速器和双回路盘式制动系统。该公司还生产静液压行走传动装置的装载机。 ▲减振器 据美国专利介绍,安装在液压马达和执行机构之间的管路内液压减振器,可在机器(挖掘机或装载机)液压系统断开时用来限制压力聚增。液压减速器结构包括用弹簧压紧的延时动作阀,因此减少了伴随液压系统工作而产生的惯性压力聚增现象。关阀时,阀可以切断液压马达的增压线。该阀既可自动控制又可人工操作。  相似文献   

8.
谭海云  司志海 《工程机械》1993,24(1):26-28,10
简要阐述了装载机液压系统流量、压力和消耗功率的计算途径;探讨了利用台架试验结果,求流量阀实际流量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邵国荣 《工程机械》1993,24(3):26-28
装载机行走机构采用静液压驱动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利勃海尔541装载机为例,介绍了装载机行走静液压驱动的特点,系统原理及元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液压系统作为装载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装载机工作的稳定性和效率,而只要有液压系统,就存在着液阻,介绍液阻在液压系统中产生的影响。以装载机为例,在实际使用中利用液阻来解决装载机液压系统的问题,分析和阐述液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