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为建立健全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机制,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加强保护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制定并发布了《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试行)》)。《办法(试行)》共31条内容,主要针对世界自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发布《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旨在促进《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并具体为开展下列工作设置相应的程序:①将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②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保存;③世界遗产基金项下提供的国际援助;④调动国家和国际力量为《公约》提供支持。该《操作指南》共分为九个部分。第1部分:引言。阐述了《操作指南》、《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3.
历史城镇类遗产,即"历史城镇与城镇中心",是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附件3中明确定义的一种特定遗产类型,也是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世界遗产全球战略背景下历史城镇类世界遗产发展的全球走势及近30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申报的整体走势,来探讨中国历史城镇类遗产,尤其是海滨及海岛地区历史城镇类遗产的申遗动向和发展机遇。分析表明,全球历史城镇类世界遗产在地域和文化上的分布不平衡状况近年来虽有明显改善,但其根本性改变仍需时日;能直接反映海洋开发与人地关系的海滨及海岛历史城镇类遗产的代表性在亚太区域和国内环境下均有待提升,或可为中国的历史城镇类遗产乃至整个文化/混合遗产的申报提供潜在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深化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认知,依托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的编制实践,结合工业遗产、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和文化景观研究方法,从《世界遗产名录》的分析框架、遗产构成和适用标准3个方面重新审视和提炼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内容构架,提出由生产设施类遗迹、社会生活类遗迹、衍生关联类遗迹3类遗迹组成的遗产构成框架及新的遗产申报策略。研究认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工业“景观”,能够补充《世界遗产名录》亚太地区工业遗产的类型,且在宏大时空视野下,技术发展与社会情境相互交织,形成一系列极富特点的遗产的聚合,呈现出人与自然资源、社会治理、国家运作相融合的区域特征,是世界遗产实践领域具有较高申报潜力的新类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实践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事业方兴未艾,申报热持续升温。论文通过对江西三清山等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的编制实践,针对不同层面认识世界自然遗产的差异,和对申遗前后保护管理规划的差异,提出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体会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松林  宋爽 《园林》2022,(7):28-38
复杂的地理环境、匮乏的资源条件与动荡的历史背景使藏羌交汇区出现了以碉楼为核心的聚落风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视觉冲击力,并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基于风景遗产的视角出发,从环境本底特征、聚居建筑特征、人文景观特征三方面对藏羌交汇区聚落风景遗产的空间特征进行识别与总结,提出9类藏羌聚落遗产的空间要素特征;并依据《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操作指南》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4个维度对其突出普遍价值进行概括凝练,以为藏羌聚落风景遗产正式申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现状。我国已成功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多数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符合的入选标准组合单一,生物多样性类别和地貌景观类别遗产地的数量相对较多,尤其是地貌景观类别世界遗产地中的岩土地貌类型遗产地。未来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应优先考虑申报数量较少的化石产地类型、陨石冲击类型、水体景观类型、构造地貌类型、冰川地貌类型、海岸地貌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还应尽量使申报地符合的入选标准组合更加多样化,同时,保持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的地域平衡性,关注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北部地区、陕甘黄土高原区、华北与东北南部地区的遗产地。  相似文献   

8.
正21世纪,城市迅猛发展、快速扩张,给遗产保护带来巨大冲击,随着周围的空间不断被吞噬、环境不断被破坏,遗产所代表的历史价值日渐剥离。面对此种情况,人们意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以往对遗产保护概念认识的局限性。基于此,遗产保护出现新动向,2005—2019年,《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整体框架出现较大调整,从其发展历程可看出,在全球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遗产保护范围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9.
张青萍 《园林》2024,(2):2-3
<正>自1982年《佛罗伦萨宪章》提出“历史园林”的概念以来,针对园林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一直在持续开展。随着《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修订与实施,以及对园林遗产的保护、修复和价值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独到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园林遗产保护主要针对静态的园林结构及其物质组成,具体涉及保护、修复与监测预警三个方面。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大多数项目侧重于“抢救性保护”,并以地方园林及绿化管理机构为主导,缺少系统性的保护,公众参与相对较少。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园林遗产朝着更加体系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的文化遗产概念,对1977年至今以来不同版本的《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修订过程进行研究,分4个历史时期梳理了突出的普遍价值概念、评价标准、真实性和完整性条件、特殊类型遗产列入导则的主要变化,分析了标准修订的进步与局限,归纳了导致标准修...  相似文献   

