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食粽子补身     
据史载,我国约从晋代开始改用菰叶(即茭白)包粽子,并始称粽子为“角黍”.如晋代周处《风土记》说:“仲夏端五,烹骛角黍.端,始也,谓五月五日也,又以  相似文献   

2.
《美食》2015,(6)
<正>端午至粽香飘又是一年端午到,吃粽子、点雄黄、赛龙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端午味道。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飘浮,把人的思绪又一次带回汨罗江边……缅怀屈原,细数端午传统食俗。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从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来看,粽子具有清热解暑、  相似文献   

3.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瑞午节有专门的“节物”,诸如百余、艾花、银色鼓儿、画扇等。其中还包括端午食品,如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喜蒲、木瓜等。这几种食物是北宋大众化的所谓端午“节物食品”。另外,开封市民还在端午那天,将桃、柳、葵花、蒲叶等铺在门首,同时用粽子、五色水团(一种类似汤圆的水煮食品)和东酒招待客人,因这些食物是宋代端午节“士庶递相宴赏”之物,有辟邪除瘟疾之意。开封市民端午那天另有吃“端午果”的食俗。推《岁时荣记》记载说,都市人用喜蒲、生姜、杏、梅、李、紫苏等切成丝,放入盐晒干,时…  相似文献   

4.
《烹调知识》(1993年第六期)刊出《五月端午话粽子》,文中提到:“嘉兴粽子当排‘五芳斋’五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这一说法未免有些宠爱,今补述之。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有个叫冯昌年的人在嘉兴开了一爿“五芳斋粽子店”,由于质价廉,生意  相似文献   

5.
粽子小话     
粽子,又叫角黍、餐筒、裹蒸、不落荚等,是古代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纪念诗人屈原的祭祀物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端午  相似文献   

6.
粽子快乐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这一天,母亲们都会忙着把刚出锅的粽子上门分送给亲朋邻里品尝,有时还相互夸奖自制粽子的形式和美味.可惜这景象在今日已不复存在,而现在的礼尚往来也似乎失去了从前的味道.后来有一次,在偶然翻阅《南齐书》时,见其中有记载:粽子,在南北朝时,一度被奉为外交礼品,我也才知道,那个时候人们就开始搞"粽子外交"了. 那时候的端午节,各家各户的门上都挂着新鲜菖蒲,听大人们说——是用来辟邪的,等菖蒲风干后,还可用来熬水洗澡,让人一年不生疮并保佑平安.其实,古人对端午节的忌讳还要多,比如《酉阳杂俎》记有:端午忌选房和上房顶;《帝京岁时纪胜》记有:端午忌到水边汲水;《抱朴子》记有:端午忌出远门或夫妻同房;《荆楚发时记》则记有:五月,俗称恶月,五月五日尤甚.  相似文献   

7.
葵黄榴红麦浪滚,艾青栀白茉莉香;樱桃红,芭樵绿,瓜果飘香夏风习,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来到了.今年的端午节是国家安排休假的第一年,因此特别有纪念意义!端午节吃粽子是老幼皆知的传统食俗.我国端午节吃粽子,距今至少已有1 700多年的历史一"仲夏端午,烹骛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据<辞海>解释,骛者,鸭也:角黍,粽子.  相似文献   

8.
年年端午话粽子,却说有一种特殊的粽子——西安蜂蜜凉棕子,始自唐朝,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号称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粽子。 据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中记载"瘐家粽子,白莹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间,它就是当时盛行一时的"烧尾宴"上的一道佳肴。那时叫"赐绯含香粽",俗称"蜜淋",意思是给凉粽子淋上蜂蜜,并载于唐韦巨源的《食谱》。  相似文献   

9.
糯米个食馀波 糯米做的小食还有粽子。晋人周处《风土记》说:“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做法与今大体相同。其相异者,今用糯米,裹以箬叶,或以石灰浸汁,取其碱性,易煮烂熟,端午吃了,夏至就不吃了。 同糯米有关系的食品还有糗,就是炒米粉和炒面粉,《说文解字》以“熬米麦也”释之。熬即炒也。本属行旅干粮,承平岁月变成小食。炒面粉以沸水冲之,搅成糊状,放红糖吃。旧时成都呼名茶汤,其实既不用茶,亦不见汤,属儿童的小食。提而高之,加入炒糯米粉、炒黄豆粉、炒黑豆…  相似文献   

10.
粽子本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节令食品。由于其香气诱人,别有一番可口滋味,现已成为人们平时爱吃的一种美味又实惠的点心。因此,粽子如今在我国不少地方常年都有供应,甚至进入了现代超市。 殊不知,粽子之所以香气诱人,还得归功于包裹粽子的箬叶。 《本草纲目·谷部四》中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这里简明地解释了“粽子”,并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1.
话说粽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粽子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古代,不但端午节吃粽子,就连夏至、春节也吃粽子,春秋时,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故当时就有“角黍”之称;晋代,开始出现米以外的加料粽;南北朝时出现“杂粽”;唐朝的粽子,已经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上的美味食品;到宋代,有了“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粽子有馅,也始于宋代,且粽馅更为丰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便有了火腿粽子……  相似文献   

