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直流滤波器电容器的直流局部放电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葛州坝换流站直流滤波器电容器的损坏事故分析,进行了电容器常温和高温状态,直流电压作用下的局部放电试验。在常温和高温状态下,分别用双臂式抗干扰回路,和微窗口电路,有效地抑制了外部干扰。测量结果表明,电容器在高温状态下的直流局部放电量较常温下没有显著增加。文中还对电容器直流局部放电测量时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5.
典型缺陷的直流局部放电波形测量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直流局部放电特性,在直流下分别测量了气隙、表面和电晕放电模型的局部放电,比较3种模型的放电脉冲波形和直流电压施加不同阶段的放电情况,并从放电机理角度分析了直流电压施加不同阶段局部放电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放电模型的直流局部放电能量分布频段多<10 MHz,放电脉冲波形与频谱分析图存在区别,可以此分辨3种放电类型。气隙放电模型在直流电压移除后,因空间电荷作用,绝缘介质中存在较强的内电场会引起较多的反极性放电;而表面放电模型与电晕放电模型在直流电压移除后无此现象。 相似文献
6.
7.
膜纸复合储能电容器的直流局部放电信号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检测系统提取直流局部放电(DCPD)信号后,须进一步处理,从而准确判断缺陷状况.描述直流局部放电信号的基本参数是放电量q及放电发生时刻t,通过对膜纸复合储能电容器进行直流局部放电检测,比较了含有不同人工缺陷的电容器的基于△t方法的二维统计分布图及指纹谱图;研究了不同寿命阶段储能电容器的q-n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基于△t方法的特征谱图能用于区分电容器缺陷类型;不同电容器在老化阶段的q-n曲线变化规律并不一致,说明该曲线难以表征电容器的老化进程.最后,提出采用△t方法来表征电容器绝缘的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9.
10.
为了配合葛洲坝换流站直流滤波器电容器的损坏事故分析,进行了电容器在常温和高温下的直流局部收电试验。在常温状态下,采用脉冲极性鉴别原理,利用双臂式抗干扰回路;在高温状态下,利用微窗口电路,并采用多种抗干扰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外部干扰。测量结果表明,电容器在高温下的直流局郎放电最较常温下并没有显著增加。还对电容器直流局郎放电测量时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基于局部放电统计参量的脉冲电压下绝缘老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针对匝间和对地绝缘电磁线在脉冲电压下老化后的局部放电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老化时间的局部放电相位相关分析,在高频脉冲电压下老化后放电次数相位分布出现明显的"放电丛"现象,并通过工频老化后的局部放电结果对此加以证实.通过两种不同电磁线老化特征对比,匝间绝缘和对地绝缘呈现不同的放电特征,匝间主要以内部气隙放电为主,而对地绝缘电磁线则以槽放电为主.此外,测量和分析了局部放电统计参量(如偏斜度、峭度、不对称度等)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平均放电量的偏斜度和老化时间有着一定联系.为更深入地研究脉冲电压下绝缘老化机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国内外一些研究和实际运行经验发现,已通过工频局部放电检测的不少GIS试品在投入运行后不久依然出现绝缘类故障,因此针对GIS设备提出进行冲击耐受试验及其局部放电检测,以及时发现内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在充分调研现场GIS冲击耐压试验及其局部放电检测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GIS设备冲击耐受试验条件,设计了一套便于现场试验时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利用该装置对800kV断路器和750kV变电站GIS组进行了冲击耐压试验下局放检测,并对现场检测的抗干扰措施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证明了GIS冲击电压下局部放电检测的可行性,及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