11.
彭华 《风景园林》2012,(1):63-67
2010年8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了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在中国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丹霞地貌获得了国际认可,填补了世界遗产在地貌类型上的空白.在中国丹霞申报阶段,规划提出6省组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委...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申报,是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国第一个成功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案例,五台山的申报过程为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与研究提供了很多线索,尤其在突出普遍价值的认识及其保护管理方面,更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经过申报前后对遗产价值标准的对比研究及对保护管理的重新思考,认识到文化景观必须将自然、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和保护,尤其要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机制,重视其中活态遗产的保护和展示。  相似文献   

13.
张柔然  陈淑妍  陈欣  何昉 《中国园林》2022,38(10):50-55
中国风景园林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国内层面对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大意义,从国际层面能够呼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遗产融合。从梳理中国风景园林的相关文献出发,参考已申报成功的国内外案例经验,分析申报原则和标准,从中国风景园林哲学理念和造园技法两大方面探索申报非遗的可行性,并提出申遗策略。申报非遗的关键是梳理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5个非遗类型的相关证据,并按照《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业务指南》完善现有保护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帆  王毅 《风景园林》2014,(2):122-125
世界遗产的遗产区和缓冲区承载和保护了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OUV),在实践中,各遗产地出于各种原因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遗产地的边界调整申请。而从2005年开始,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正式对世界遗产的边界微调做出了规定。通过系统梳理世界遗产委员会2006年至2011年六届会议中审议的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案例(如日本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等),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探讨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的技术和社会原因及条件,为我国的文化遗产边界管理总结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分析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方面的入选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从保护对象、地理分布、保护形式和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mid 1990s Management Plans have been prepared for most UK World Heritage Sites. Such Plans are distinctive in the fully integrated approach they take to ensuring conservation for a variety of differing World Heritage Sites. Some Plans were prepared ‘late’ for World Heritage Sites already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n the mid 1980s and others formed part of the nomination documents required by UNESCO. Many candidate or recently nominated sites include complex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townscapes. The essential principle that underlies a good World Heritage Management Plan is that its policies and objectives for the future must be drawn from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the site and the potential changes that might occur ther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preparing Management Plans for six UK World Heritage Site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this paper sets out the lessons learned and highlights the emergence of good practice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mid 1990s Management Plans have been prepared for most UK World Heritage Sites. Such Plans are distinctive in the fully integrated approach they take to ensuring conservation for a variety of differing World Heritage Sites. Some Plans were prepared 'late' for World Heritage Sites already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n the mid 1980s and others formed part of the nomination documents required by UNESCO. Many candidate or recently nominated sites include complex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townscapes. The essential principle that underlies a good World Heritage Management Plan is that its policies and objectives for the future must be drawn from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the site and the potential changes that might occur ther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preparing Management Plans for six UK World Heritage Site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this paper sets out the lessons learned and highlights the emergence of good practice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view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olutions in the history of the 1972 UNESCO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name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n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categories.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currently covers 812 sites in 137 countries and is with 181 States Parties the most universal international legal instrument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Among the 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53 sites are recognized cultural landscapes focusing on the outsta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ir environment. The paper further explains key case studies from World Heritage cultural landscapes from all regions of the world and highlights the innovations in the Convention's implementation through the landscape approach,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properties involving local communities and indigenous people. The paper also outlines links to other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Conventions and concludes with a future outlook of the landscape program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