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软开关技术是解决逆变电源可靠性的核心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软开关逆变弧焊电源的设计方案。为了提高软开关弧焊机控制的灵活性,开发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控制系统,由软件对PWM波形的移相进行控制,该方案基本上可实现全负载范围内的软开关状态。利用DSP控制简化了硬件电路,使焊机的可靠性得到提高,提升了控制系统的数字运算能力和过程控制能力,基本实现了焊机的数字化控制。  相似文献   

2.
逆变焊机是一种高性能、节能的高科技产品,各级企业对之日益重视。一台理想的逆变焊机,除了焊接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和节能等特点外,还应抗噪能力强,可靠性高,能适应各地的电网波动情况、以及温度和湿度变化,并能抵抗颠簸等。 一、高可靠性逆变焊机主电路设计 逆变主电路是逆变焊机的心脏,主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焊机的整体可靠性。主电路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主电路拓扑结构 逆变焊机主电路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单端正激电路、半桥电路和全桥电路等。单端正激电路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的数字化超声电机(USM)驱动控制装置.该装置由PFC电路、DC/DC变换电路、频率可调的半桥逆变电路和以高性能DSP芯片TMS320F2812为核心的控制器组成.PFC电路提高装置的功率因素;DC/DC电路实现电压宽范围调节;高频逆变电路实现频率和相位均可调的超声频交流电的输出,直...  相似文献   

4.
在对三相逆变器系统的主电路拓扑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三相逆变器的中点电压同逆变桥开关状态相对应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的新的四桥臂三相逆变器拓扑结构,该结构通过第4桥臂的多电平输出来控制三相逆变器中点电压,实现了逆变器三相电压的解耦控制.最后采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实现带不平衡负载、非线性负载等多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一种开关管带并联辅助网络的零电压全桥软开关电路拓扑,具有节能增效、可靠性高的优势;采用TMS320LF2407A为核心控制芯片,得到了全桥移相PWM波形的输出,并设计了反馈信号调理电路与后端驱动电路,电路形式简洁紧凑,实现了软开关电镀电源的全数字化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将大功率软开关逆变技术应用到弧焊逆变电源中,设计了一种基于UC3879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的移相全桥软开关弧焊逆变电源,开关频率200kHz,并试制了一台5kW的弧焊逆变电源样机.实验结果显示其满足焊机工作要求,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分析了几种二次逆变拓扑形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带有耦合电感的半桥逆变结构。此电路结构不需要附加其他的硬件引弧设备,利用产生的电压脉冲实现再引弧,通过适当的控制策略即可实现全电流范围的方波焊接。电路的电流换向时的引弧参数可以调节,可以使焊机在多种保护气体多种环境下做到最优化的引弧焊接。试验证明此换向拓扑结构电流换向速度快,焊接过程稳定,结构简单可靠,适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逆变电源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易于实现数字化控制的特点,设计了用于气体保护焊生产的全数字化逆变焊机。开展了可以满足CO2气体保护焊、直流MIG焊和脉冲MIG焊的微机控制多功能IGBT逆变焊机的研制,完成了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脉宽调制电路、驱动电路、系统软件设计以及焊机安装调试等多项任务。对焊机电源各组成部分进行了功能分析,并记录了试验数据与波形。试验表明:该焊机响应速度快,硬件电路简单可靠,抗干扰能力强,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顾群 《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7):112-114
本文研究了现有的全桥移相式零电压PWM软开关电路,提出了把MOSFET和IGBT两种不同的功率器件分别应用在超前桥臂和滞后桥臂上,同时在变压器副边采用倍流整流电路,从而获得了一种具有高变换效率、结构简单,适用于大功率、高频场合的全桥移相式零电压零电流高频软开关电路拓扑结构。另外以UC3875 PWM控制芯片为基础设计了DC-DC高频软开关电源,验证了电路原理的正确性及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电流源高频链逆变技术存在3种拓扑结构,即单管单向﹑单管双向﹑全桥双向电流源高频链逆变器.提出了另一种全新的拓扑结构,即半桥双向电流源高频链逆变器.这种拓扑结构不仅克服了电压源高频链逆变技术固有的电压过冲的缺点,而且具有拓扑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器件少并能自动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等优点.主要阐述了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模式和控制方案.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这种拓扑结构分别进行验证,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