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金粉粒埋弧堆焊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涂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Fe粉、铬粉、镍粉、铁粉、胶体石墨等为原料,利用合金粉粒埋弧堆焊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反应合成了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涂层.无需焊前预热及焊后缓冷,且涂层无裂纹、夹杂、气孔等缺陷.利用SEM,XRD和EDS等试验技术分析了涂层显微组织,并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硬度.结果表明,利用合金粉粒埋弧堆焊技术,可以原位合成细小弥散分布的TiC颗粒,尺寸在2μm以下.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涂层组织大部分为马氏体组织、少量奥氏体组织和少量TiC颗粒构成.TiC颗粒不仅存在于奥氏体中,也存在于马氏体中.涂层平均显微硬度达601 HV0.2,约是碳钢基体的3倍.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熔覆原位合成TiC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廉价的碳钢表面原位合成了TiC/Ni基复合材料涂层.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对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Ti C含量为10%~20%时,熔覆层成形良好,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熔覆层的组织为γ-Ni枝晶、M23C6、CrB及原位合成的TiC陶瓷颗粒,TiC大部分呈球状,少量呈方块状,尺寸为1~2 μm,靠近熔覆层底部的TiC颗粒比近表层的为小,均弥散分布于熔覆层中;熔覆层显微硬度达HV0.1 1000,是碳钢基体的4倍. 相似文献
3.
原位自生Ti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Ni60A、Ti粉和C粉为原料,采用高频感应熔覆技术。在16Mn钢表面原位合成了T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涂层。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对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熔覆层组织由γ-Ni、M23C3、TiC组成,TiC大部分呈方块状,少部分呈花瓣状,颗粒尺寸为0.5-1.0μm,均弥散分布于熔覆层中,涂层的显微硬度可达980-1000HV0.2。 相似文献
4.
以Fe、C、Ti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钨极氩弧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合成了TiC颗粒,分析了涂层组织结构,并对影响涂层组织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佳的合金粉末成分(质量分数)为65%Fe、26.9%Ti、8.1%C,熔覆速度为5mm/s,熔覆电流为80A,氩气流量为10L/min.测试熔覆层表面硬度最高可达42.3 HRC. 相似文献
5.
运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TiC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涂层,分析了TiC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研究了其摩擦磨损行为与机理。结果表明:TiC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涂层主要由γ-Ni,CrB,Cr7C3和TiC构成;复合涂层与基底材料间形成了厚度为9.4μm的过渡层,达到了冶金结合。当TiC颗粒含量为30%(体积分数)时,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最低,即其摩擦系数为0.33,较纯镍基合金涂层降低了30%;其磨损率为0.3×10-3mm3/m,是纯镍基合金涂层的1/3。当载荷在6~10N的范围内时,复合涂层呈轻微磨损,其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当载荷达到12N时,复合涂层产生严重磨损,其磨损机制转变为硬质相的脱落和转移层的层脱剥落。 相似文献
6.
原位TiC颗粒增强Al-Cu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Ti,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接触反应法制备原位TiC颗粒增强的铸造AlCu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探讨了TiC颗粒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副产物TiAl3和Al4C3生成的可能性减小;当反应温度为900℃时,反应副产物全部转变为TiC,且原位反应生成0.5~1.5μm的TiC颗粒均布于αAl基体中;TiC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基体的强度,特别是高温强度,但使其延伸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束表面冶金原位颗粒增强TiC复合超厚涂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离子束表面冶金技术,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出原位析出的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超厚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及磨损试验分析测试了涂层的相、组织、成分及性能。结果表明:表面冶金涂层厚度可达3.0mm,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组织为γ-(Fe,Ni)枝晶、M23C6、CrB及原位合成的TiC陶瓷颗粒,TiC大部分呈球状,尺寸为1~2μm,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由于颗粒强化、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等多种强化作用,显著提高了Q235钢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Fe基自熔合金粉末中添加一定比率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及石墨,采用氩弧熔敷法在中碳钢基体上制备原位形成的TiC颗粒增强Fe基合金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图像分析系统,对熔敷层显微组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氩弧熔敷技术,可以原位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TiC颗粒;TiC颗粒沿熔敷层深度呈梯度分布.通过调整预置涂层的厚度、熔敷工艺参数以及石墨的加入量,可以调整控制熔敷层的成形及组织与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蔗糖为碳源,采用前驱体热分解技术制备Ni-Ti-C系反应热喷涂混合粉末,通过氧乙炔火焰喷涂技术合成并同时沉积原位TiC颗粒增强的Ni基合金复合涂层.