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城乡空间统筹下的厦门农村发展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唯山 《规划师》2007,23(2):8-11
城乡统筹及城乡空间整体规划是城市和农村"双赢"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解决好农村建设发展问题,应当关注农村的主动城市化和被动城市化两种模式.厦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根据"以城带乡统筹规划"的基本思路,对城乡空间发展进行统筹布置,强调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农村发展实行整体规划,采取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的农村空间发展模式,实施农村"金包银"等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城乡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着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县域范围内城乡空间结构变化更为突出;同时关注城乡空间发展的演变进程,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发展趋势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当前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城乡空间发展趋势下,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的最佳效率匹配,是解决城乡空间发展失衡的新视角.因此文章从空间效率视角审视县域城乡空间,通过梳理城乡空间效率体系,重构“人居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城乡空间”,探讨在县域范围内产业—人居—生态空间的最优匹配模式,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模式,最终建构从“企业联动—产业循环—产业空间—人居空间—城乡空间”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合理的产业格局、空间发展模式,促进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等促使城市居住空问产生分异.城市居住空间整合是目前城市住区开发建设需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就旧住区、单位住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住区的空间再造与整合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城乡空间整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的现实课题。在我国,城市以外的乡村无论是人口还是地域均占主导,长期实行的"城市偏向"体制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差距,形成了日益突显的乡村衰退现象,并对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了负面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空间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田莉  陶然 《城市规划》2019,43(9):53-60
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对住房市场和城乡空间分异的影响,提出以集体土地进入城市租赁住房市场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搭建在中国主要人口流入地城市加快培育市场化定价的租赁住房体系,并进而建立城乡转型发展的整体制度框架.通过市场化手段,为流动人口和城市“夹心层”居民提供可支付的体面租赁住房,同时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利用效率,提升环境品质,最终实现土地更有效率利用基础上的人口完全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张沛  杨欢  张中华 《华中建筑》2013,(10):85-88
城乡一体化即城与乡共同促进、共同发展,要求摒弃以往的“城市中心”发展论,更多关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联系.乡村空间是城乡空间中的“弱势空间”,以往的研究大多重“城”轻“乡”.该文立足乡村空间发展,研究乡村空间的特征、空间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解读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过程,探讨西部乡村地区凭借外部推动力激发内部自生长力的发展模式,试图搭建城乡互动平台,提出西部乡村地区双向螺旋式发展模式,最后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乐都县乡村地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人地关系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辽河入海口城市——盘锦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百年来盘锦城乡生产、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格局演变。依据盘锦城市发展特征。总结其整体城乡空间格局的演进规律,揭示人地关系的作用机制。提出盘锦未来人地协调的空间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当代盘锦城市转型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杭州正经历由投资和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型,并且这种转型已经对城市体系与城乡空间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创新空间正在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边缘集聚、廊道集聚特征明显;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加强,人口分布格局趋于扁平和均衡;城乡空间职能体系趋于扁平化、网络化等等.在此背景下,结合新一轮杭州市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了基于网络空间和创新驱动视角下市域发展转型的规划战略思考.其基本判断是,未来应更加关注城市在全球网络中的特色作用、更加关注城镇空间发展的扁平化与网络化趋势、更加关注创新活动的空间组织及未来需求,以及更加关注区域生态环境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灿 《山西建筑》2010,36(8):14-16
结合“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宏观背景及我国城市增长的外在动力,介绍了低碳型交通与城乡空间形态演化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城乡空间发展措施,指出城乡空间开发应倡导低碳型交通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涵义及特征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涵义 城乡协调发展是对城乡关系状态的一种描述.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城乡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先后经历了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和城乡融合三个阶段.19世纪末科学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人们通过对经济、资源、空间、制度等的"规划"干预城乡发展时序,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城乡关系走向融合.在此,本文把城市与乡村处于互动发展、共同进步的状态界定为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出现高速低效、整体结构失衡、整体容量控制失效的问题,城市增长边界作为城市增长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本文立足于城市增长边界在我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典型发达国家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分析,试追溯城市增长边界基本内涵,对城市增长边界与我国现有空间管制工具——"三区四线"、"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开发边界"的关系进行辨析。提出我国城市增长边界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原则,体现"底线"思维和城市最终远景规模特征的"永久性"城市增长边界,和基于"分期规划"的理念,体现城市阶段性发展特征的、保证过程紧凑的"阶段性"城市增长边界。最终通过对国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施需要结合切实有效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平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日本城市过去46年城市综合管廊开发、城市发展数据,揭示了日本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与城市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地价指数之间的内涵关系,得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发量与城市人口密度之间存在较强负相关性;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与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地价指数与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从本质上说明了城市发展对于城市综合管廊开发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利用城市综合管廊与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与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量化模型,该模型预测结果可以作为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开发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文化重建复兴旧城街区的城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苑 《华中建筑》2006,24(12):65-68
