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监测环境变化是目前最快捷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武汉市两个时期的 TM卫星影像为试验数据 ,通过使用分类融合的方法 ,监测武汉市的水面、城区和树林的动态变化 ,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了武汉市改善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多时相遥感影像在河床平面演变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以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图为信息源,套绘成多年代河道图,目视解译分析河床平面形态演变。其结果表明:1986年以后黄河内蒙三盛公至托克托段河 道曲折系数、摆幅、河势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河势恶化的趋势仍没有得到全面的扼制,据此提出以控制河势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镶嵌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理直方图的影像镶嵌方法.在云南省多个县(市、区)的遥感影像镶嵌中应用此方法,获得较为理想的镶嵌影像图.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多时相影像数据管理主要是面向影像产品管理,仅考虑影像产品本身的信息作为管理要素,无法满足石油行业遥感应用要求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三维石油遥感应用的多时相数据管理方法,通过采用数据组织目录结构与瓦片存储目录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多时相影像数据的分级管理与访问。该方法满足石油遥感应用多样性、应用的油区范围分散、多数据源组合、油区变化性检测的要求,并以鄱阳湖三角洲环境变化中多时相数据管理为例进行了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时相TM影像的城市边缘区划分及其变化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城市扩张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活跃的部分。在城市边缘区,城市用地类型与其他的土地利用类型,比如耕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等混合在一起,并且这些非城市用地类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快转换为城市用地。城市边缘区被定义为城市内边界和外边界之间的环状区域,内边界分离城市核心区与城市边缘区,外边界分离城市边缘区与农村腹地。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对城市边缘区进行界定,以及对其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分类,提取城市及其周边的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其空间结构模式用地理景观指标进行定量的描述,最后借助空间聚类获取边界阈值来划分城市边缘区并对其变化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时相影像直接分类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宇飞  李忠  高井祥 《遥感信息》2007,(4):51-53,I0002
实时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对当地部门区域规划、城市扩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于徐州市1987年和2000年TM影像数据,重点讨论了多时相影像直接分类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87-2000这13年间,城市主要向东部和南部扩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人工设计的特征描述符在面对几何差异和辐射差异较大、地物变化明显的多时相遥感影像时,容易造成大量误匹配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遥感影像的双筛选双约束的卷积神经网络匹配算法,通过CNN提取影像深层语义特征图,在特征图中筛选同时满足优先最大原则和精确极值原则的关键点,并在对应位置提取512维描述符。在特征匹配阶段,通过由粗到精的反向匹配约束和RANSAC约束相结合的策略,保证了误匹配点有效剔除的同时保留一定数量的正确匹配点对,提高了匹配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匹配数量适中,正确匹配率较实验选取的其他算法相比有所提高,影像配准误差减小2个像素左右,匹配运行时间提升明显,匹配效果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多时相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通常使用人工设置的转移矩阵作为时间上下文信息,这样不仅难以获得准确的转移矩阵,而且没有充分利用时间上下文信息。针对多时相遥感图像中的时间与空间上下文信息难以构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随机场模型的多时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首先运用最大期望算法生成用于描述时间上下文信息的时间势能,然后结合空间以及时间上下文信息构造了条件随机场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对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分类。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
杭州湾悬浮泥沙多时相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夏法 《环境遥感》1989,4(2):128-135
  相似文献   

10.
王睿  黄微  胡南强 《计算机应用》2020,40(7):2126-2130
针对多时相遥感影像厚云去除出现的亮度不一致和明显边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全变分模型和泊松方程的多时相遥感影像厚云去除算法。首先,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间共同区域的亮度信息计算亮度校正系数,对图像的亮度进行校正,降低亮度差异对去云结果的影响。然后,基于选择多源全变分模型对亮度校正后的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重建,提高融合结果的空间平滑性及其与原始影像的相似性。最后,利用泊松方程对重建图像的局部区域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亮度不一致和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监测海冰密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评述可见近红外、主/ 被动微波遥感技术监测海冰密集度的基本原理、算法及其优缺点。着重介绍和讨论被动微波传感器SMMR 和SMM/ I 遥感图像混合像元内海冰总密集度, 一年海冰及多年海冰密集度的NASA 算法及其天气滤波器。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Landsat TM/ETM+/OLI remote sensing images,the glacier boundaries in the Chenab basin of western Himalayas in three periods were manually delineated with visual interpretation metho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acier vari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with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CRU reanalysis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From 1993 to 2016,the glaciers area in Chenab basin decreased 164.56±161.72 km2,accounting for 5.78% of the total area. The annul average shrinkage rate is 0.25±0.25 %·a-1 and it accelerated shrinking after 2000. ②The glaciers in the Chenab basin have shrinked in all orientations and altitudes. Among them, S orientation glaciers has the maximum shrinkage rate, accounting for 24.35% of the total area of glacial shrinkage. The glaciers areas between 4 600~4 800 m and 4 800~5 000 m is reduced 29.93 km2 and 30.91 km2 near 23 a,accounting for 17.72% and 18.30% of the total shrinkage of the glacier area in the basin respectively. ③From 1993 to 2016, there were 28 different glaciers had advanced in the Chenab basin. ④Analysi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the two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f Shiquan river and Srinagar and CRU reanalysis data shows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993 to 2016 caused glacier retreat.  相似文献   

