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苹果干燥加工过程中毒死蜱残留的降解规律,为苹果干燥产品中农药残留风险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阳光干燥对苹果片进行了处理,毒死蜱的残留量使用高效液相质谱检测。同时,利用加工因子(PF)建立了毒死蜱的变化模型,分析了干燥过程中水分的扩散系数和苹果片的复水率。结果 毒死蜱在苹果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是动态的,它的变化复合动力学模型,微波干燥和阳光干燥对毒死蜱的去除率高于热风干燥。毒死蜱的残留量与干燥条件以及农药的理化性质相关。结论 在苹果的工业生产中,推荐采用微波和阳光干燥来处理苹果,以降低毒死蜱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
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量的暴露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美国EPA评估模式,采用我国输日速冻菠菜毒死蜱残留监控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结合我国饮食结构中的菠菜P97.5消费量和平均消费量,以及日本茎叶菜消费量数据,对我国和日本人食用我国输日速冻菠菜中毒死蜱含量进行了基于极值理论的点评估暴露估计。评估结果为我国菠菜中毒死蜱的急性膳食暴露%aPAD为16.2,慢性膳食暴露%cPAD为0.4,日本茎叶菜慢性膳食暴露%cPAD为0.4,均小于100,表明日本消费我国速冻菠菜的人群都不属于优先管理对象,食用正常渠道的菠菜应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毒死蜱是我国最主要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广谱、低毒、高效等优点,但对人类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因此,发展快速、简易、准确测定食品中毒死蜱残留量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毒死蜱残留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液液微萃取法、固相萃取法、Qu ECh ERS法,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最后本文对食品中毒死蜱残留量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甲基毒死蜱的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使用乙腈萃取样品, 经中性氧化铝柱去除杂质, VF-5毛细管柱分离, 气相色谱仪定量分析甲基毒死蜱在大豆中的残留量。同时, 与SN/T 2324-2009中的方法进行对比, 考察了本方法的线性、回收率、精密度、重现性。结果 本方法中甲基毒死蜱在0.15~25.0 μ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 曲线方程为: Y=6.6185X?0.0090, r2=0.99910, 甲基毒死蜱的检出限为0.01 mg/kg, 定量限为0.03 mg/kg, 加标回收率为89.7%~97.0%, 相对标准偏差为1.92%~5.11%。结论 与国标方法对比, 本方法灵敏度高, 定量准确, 具有简单实用、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适合大豆中甲基毒死蜱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全谷物中酚类物质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留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物质。以海南昆仑17号青稞籽粒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蒸制、煮制、炒制、微波、烤制、空气炸锅等六种加工方式对青稞籽粒进行热加工处理,分析加工前后青稞中游离多酚、结合多酚、游离黄酮和结合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青稞多酚和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与未加工相比,其他加工方式所得青稞游离多酚和游离黄酮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炒制外),结合多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均升高。与未加工相比,蒸制和煮制的方式对青稞游离多酚含量的损失高达43.77%和67.85%,炒制使青稞结合黄酮含量增加38.10%。此外,不同加工方式的青稞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清除和抑制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在六种加工方式中,炒制处理青稞游离和结合多酚提取物(5 mg/m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70.01%、54.52%,且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也最高,分别为84.84%、75.70%。因此,炒制处理可较好地保留热加工前全谷物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同时检测香菇毒死蜱和甲氰菊酯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经过乙腈提取,用PSA固相萃取柱净化GC-ECD法同时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回收率为85.5%~103.1%,RSD为2.60%~3.63%,相关系数毒死蜱为0.9997、甲氰菊酯为0.9998,方法检测限毒死蜱为0.004mg/kg、甲氰菊酯为0.007mg/kg。 相似文献
7.
8.
番茄、辣椒、茄子中甲基毒死蜱残留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番茄、辣椒和茄子中甲基毒死蜱残留量进行测定。样品用乙腈提取后,经Carb/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C8液相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甲基毒死蜱残留量的测定可取得满意的结果。该方法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7%~92.4%,相对标准偏差为1.1%~4.6%;蔬菜中甲基毒死蜱检出下限为0.02mg/kg。 相似文献
9.
