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温度和pH值对羟基磷灰石粉体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液相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羟基磷灰石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粉体纯度较高,随着温度的增加其晶化程度增加,当pH值等于4.5,9和12.4时,制备的粉体分别为β-Ca2P2O7,HA+β-TCP和HA.TEM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沉淀颗粒形态呈针状或条状,其直径约10~20nm,长约100~200nm,当羟基磷灰石粉体加热至900℃时,颗粒发生团聚,晶粒长大,其尺寸约为200~400nm.  相似文献   

2.
模拟体液法制备纳米级羟基磷灰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其中一种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用模拟体液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在此实验过程中,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羟基磷灰石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备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浓度为15SBF,反应时间为10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微观形貌为球形颗粒,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  相似文献   

3.
实验通过酸碱中和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考察了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和反应溶剂体系等不同工艺条件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的粒度分布、反应收率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球磨工序不影响粉体的粒度分布;分散剂可以有效改善粉体粒度的分布;综合考虑羟基磷灰石粉体的粒度、反应收率和反应效率,确定酸碱中和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60℃、陈化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4.
采用均相共沉淀法直接合成了高纯度羟基磷灰石粉体,通过改变反应物加入方式和反应时间调控粉体形貌和组成,分析了体系pH值对产物纯度的影响;以硅溶胶为粘结剂、尿素为造孔剂,室温下压制成型,高温烧结制备了孔隙度高、力学性能良好的多孔羟基磷灰石块体,考察了粉体粒径、造孔剂含量对孔隙度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粉有利于块体成型,随造孔剂含量增加,块体密度减小、孔隙度增加,当羟基磷灰石与尿素质量比为1.5:1时,孔隙度达69%,抗压强度达8 MPa,满足义眼台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原位合成制备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粉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浓酸氧化处理,然后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粉体,并对氧化处理前后的碳纳米管及所得复合粉体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检测.实验表明:经过浓硝酸氧化处理之后,多壁碳纳米管的端口被打开并在缺陷处引入大量的羟基与羧基,这是原位合成复合材料的基础;所得复合粉体中仅有碳管和羟基磷灰石两种物相,其中纳米级的短棒状羟基磷灰石均匀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了较强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6.
化学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粉体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这种方法得到的羟基磷灰石粉体极易团聚,限制了羟基磷灰石的广泛使用.本文研究了在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合成过程中不同干燥方法对粉体团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箱干燥得到的粉体团聚较严重,微波干燥使粉体的团聚程度有所减轻,冷冻干燥可有效地减弱粉体的团聚,所得到的粉体比表面积较高.同时,本文还讨论了粉体在干燥过程中团聚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用兽骨经过焚烧得到天然羟基磷灰石,采用超细粉碎法制备了亚微米羟基磷灰石粉体.进行了制备工艺的优化,同时结合SEM,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获得的粉体进行了组分、颗粒尺度分布和微观形态分析.采用固相烧结技术制备天然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确定了烧结工艺参数,即烧结温度1 350℃,烧结时间4h,并对制备的生物陶瓷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利用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及SEM对生物陶瓷样品的晶相组成、化学组成、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湿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对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锭为先驱体,在水及水-乙醇两种体系下采用温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溶剂体系,反应温度,凝胶清洗用剂及洗滤次数对所得的粉体粉度有较大的影响,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备出了粒度为20-50nm的羟基磷灰石的超细粉体。  相似文献   

9.
李洋  冉旭  苟立  冉均国 《化工进展》2007,26(10):1466-1469
以SrCl2、Ca(NO3)2和(NH4)2HPO4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合成了掺锶羟基磷灰石。对制备的SrHAP进行元素含量分析,采用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粉体产物的粒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法可以制备出元素组成接近原料计算化学计量比的掺锶羟基磷灰石;采用微波法可以快速得到结晶性好的SrHAP;掺锶量对微波合成的SrHAP的结构有显著影响;微波法比常规方法制备出的SrHAP粉体的粒度小。  相似文献   