12.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午日节、艾节等,端是开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端午节除划龙舟、挂艾叶、喝草蒲酒外,还有吃粽子的传统习俗。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日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蚊龙也。”对粽子的原料、形状与由来作了精当的描述。在我国,每逢端午,大江南北呈现出龙舟竞快和草蒲酒飘香的节日气氛。对于食粽,历代诗人多有吟咏,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唐代诗人郑…  相似文献   

13.
广东晒黄烟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广东植烟简史广东是我国栽培烟草较早的省份之一,早在明万历年间即开始有烟草种植。据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记载:“烟草自古未闻,近自万历(1573—1620)时,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地土皆种植之”。广东《嘉应州志》记载:“粵中有仁草,一日八角草,一日金丝烟,治验亦多,其性辛散,食其气、令人醉。一日酒草,其种得之大西洋”。济宁进士杨士聪《玉堂荟记》中记有:“烟自天启末(162O—1627)调广兵乃渐有之”。可见其传播多出于广东。随着烟草之传播,明末清初历届统治者三令五申禁烟,因之在近百年左右的时间,烟草是处于停滞状态的,公元1636—1641年崇祯先  相似文献   

14.
酒城绍兴位于浙江宁绍平原西部 ,它北濒杭州湾 ,南枕会稽山 ,因而曾有“会稽”和“山阴”的称谓。早在春秋时代 ,这里就是越国的都城。秦代古籍《吕氏春秋》有“越王之栖于会稽也 ,有酒投江 ,民饮其流而战气百倍”的记载。能“把酒投江”可见当时酿酒之盛。南北朝时以产甜酒闻名 ,南朝梁元帝萧绎 (公元 50 8~ 554年 )在《金楼子》中 ,回忆过幼年时“银瓯贮酒”的往事。入唐改称越州 ,“越酒”载入《酒经》成为贡品。从南宋绍兴元年 (公元1131年 )起宋高宗以自己的年号将越州易名为“绍兴”。据《西溪丛语》记载 ,当时城内的轩亭有一座临街…  相似文献   

15.
粽子是我国特产,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它是用箬叶、苇叶或荷叶等包裹糯米扎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蒸、煮而成的食品。晋朝刘义庆《世说》云:“周时,楚屈原以忠被说,见疏于怀王,遂投汩罗以死。后人吊之,因以五色丝角黍(粽子)于节日投江以祭之。”现今粽子全国各地均有生产,以南方为最多。各具地方风味,形态有锥形、三角形、菱角形、枕形等。品种有肉粽、豆沙粽、莲蓉粽、赤豆粽、碱水粽、裹蒸粽、迷你粽等等。常年生产,旺销于端午节前后。上海粽子呈枕形,也称枕头粽。(图1)用料讲究,形状美观,包裹均匀,糯而不烂。鲜肉粽肥而不腻,肉嫩香鲜,豆沙粽馅心细腻,米粒软糯,是上海的传统风味小吃。别具一格,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6.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阳节,端阳节的粽子是人们十分喜爱的节日食品。关于粽子名称的来历,在西晋人周处所写的《风土记》中已有记载。在当时,粽子并不是节日食品,仅仅是民间普通的食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逐渐成为端阳节的应节食品。每到端阳节前,唐都城长安街市市场就有专卖粽子的店铺。这时的粽子在制作和外形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据史书记载,有黄似金的黄粘米粽;有白似玉的白糯米粽。有的粽子里面夹有各种果仁;有的除用芦苇叶、竹叶包裹外,还用各种丝线和草索捆扎成锥形、菱形、白索形。这些精工制作的粽子,历来备受宫廷帝王的珍视。唐玄宗在品尝了宫廷粽子后,被其色、香、味、形所吸引,吟出了“四射  相似文献   

17.
展华 《饮食科学》2005,(6):46-46
“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这是台湾民间的一道食品谜语,谜底便是台湾街市一年四季都飘溢殊香的粽子。的确,粽子在台湾已不单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而是街市巷口终年不断的乡土小吃。有的食客上茶楼饭馆,一杯清茶或一瓶啤酒,加上三两个粽子,就美美地解决了一餐。到了端午节,台湾粽子之多之奇则达到高峰期。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与吃粽子有关的俗谚,如“未吃端午粽,破裘不敢放”,“食过五月粽,寒衣才收藏”,意思是粽子一出现,时序便转入夏令。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开元杂报》是“开元”时期出现过的报纸。“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在历史上相当于公元713—741年,《开元杂报》的记载是我国有关报纸出现的重要早期记载之一。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唐代文人孙樵(835—900)于大中五年(851)写的《读开元杂报》。孙樵字可之,关东人,大中九年(855)进士,授中书舍人,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随僖宗入岐陇,授职方员外郎,赐紫  相似文献   

19.
粽子     
《福建轻纺》2012,(6):F0002-F0002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棕”,直到现在的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相似文献   

20.
正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土记》中有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意指五月开始的第一个五日。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赋诗词抒胸臆,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脍炙人口的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