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摩擦桩桩身荷载传递规律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的基础上,根据桩土之间是否滑动,把整个桩土界面划分为弹性区和塑性区,建立了弹塑性桩土简化模型,并给出了桩侧摩阻力的计算公式。采用Mindlin解计算侧摩阻力在土层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和沉降,根据桩体平衡条件和在无摩阻力区桩土位移没有相对滑动趋势条件,推导出计算单桩沉降公式。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的弹性解,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不同桩径不同长径比的桩的承载特性是不同的。到目前为止,对不同桩径不同长径比桩的承载特性系统分析研究不多见,尤其对超长桩的传力机理的认识尚不充分。通过轴对称的弹性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单桩的计算模拟,研究了不同桩径不同长径比的桩的承载特性,包括桩端阻力的比重,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等。对进一步研究桩的承载力、进行合理的桩基础设计等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t—z曲线法,提出单桩在轴向荷载下近似的弹塑性解的闭合形式,该闭合解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法预估桩的竖向位移及桩头处的沉降以及离地面某深度处的轴向荷载。与弹性解不同,该方法能考虑荷载~沉降曲线的非线性关系。因为是以闭合解导出的简单近似表达式,该方法不适用于以端承力为主的端承桩。但是,当只在设计荷载下分析及所选择的土参数适当时,该方法能得出非常满意的结果。与文献中有关现场足尺试验数据相比,证明结果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基于桩身整体平衡和边界条件分析并推导了桩顶荷载—沉降关系及单桩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反映了单桩刚度同传递模型参数的关系,可进一步结合现场单桩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资料识别出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作者进行了二十二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现场单桩垂直静压试验。为了从试桩试验结果中扣除开挖区土摩阻力对桩承载力的影响,以推求出工作桩的承载性状,作者设计并进行了活桩头试验短柱的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试验方法简便、合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荷载传递法和剪切位移法为基础,推导了自重条件下桩顶荷载与沉降的关系,分析了重力对单桩竖向抗压刚度的影响,认为重力作用下单桩竖向抗压刚度与桩侧土模量、桩身材料模量、泊松比等因素有关。与静载试验数据对比,考虑自重的单桩竖向抗压刚度与实测值更为接近。采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实际工况,数值计算与理论推导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0前言采用荷载传递函数法研究单桩的荷载沉降关系,因其形式简单,便于应用,而受到普遍关注.常用的有双线性函数、双曲线函数、对数及指数函数等[1].其中,双线性函数在模拟桩周土的软化特性上较其它函数有相对优势[2].然而,现有的基于双线性函数的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解析解答只是针对某种特定工况(比如摩擦桩[3])或特定模型而提出来的,比如,桩侧土强度随深度不变,桩周土为硬化模型[4]或理想弹塑性模型[5,6],或桩侧土强度随深度线性变化且为理想弹塑性模型而桩端土为硬化模型[7].现有解答形式多样且散乱,不便于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工程实例,对利用深井荷载试验测定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墩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桩基设计参数的试验及取值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静压PHC桩荷载传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成了10根PHC桩的足尺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静压PHC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承载性状可以表现为端承摩擦桩,也可以为摩擦端承桩;桩周淤泥、淤泥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砂质粘土、残积砂砾质粘土等在桩侧阻力发挥到极限后均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静压PHC桩充分发挥桩端阻力所需的桩端沉降约为桩端直径的5%~10%;静压法比其他施工方法的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取值有明显提高。设计中应根据实测的土层阻力和位移关系选用荷载传递函数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2.
简单分析了单根桩在上部荷载作用下随着荷载的变化端承力与桩侧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指出了影响桩-土体系荷载传递的主要因素,为该类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桥梁桩基的桩—土荷载分配特点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果,为后续研究及桥梁桩基的安全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嵌岩工字钢桩广泛应用于香港地区,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及室内摩阻力试验对这种桩型的承载力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垂直载荷作用下嵌岩工字钢桩中的工字钢与周围混凝土界面上会有摩阻力产生,但两者又不能看作是一个复合整体。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钢/混凝土界面上会产生滑移。对于短桩来说,滑移的范围可能达到嵌岩段顶部。因此,在对桩身的压缩变形进行计算时,必须考虑这一特性。根据现场及室内试验结果,对目前采用的桩身变形的计算方法提出修正。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更好地与现场试验的结果相符合,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对载荷试验的结果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区单桩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分析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通过分析各参数对传递函数的影响,认为桩土间的极限位移是双曲线传递函数的主要参数。然后以西安地区的26个工程钻孔灌注桩的现场试桩资料为基础,利用Matlab提供的优化工具箱对荷载传递函数中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各工程中的传递函数的参数,同时发现桩土间极限位移离散程度在各参数中最大,这与理论分析相一致。最后与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把利用该优化方法得到的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的参数作为西安地区的经验参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煤系地层的桩基承载特性,利用荷载箱放于桩底的自平衡静载试验,直接测得了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侧阻的荷载传递函数为双曲线,位移4~5 mm时的侧阻可达极限值的90%;煤层侧阻发挥特性更加接近破碎岩层而非土层;极限侧阻的大小落于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强风化软质岩一档的较低值(干作业钻孔桩)。端阻的荷载传递函数为理想弹塑性双折线,充分发挥端阻所需位移约为桩径的1%;煤层端阻发挥特性既不同于土层,也有别于岩层;极限端阻的大小高于规范强风化软质岩的上限值(干作业钻孔桩),接近中密粗砂的上限值(干作业挖孔桩)。桩位附近靠近孔口高程的煤层岩基载荷试验表明,该法可用于确定短桩的桩端刚度,但用于确定桩端极限承载力则会得到明显偏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现场嵌岩桩试桩资料,对嵌岩桩的竖向承载机理、嵌岩深度、端阻力、桩侧阻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嵌岩灌注桩的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机理、不同桩长的桩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受力性状及桩长压缩规律,得出对嵌岩灌注桩的设计、施工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