13.
对引起遥感影像模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光学系统、大气及传感器与地面的相对运动三方面出发,导出了遥感影像的调制传递函数,从而利用维纳滤波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复原处理。考虑到遥感影像数据量大的问题,对图像采用分块处理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对退化的遥感影像进行复原。  相似文献   

14.
多源遥感影像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形理论在遥感影像地物空间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研究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本文使用三折线拟合法确定"无标度区间",改进传统的分线分维数计算方法,使分线法的计算结果具有实际意义并且更为准确。利用改进后的分线法对多源遥感影像进行分形特征研究,发现城区、田地、山体植被、水体等典型地物的分维特征在不同空间尺度遥感影像上比较相似,在同一尺度遥感影像上又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特点。这些特征为更有效地进行遥感影像地物识别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卫星遥感技术已成为海冰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介绍了应用EOS系列卫星、HY-1B卫星和HJ-1A/B卫星等遥感数据提取河北省近海海域海冰分布、海冰类型、海冰厚度等海冰信息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应用HJ-1A/B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海冰分类,及根据海冰类型与厚度的对应关系估算海冰厚度的方法,并以2013年1月17日的卫星遥感数据为例,提取海冰信息,制作相关海冰专题产品。结果表明:利用多种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海冰监测,既可相互补充又能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率,制作更精细化的海冰监测产品,为河北海洋管理部门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颂 《系统仿真技术》2005,1(2):116-119
回顾了三维地形景观模拟技术发展过程,探讨了以遥感影像为纹理的区域三维景观模拟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并以杭州西湖地区三维景观模拟为例,展示了模拟后的实际效果和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YOLOv3目标检测算法在遥感图像小目标检测方面精度较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3目标检测算法--YOLOv3-CS。根据对backbone中不同尺度特征重要性的分析重构了backbone,即增加具有丰富位置信息的浅层特征对应的卷积层深度,以此增强backbone对小目标特征的提取能力,引入RFB结构增大浅层特征图的感受野来提升小目标检测精度,优化了anchor boxes及其分配原则。在RSOD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YOLOv3-CS算法与YOLOv3相比,mAP提高6.49%,F1提高4.85%,所需存储空间降低12.58%,其中backbone的改进和RFB的引入对小目标检测的精度提升较为明显,说明提出的目标检测算法在遥感图像小目标检测方面有较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Scene的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的研究意义和现状;探讨基于ArcScene平台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流程;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的TM遥感影像和SRTM DEM数据,以及定日县遥感测站点经纬度坐标为数据实例,完成了定日县遥感影像三维地形可视化的构建,为该地区地形勘察、地理分析等提供了良好的三维环境基础资料。结合RS与GIS完成三维地形可视化构建的技术,为3S技术的结合应用做出了推广。  相似文献   

19.
Google Earth提供的免费遥感影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数据,能够方便、迅速确定对应经纬度处中文地名.将原始遥感数据和google earth同位置图像进行叠加计算,通过同步对照,在LandSate等卫星影像上标注出汶川地震主要涉及到的一些城市名称,该工作将为遥感影像后续断层、断裂带识别解译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解决了传统人工标注工作量大、效率低等缺点.实验结果表明原始遥感影像中文地名标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张艳梅  程晓 《遥感信息》2010,(2):65-68,118
利用2003年~2007年间14景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数据,结合SRTM DEM数据,采用多时相SAR协同配准方法进行二路干涉处理,对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宏观震中—库赛湖地区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多时相探测。结果表明:①多时相InSAR技术能够对位于高海拔山区的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的地表形变实施连续监测;②震后发震断裂带的调整活动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2003年~2004年、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相对活跃,调整幅度较大,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间调整较小;③2006年~2007年发震断裂带地区活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