紫色马铃薯富含花青素、绿原酸等多酚类物质,是价格低廉、取材广泛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为探明加工方式对紫色马铃薯中酚类物质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留抗氧化活性物质,以3个紫色马铃薯品系和白色马铃薯品种‘夏波蒂’为实验材料,采用蒸制、微波和水煮3种加工方式进行处理,分析加工前后紫色马铃薯块茎中花青素、绿原酸、自由态多酚、结合态多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加工方式均导致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的降低;与对照品种‘夏波蒂’相比,蒸制和微波处理后紫色品系马铃薯自由态多酚、结合态多酚、绿原酸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更高,而水煮处理后,除结合态多酚的含量增加外,其余成分的含量均显著降低。因此,微波和蒸制加工可以更好地保留紫色马铃薯中的多酚类物质,从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初步探讨菠菜表面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快速、无损检测新方法。方法 利用本研究自行搭建的拉曼光谱检测系统获取残留不同浓度毒死蜱农药的菠菜光谱曲线, 通过SG-5点平滑减小曲线噪声,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10次多项式拟合法剔除菠菜荧光背景, 并对含有不同浓度毒死蜱农药的菠菜样品拉曼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特征归属为P=S振动的632 cm-1处的拉曼信号可识别菠菜表面毒死蜱农药残留, 其检测限为400 mg/kg, 而且拉曼特征波峰的相对强度与菠菜表面农药残留浓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其相关系数为R2=0.92。结论 拉曼光谱技术有望实现叶片类蔬菜的农药残留的快速、无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套袋模式以及常用清洗方式对梨果中农药残留去除效果。方法 在套袋与不套袋梨树上施用6种农药(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多菌灵、吡虫啉), 采摘期分别取样, 非套袋梨果用4种方式(清水、盐水、苏打水、洗涤精)清洗, 对比套袋与不套袋, 4种方式清洗与不清洗梨果中农药残留量。结果 套袋梨果对比不套袋农药去除率为43%~96%。4种清洗方式相比不清洗的去除率为44%~88%。结论 套袋以及4种清洗方式均能有效去除农药残留, 但存在一定差异, 苏打水清洗去除梨果农药残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常见加工烹调方法对白萝卜中异硫氰酸酯(MTBITC)的影响。方法:以白萝卜为原料,经适当处理后,采用干燥、盐腌、榨制、微波及不同加热烹调方法进行加工,然后破碎,用正己烷提取其中的MTBITC,气相色谱法测定MTBITC的含量。结果:冷冻干燥的白萝卜中MTBITC的保存率可达85.46%,60℃常压干燥只有15.0%;榨制和腌制降低白萝卜中MTBITC的保存率,10%食盐腌制3 d、榨制2 min,保存率分别为72.05%、67.26%。高温长时加热对MTBITC的破坏较大,微波比电磁炉加热的方法要好。结论:加工烹调降低了白萝卜中MTBITC的保存率,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切块越小,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分别对炒制、烤制、微波三种热加工方式下的芝麻酱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分析,以筛选最适宜的芝麻酱热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的区分出三种加工方式制成的芝麻酱,SPME-GC-MS分析得出,芝麻酱的风味物质主要为吡嗪类、醛类、呋喃类、醇类物质,其中吡嗪类物质在微波方式下含量最高达31.09%,炒制和烤制含量分别为:14.97%和24.36%;醛类则在炒制芝麻酱中含量最高达17.17%;此外醇类物质在三种加工方式下含量都较高,均大于30%。研究表明,运用E-nose和SPME-GC-MS能够较好的分析不同热加工方式下芝麻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微波加热制成的芝麻酱主要挥发性香味物质种类和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定气相色谱法测定普通白菜中毒死蜱含量不确定度。方法按照NY/T 761-2008标准中第I部分方法测定普通白菜中毒死蜱含量,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标准溶液、样品称样量,量筒移取乙腈溶剂的体积、方法重复性和方法回收率等8个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气相色谱法测定普通白菜中毒死蜱含量结果报告为(0.013±0.00064) mg/kg(k=2)。结论在整个测试实验中,仪器测试、标准溶液和方法回收率是影响测试结果不确定度的3个主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力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毒死蜱在茶园的使用安全性。方法采用室内检测和田间试验方法,对45%毒死蜱乳油在茶叶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研究。样品采用含体积分数1%乙酸的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测定。结果在0.005~2.0 mg/L范围内,毒死蜱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0;添加浓度为0.01、0.2和1 mg/kg时,毒死蜱在茶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7%~110.7%,RSD小于10%,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003 mg/kg、0.01 mg/kg。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540~1080 g/hm2时,毒死蜱在茶叶上的残留量与施药剂量密切相关,施药后初期残留量迅速降低,而后平缓下降,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半衰期为3.78 d~4.16 d,施药后21 d,残留量小于0.1 mg/kg。结论毒死蜱为适于在茶园使用的农药品种,参照欧盟茶叶上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45%毒死蜱乳油按常规方法喷雾,制剂有效成分用量不超过1080 g/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大于21 d,在茶叶上的残留是安全的。但由于毒死蜱在茶树上尚未登记,因此不建议在茶园中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