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莉萍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1997,1(5):37-41
本文探讨了含P、Cl的阻燃剂TCEP对于纯绦纶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采用高温高压整理法阻燃整理织物,用垂直燃烧法、氧指数法、织物含P量、皂洗牢度测试阻燃效果,提出了最佳整理工艺,同时探讨了乳液稳定性问题。热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所选工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阻燃整理液处理的PA-6纤维织物样品的TG、DSC和元素含量分析,探讨了阻燃PA-6纤维织物的阻燃机理。实验证明经过阻燃整理的PA-6纤维织物与未经阻燃整理的PA-6纤维织物相比,其热分解温度和热降解反应活化能降低,认为FR-P和FR-Br参与了PA-6纤维织物的氧化降解过程,改变了燃烧模式。使其由放热氧化转变为吸热降解过程。二者共同使用时既在气相亦在凝降相有抑制燃烧的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6.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低密度聚乙烯微孔膜——(I)低密度聚乙烯(18D)/二苯醚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18D)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用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疏水性的聚乙烯微孔膜,重点对不同浓度的LDPE/DPE微孔膜结构以及采用不同牌号的LDPE和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的微孔膜进行了对比探讨。利用浊度法测出了LDPE-18D/DPE体系的双结点线,DSC法测出了相应的结晶温度曲线,从而得到了LDPE-18D/DPE体系的热力学相图。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LDPE-18D/DPE体系中,因具有不同的相分离机理而形成不同结构的微孔膜;当LDPE-18D的初始质量分数为10%~30%时,体系将首先发生液-液相分离;当初始质量分数为40%~50%时,体系将发生固-液相分离,而当初始质量分数大于50%时,体系将不会产生微孔结构;微孔膜的孔径随着LDPE-18D的初始质量分数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纤维的形成机制(Ⅱ)——PAN基热氧稳定化纤维的炭化与活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丙烯腈共聚纤维制取了生物炭纤维(BCF)。考察了炭化活化过程中活化剂、热处理参数对BCF结构、性能的作用以及纤维序态结构、化学结构与生物炭纤维吸附特性、力学性能、电性能间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1)醋酸可作为活化剂,用于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BCF。2)BCF收率、力学性能、吸附特性、电性能等综合性能的变化与热处理温度、时间、活化剂的变化密切相关。3)BCF的化学组成,直径、取向度、微晶尺寸等形态、序态结构参数与BCF力学性能、吸附特性等使用性能的优劣具有密切关联,且均在500℃和活化前后出现不同的变化速率。重点控制这两个区域纤维结构变化速率有益于改善BCF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研究了淬冷温度、粗化时间等影响液滴生长的动力学因素对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LDPE/DPE微孔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粗化时间的条件下,随着LDPE/DPE体系冷却温度的逐渐升高,孔径逐渐变大。对于质量百分数为20%LDPE/DPE体系,在结晶温度以下(0℃、30℃、60℃)粗化时。温度对微孔膜的孔径影响较小。而在90℃的恒温条件粗化时,体系始终处在液一注相分离区域,最终得到微孔膜的孔径接近5μm。在结晶温度以下(60℃)进行恒温粗化,粗化时间对微孔膜的孔径影响不大;而在结晶温度以上(90℃)进行恒温粗化时,则是随着粗化时间的延长,微孔膜的孔径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