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不同于大栅栏和白塔寺,位于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史家胡同和内务部街是北京旧城内典型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胡同,这里没有商业的繁华和旅游的喧闹,却有着平静真实的北京生活。精彩纷呈的设计周里,两条安静的老北京胡同中会发生什么?在这里,设计遇见人、遇见生活。活动背景史家胡同和内务部街位于北京市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内,这里的街巷肌理自形成于元代,历经数百年的变迁,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胡同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密切的邻里关系,是北京旧城内展现老北京真实  相似文献   

2.
大栅栏地区(包括大栅栏和东琉璃厂)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载体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典章古代建筑,包括宫殿、坛庙、街署、府邪和勅建寺观;二是传统宅院;三是近代斩类型新风格建筑;四是市井商业街区及建筑.大栅栏和与之相邻的鲜鱼口地区属于第四类,它们支撑着北京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对其进行保护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3.
交道口街道历史上是元大都的核心地带,是清代镶黄旗统辖的驻兵和民居区.今天是北京中轴线和京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中街巷格局最完整、历史遗存最丰富、文化内涵最浓厚的高品位传统街巷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重点多聚焦于建筑的保护与复原,而历史街区再生的重点则是在正确把握未来变化的基础上,更新城市的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恢复或维持许多城市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作为"时代牵引力"的功能. 一、项目背景 (一)研究背景 南锣鼓巷地区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保存了元大都时期胡同的街巷肌理—"鱼骨式"胡同格局,是北京传统历史街区之一,位列北京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因此对于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旧城更新对社区的单向影响以及更新方式,部分研究粗略提及建筑产权等社会因素对街区更新的影响.本项目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来揭示社会信息本身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影响,进而得出某种相关性,为今后历史文化名城更新与改造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调研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北京历史性的胡同街巷格局,胡同-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态,是北京旧城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它和宫苑、庙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组成我国封建时代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都城.它不仅保存了500多年前都城的物质形态,而且保存了500多年来的生活形态.这是北京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700多年前的胡同还活在今天的城市里的古都,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可是,北京对旧城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却走了一条漫长、曲折、艰辛的道路,探索中走了许多弯路,也有许多失误.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我国首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北京市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东四历史街区”)入选其中~1。相比于此次未能入选而同属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南锣鼓巷街区,东四历史街区属于典型的居住型历史街区,区域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四合院一胡同风貌(于文彦和戴俭,2014)。  相似文献   

7.
曾经构成北京城市主要肌理的胡同,近年来大部分因城市的高速发展而消失了.在留存下来的胡同街巷中,少数为适应旅游业进行了商业化改造;其他胡同则基础设施老旧,在日甚一日的衰败中,成为背街小巷和商业建筑的黯淡背景.2012年之前,位于北京南城大栅栏片区的杨梅竹斜街即属于后者.这条始于明代、兴盛于清末到民国初年的老街,作为少有的历史碎片存留了下来,但也饱受城市化发展的波及和侵蚀,逐渐成为被新兴城市发展遗忘的地区.这里的居民成分也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改变,除商户外多为偏低收入者、老人、租户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环境是非宜居的,生活是焦虑的.  相似文献   

8.
谢晓英 《风景园林》2018,25(4):66-69
正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的杨梅竹斜街,是一条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老城区街道。近年来城市的高速发展,导致曾经构成北京城市主要肌理的大部分胡同消失,而杨梅竹斜街作为少有的历史碎片存留了下来,但也饱受城市化发展的波及,不断被侵蚀。2012年,无界景观工作室承接了北京杨梅竹斜街环境更新以及后续的社区营造项目。作为北京老城有机更新一个重要的实验性项  相似文献   

9.
北京微胡同     
《城市环境设计》2015,91(4):88-97
<正>微胡同是张轲领导的标准营造在大栅栏杨梅竹斜街进行的一次建造实验,目的是探索在传统胡同局限的空间中创造可供多人居住的超小型社会住宅的可能性。微胡同位于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内,离天安门广场仅步行距离。标准营造设计的这座约30m2的微胡同试图为胡同保护与更新提供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大栅栏有着近700年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保留有北京历史延续最长的城市肌理,集中着自清初至上世纪40年代的街巷格局、胡同和四合院群落,大栅栏、琉璃厂一直是北京重要的标志性商业街区,一些经营门类较多、经营方式灵活、文化积淀深厚、声名显赫的老字号至今不衰.但近二十年来,大栅栏从以前的兴旺至今天的萧条并逐渐落伍,主要原因在于其人口密度过高和基础设施条件差等.  相似文献   