文化重建是最近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师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可通过发展或强化一个地区或者那里的人们的特性来恢复或者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本文探讨了城市设计是旧城复兴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着重阐述了城市文化街区的特征,并且总结了以文化重建为目的的城市设计要点,最后分析了四川省都江堰市浦阳镇历史街区改造的实例.建议采用整体城市重建的办法,提高成功机率,通过制定政策使文化策略成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设计的组织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文化重建复兴旧城街区的城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苑 《规划师》2007,23(1):28-31
文化重建是最近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师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之一.文化重建的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或强化一个地区或者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的特性来恢复或者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城市设计是旧城复兴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以文化重建为目的的城市设计要想提高成功的几率,就要采用整体城市重建的办法,通过制定政策使文化重建策略成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设计的组织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国外城市经营理念的考察与借鉴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张蔚文  徐建春 《城市规划》2002,26(11):33-37
考察了国外城市经营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经营的整体特性特征、城市经营的参与者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并提出了国外城市经营理论 ,在如下几方面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在城市经营的内涵方面 ,提出城市经营是一个战略性的框架和任务 ,也是一个整合众多城市资源并使其得到优化配置的过程 ,城市经营的目标是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 ,而非单纯的利润最大化 ;在城市经营与城市化的关系方面 ,提出正确处理城市经营与城市化的关系的实质是要确立城市经营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在城市经营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方面 ,提出政府干预要在市场与政府不同组合之间以及资源配置的各种方式上进行选择 ,实际上是对城市经营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从城市空间的结构、景观、功能、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两者的互动关联,并初步建构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互动关系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focuses on urban discourses as powerful instruments intertwined with the dialectic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First, three dominant contemporary urban discourses developed in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are scrutinized on their inclusiveness of families and daily family life. The attractive city, the creative city and the city as an emancipation machine are examples of urban discourses communicated top-down via reports, debates and media atten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three discourses do not address families as urban citizens nor the very notion of reproduction and its daily manifestation. The exclusionary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urban discourses does not only result in a neglect of urban families, it also legitimates non-intervention when it comes to family issues. This conclusion activated the search for an alternative discourse as expand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This alternative discourse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bottom-up and is rooted in the day-to-day experiences of urban families themselves. It is a refined discourse, with interrelated geographical scales including the city as a whole, the neighbourhood, the street and the home. This is a city that integrates—as families themselves do—the different domains of life. The city is appreciated for its qualities of proximity, the neighbourhood for its ethnically mixed children’s domains, the street as an urban haven and the house as the place that accommodates private life for each member of the family. This alternative discourse is called the balanced city. The empirical basis is drawn from middle-class urban families in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相似文献   

18.
林广思 《城市规划》2013,37(5):80-84
城市绿地统计存在多种方式。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国家园林城市遥感调查与测试、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中的城市绿地分类、城市地域和人口统计、城市绿地指标计算方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上述3种工作中的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重要指标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其原因是在统计中各系统对于部分城市绿地基本属性的认识不一致,以及统计精度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19.
徐欣宏 《南方建筑》2006,(1):115-118
本文主要以湖州市南浔区新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探讨了在当今城市水系不断衰退和城市特色不断丧失的背景下城市水系与城市特色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城市水系方面传承江南地区城市特色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松 《山西建筑》2012,38(13):16-18
以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案例,通过对城市结构和城市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山、水、园、城"四个角度等进行论证,提出编制城市总体城市设计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结合与应用,以期指导今后同类城市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