利用XRD和SEM研究混合粉末和涂层的相成分和组织结构,分析TiC/Ni复合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反应火焰喷涂TiC/Ni复合涂层主要由TiC和Ni基体组成,并含少量的Ni3Ti和Ti3O5;涂层由复合强化片层相瓦叠加而成,复合强化片层中TiC颗粒均匀分布于Ni基体中,TiC颗粒呈球形,粒度达到亚微米级: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复合强化片层显微硬度为FIV0.21433,涂层的耐磨性能远优于基板材料45号钢和对比涂层Ni60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等离子弧堆焊方法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了添加TiC颗粒的NiTi合金耐磨堆焊层,并对堆焊层的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湿砂橡胶轮磨粒磨损试验条件下,当TiC加入量为55%时堆焊层的相对耐磨性最好,为Q235钢的11倍.TiC含量为55%的堆焊层由TiC、Ni3Ti及NiTi组成,堆焊层组织致密、与基材之间结合良好.堆焊层具有优异耐磨性的主要原因是TiC和Ni3Ti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起到抗磨骨架作用,而NiTi对TiC和Ni3Ti起到了支撑作用.堆焊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塑性切削和硬质相的脆性剥落.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IronaluminumbasedonFeAlintermetallicalloywasexpectedtobeanimportantandpotentialhightemperaturematerial,becauseitsgoodresistancetooxidationandcorrosion ,lowdensityandhightem peraturemelting point[12 ] .However ,theintrinsicpropertiesofFeAlintermetallicalloy ,suchaslowductilityandlowfracturestrength ,limiteditsindus trialapplications .Howtoimprovemechanicalproper tiesofFeAlintermetallicalloyandexpanditsindus trialapplicationrealmwasanimportantresearchas pectformaterialworke… 相似文献
12.
以Ni60A、Ti粉和C粉为原料,采用氩弧熔敷技术,在45钢表面原位合成了TiC增强Ni基复合材料涂层.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对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敷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无气孔等缺陷;熔敷层的组织由γ-Ni、M23C6、TiC组成,TiC大部分旱块状,颗粒尺寸为1~1.5μm,均弥散分布于熔敷层中. 相似文献
13.
14.
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原位生成TiC增强复合涂层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利用Cr3C2和TiC生成自由能和稳定性的差异,通过激光熔化法在Ti6Al4V表面制备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涂层,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激光处理工艺,可使Cr3C2和Ti合金粉末通过原位结晶置换反应生成TiC/Ti复合材料熔覆层。亚微米级的TiC颗粒均匀地分布于复合材料的基体中,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随合金粉末的成分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层多道钨极氩弧熔覆技术,熔融预涂于钢基体表面钛铁和石墨混合粉末,可以在普通碳钢表面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表面熔敷层;测试和分析表明,熔敷层微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低碳马氏体、原位生成的TiC颗粒及碳化物等组成;熔敷层表面硬度达到了HRC 57以上,呈梯度分布特征;滑动磨损试验表明,由于TiC增强颗粒的存在,熔敷层与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在磨损过程中不稳定,变化范围较大;TiC颗粒对摩擦的阻碍、钉扎作用大大提高了熔敷层的抗磨损性能,熔敷层磨损体积比基体金属小15~20倍,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感应熔覆原位自生TiC/Ni基复合涂层组织和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高频感应熔覆技术,以Ni60A、Ti粉和C粉为原料,在16Mn钢表面原位合成了T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涂层.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对复合涂层的组织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感应熔敷层组织是由γ-Ni基体、枝晶间共晶组织(γ-Ni M23C6)以及弥散分布的TiC颗粒组成.原位生成的TiC颗粒尺寸细小,分布均匀,颗粒大小为0.5~1.0 μm.TiC颗粒是由微小八面体堆积而成,其形貌有八面体状和花瓣状.初晶TiC从镍溶液中生长时,由于TiC的生长不受限制,因此初晶Ti长成规则的八面体.当TiC以共晶的方式生长时,由于受到γ-Ni的影响,不可能自由生长,因此共晶TiC长成花瓣状. 相似文献
17.
Titanium carbide particles reinforced Fe-based surface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fabricated by laser cladding using a 5 kW CO2 laser. The microstructure, phase structure and wear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as well as dry sliding wear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C carbides were formed via in situ reaction between ferrotitanium and graphite in the molten pool during the laser-clad process. The morphology of TiC is mainly cubic and dendritic form; and the TiC carbides were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the composite coating. The TiC/matrix interface was found to be free from cracks and deleterious phases. The coatings reinforced by TiC particles revealed higher wear resistance and lower friction coefficient than that of the substrate and FeCrBSi laser-clad coat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