11.
历史城区是城市区域中历史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环境特色最为鲜明的区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及环境的基础上,限定城区的合理容量是历史城区保护的核心任务。以哈尔滨南岗历史城区为例,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及视觉景观分析方法,选定视觉景观控制要素,建立以景中视点与景外视点2个层级控制的分析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历史城区的容量进行评定,并从建筑高度和容积率指标方面对历史城区容量进行控制引导。  相似文献   

12.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特色的组成部分。目前,历史文化街区的状况不尽人意,一方面,城市的更新正威胁着传统街区的生存,另一方面,传统街区内部的居住环境质量管理普遍较差且居住人群呈老年化趋势。本文通过对吉首市乾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着重探讨既保存传统的风貌特色又使历史文化传统街区获得生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胡忆东  谢慧  刘松 《规划师》2008,24(2):5-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具有综合协调城市历史空间布局、管理和控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武汉名城保护的内容要素、层次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组织,从城市整体保护出发,建立城市格局保护、主城区及市域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人文景观建设、历史资源利用五个方面的保护内容体系,同时依据当前名城保护相关保护政策、法规与规范要求,重点调整和明确武汉市主城区及市域的空间保护层次.  相似文献   

14.
空间规划改革进程中号召全域历史文化保护,象征从“文物遗产视角”转向“全域历史景观视角”,“景观方法”已逐渐进入历史保护领域并发挥有效作用。基于“景观基线”的研究方法,借鉴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工具的经验,以广西南宁为例开展“市域尺度”的历史景观基线构建工作。针对南宁约2.2万km2的行政范围,基于Arc GIS平台构建历史景观信息数据库,从自然历史、乡村历史、城镇历史3个维度建立南宁市域的历史景观评估基线图并进行层积解译。该实践为中国全域历史保护的工作要求提供了构建历史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全域历史景观体系框架、建立保护与开发的决策参考机制、增强历史景观的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中轴线是元、明、清代以来北京城的对称之 轴,是北京城的脊梁与灵魂。其中,河湖水系对中轴线的形 成、发展和格局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北京中轴 线正在积极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有 必要揭示河湖水系对中轴线的影响和价值意义。对此,以“与 中轴线形成和发展相关的河湖水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湖 水系对北京中轴线及以中轴线为引领的老城空间格局的影响, 并通过实例阐释了河湖水系对北京中轴线所发挥的价值。研究 表明:河湖水系是北京中轴线形成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 仅强化了中轴线对称的形态格局和外向延展性,也增强了中轴 线蓝绿交织的景观格局和街巷肌理不规则等特征,极大地丰富 了中轴线文化遗产类型,提升了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和科技价 值,同时对未来中轴线申遗及其生态建设具有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时代与传统相伴古朴与华丽相依--现代京味园林风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中 《中国园林》2003,19(8):52-54
北京作为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东方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发展节点。因此,北京的现代园林建设,更应注重塑造出自己的“京味风格”。文章以2002年北京新建的几座园林景观为例,初步探讨了成熟的“现代京味园林风格”应该具备的3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淹城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讨论,分析了在历史保护区建设中传统风格建筑设计的审美取向,指出在历史保护区内的建设中,一味泥古与断然拒绝传统建筑风格都不是正确的审美取向,而应该通过分析采用合理贴切的建设方针,以给人们带来更高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传统风貌商业街区空间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盛  曹麻茹 《山西建筑》2009,35(10):37-38
通过对传统风貌商业街现状的概述,分别分析了古代和现代两个时期的传统商业街空间形态,最后指出传统风貌商业街有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空间审美价值,但建设传统风貌商业街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北京市二十五片重点历史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鲜鱼口历史文化街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及人文特征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肌理。目前,鲜鱼口街区经初步改造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成为新北京与历史对话的媒介。自2000年开始规划设计到今天经历13年的设计和实际使用,笔者欲对其改造后的使用状况做出客观评价。该文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改造后的公共空间使用状况及其对历史街区肌理的影响两个方面对鲜鱼口街区进行剖析(研究重点为鲜鱼口街),分析改造措施与策略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浙江绍兴市蕺山历史街区更新保护为例,探索了如何摒弃惯常的单一风貌保护的做法,而在历史街区更新中拟定社区与街区风貌双重“保护”的目标,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补丁”式的更新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