10.
《陶瓷》2020,(2)
羟基磷灰石(HA、HA/TCP和TCP)的组成接近于生物体骨质的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但以往的研究仅局限于其合成工艺及其制品的烧结工艺等方面,有关羟基磷灰石粉体表面的电动特性的研究则甚少。羟基磷灰石粉体表面的电动特性主要表现在其Zeta电位的变化上,影响羟基磷灰石粉体表面的Zeta电位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分散剂种类、溶液中的离子强度、烧结过程导致的粉体晶粒结构差异等。笔者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羟基磷灰石粉体在水中的Zeta电位变化,探讨了各种因素对粉体电动特性的影响。希望能通过羟基磷灰石粉体表面Zeta电位探讨体系的优选分散条件和烧结过程对羟基磷灰石表面电位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生物活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工程计算软件EES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循环主要状态点的热力参数和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最佳蒸发温度,分析了地热流体干度、地热流体初温、冷凝温度和工质对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的影响。在同种工质的情况下,地热流体干度、温度升高,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随之升高;冷凝温度升高,最佳蒸发温度升高,但系统净输出电功降低。对于不同工质,地热流体温度为80~120℃时,R601和R134a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基本相同;地热流体温度大于120℃时,R134a不存在最佳蒸发温度,系统净输出电功R134a高于R601。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硫酸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过程中成胶温度和老化温度对拟薄水铝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胶温度和老化温度对拟薄水铝石的影响较大,在实验考察范围内,随着成胶温度和老化温度的升高,拟薄水铝石的晶粒、最可几孔径和结晶度逐渐增大,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成胶温度的升高,孔容逐渐增大,而随着老化温度的升高,孔容则是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3.
王岗  赵耀华  全贞花  王宏燕 《化工进展》2019,38(5):2123-2131
搭建了平板热管测试实验台,对不同充液率下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以最佳充液率的热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热功率、冷却水温及冷却水流速对热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充液率为20%和30%时热管在各加热功率下展现了良好的性能,最小热阻为0.18℃/W和0.19℃/W,热导率为8158W/(m·℃)和8540W/(m·℃)。由于沸腾换热滞后性,相较于功率增加,功率减少时热管性能更优,同等加热功率条件下蒸发段温度更低。功率增加和功率减少对热管蒸发段热阻影响较大,而冷凝段热阻几乎不受影响。当冷却水温为17℃和22℃时,热管蒸发段温度比冷却水温为7℃和12℃时蒸发段温度低2℃左右。相较于冷却水温22℃时,冷却水温为17℃时热管蒸发段温度能更快达到稳定值。冷却水流速影响蒸发段温度及达到稳定运行的时间,实验表明热管工作的最佳冷却水流速为5.81g/s。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wetted pharmaceutical powder samples dried in an experimental microwave system were monitored. In general,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consisted of three distinct stages: short preheating stage, constant temperature period, and decreasing temperature phase. Approaching the end of the constant rate period, a local maximum in the temperature curve was observ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profile was observed to be material dependent, with the dielectric, phys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powder and solvent being contributory factors. The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dependent on bed dimensions (surface area and depth), with an increase in surface area and decrease in depth providing lower product temperatures.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remained lower than the center temperature throughout the drying process, with the differential through the sample depth increasing on reducing the moisture content. A nonunifor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developed across the sample cross section. Sample agitation was found to aid temperature leveling.  相似文献   

15.
石蜡油与去离子水按多种比例混合形成异质液滴,放置在金属基板表面,在外加不均匀温度场作用下进行热毛细迁移,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温度梯度驱动液滴从高温区迁移至低温区过程中液滴的形态,建立了理论模型. 结果表明,异质液滴的接触角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润湿性增强;异质液滴的迁移速度随粘度增加而减小,随温度梯度增加而增加,不同粘度下的速度差随温度梯度增大而增大,迁移速度随时间增加迅速降低,后缓慢减小到趋于0. 推导了迁移速度与Marangoni数Ma的关系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迁移速度随Ma增加而显著增加,Ma越大,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匹配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韩军  任兴碧  官锐  胡胜  熊亮萍 《化工学报》2009,60(Z1):68-72
采用Ni-Rh/Al2O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考察了Ni-Rh/Al2O3催化剂对甲烷的氢氘交换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进料组成不变的条件下,当温度低于692K时,甲烷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升高,当温度高于692K时,甲烷的转化率不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当温度低于692K时,甲烷的转化率随反应物流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当温度高于692K时,甲烷的转化率基本不随温度和反应物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反应物总流量不变的条件下,当HD/CH4流量比为1.1~2.5时,甲烷的转化率随着HD/CH4流量比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徐鹏  陈华鑫  韩瑞民  弥海晨 《硅酸盐通报》2017,36(12):4188-4192
基于沥青路面服役温度域,从高温、中温、常温、低温四个影响沥青服役性能的温度区间,对比了CA70、CA90彩色沥青和A70、A90道路石油沥青的感温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服役温度域内,沥青的感温性不同;相比道路石油沥青,彩色沥青的低温域范围区间不同,感温性变化较大,但随着温度域向高温域变化,感温性逐渐稳定.现有的单一感温性指标不能完全代表沥青在整个服役温度域内的感温性变化,建议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评价指标与沥青的不同服役温度域挂钩.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砌体结构温度裂缝机理,对一砌体结构墙体与屋面板的温度场进行了实测,得到了砌体结构墙体与屋面板随时间的温度分布,给出了砌体结构建筑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在实测温度场的基础上,用有限元法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温度应力分析,并给出了考虑干缩影响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为控制砌体结构温度裂缝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effect of molding parameters on melt temperature was carried out, in which the melt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with infrared probes. The effect of screw speed, back pressure, shot size, and polymer viscosity on melt temperature during plastication was determined. The melt temperature was not constant during injection, and was found to be as much as 44°C above the barrel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rise results from viscous dissipation during plastication and adiabatic compression during injection. Measured temperatures are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a first order model of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红外测温技术在滚动轮胎表面温度场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庆年  赵子亮  李幼德  李杰  初亮 《轮胎工业》2001,21(12):733-738
介绍了红外测温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滚动轮胎表面温度场测试中的应用。红外测温技术是依据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与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温度测量的,它具有快速、非接触、不破坏被测温度场及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应用双向红外测温系统进行了载重轮胎9.00-2014PR滚动表面温度场分布的测定,其数据表面,轮胎各部位温升大小不同;胎冠最大、胎侧次之、胎圈较小、胎肩最小,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