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提取油脂之后的茶叶籽粕为原料,研究从茶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工艺,对提取工艺中液料比、乙醇浓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以考察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利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RSM)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4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同时对各因素和因素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从而确定茶叶籽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1、乙醇浓度64%、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1.25h。实际得率为6.43%。优化后工艺茶多糖浸出得率高、安全可靠,可为茶多糖在食品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唐晓丹  张伟  丛景香  王绍艳 《食品科技》2011,(3):155-158,163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对黄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Sevage法除蛋白,乙醇反复沉淀,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蘑多糖。结果表明: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及料液比;黄蘑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5,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蘑多糖提取率为30.48%。纯化后的多糖含量为91%,分子量约为104356。  相似文献   

3.
利用酸性热水浸提法提取杨桃多糖,通过研究影响杨桃多糖提取率的4个因素: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定了杨桃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是:料液比为1∶4(体积比),浸提时间是3 h,提取温度是80℃,提取次数3次,各因素影响杨桃多糖提取率的次序是: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提取次数。杨桃多糖的最佳的纯化工艺是:用无水乙醇沉淀多糖(多糖液与乙醇的体积比是1∶5),活性炭脱色,Savage法脱蛋白。最后用透析袋进行透析得到灰白色粉末状的杨桃多糖。杨桃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杨桃多糖的浓度增大而增大。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最高可达51.49%。当杨桃多糖的浓度达到一定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受杨桃多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山榛蘑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山榛蘑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确定影响山榛蘑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分别是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和浸提温度。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25,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5h,浸提次数3次,多糖得率达4.81%。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热水浸提法提取杏鲍菇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用热水浸提杏鲍菇多糖,乙醇沉淀和Sevage法脱蛋白得到初步纯化的多糖,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确定影响杏鲍菇多糖得率的主次因素分别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结果表明,提取最优工艺为:时间3h,水温为90℃,乙醇的体积为提取液体积的70%,料液比为1:20时多糖沉淀量最大。此工艺条件下杏鲍菇多糖的得率为2.88%。  相似文献   

6.
叶展  何东平  罗质  胡传荣 《食品科技》2015,(4):250-255,262
以脱脂油茶籽粕为原料,研究从油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优化工艺,对提取工艺中液料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以考察各单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RSM)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4个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并对因素和因素间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从而确定从油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1、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2 h。验证实验茶多糖实际得率为7.43%。最后,简要总结了提取出的粗茶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工艺优化后茶多糖得率高、安全可靠、生产操作方便,为工业上茶籽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绿茶中提取茶多糖最佳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对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料水质量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茶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茶多糖得率的主次因素为:料水质量比、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提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质量比为1∶25,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为90min,提取1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茶多糖得率为1.92%。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山楂多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山楂多糖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80℃、提取次数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山楂多糖的提取率达到1.52±0.04%。  相似文献   

9.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对其糖萜素的提取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提取油茶籽粕中糖萜素的优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浸提料液比1∶15、浸提次数2次,糖萜素得率为17.3%;采用乙醇提取油茶籽粕中糖萜素的优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7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浸提料液比1∶15、浸提次数2次,糖萜素得率为31.5%。经检测,所制备的糖萜素样品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毛木耳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16(45)正交试验,考察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和固液比4个因素初步对毛木耳水溶性多糖提取的影响,优化毛木耳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子实体,固液比为1∶30(g/mL),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 h,反复浸提3次,所得毛木耳水溶性粗多糖最多,其得率可达0.755%。经过初步纯化的毛木耳多糖得率为0.393%。  相似文献   

11.
油茶饼粕茶皂素与多糖综合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脱脂饼粕为原料,对其茶皂素和多糖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先提取茶皂素,再提取多糖,并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油茶饼粕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9(g/mL)、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为8.98%;提取油茶饼粕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5.88%。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红茶酒发酵的最佳工艺,考察了茶叶浸提温度、料液比、酵母接种量、加糖量和发酵温度对茶酒酒精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茶酒发酵的条件。结果表明,茶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5 ℃,料液比1∶40(g∶mL),酵母接种量0.3%,加糖量9.6%,发酵温度27.5 ℃,在此条件下,茶酒的酒精度为6.5%vol,感官评分为8.1分。所得产品为黄橙色,透明发亮,酸甜适中,富含茶多酚、咖啡碱等多种营养成分,兼有茶香和酒香。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醇为浸提剂提取油茶籽饼粕中的油茶皂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油茶皂素提取的较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浸提温度60℃,料液比1:10,浸提时间2h,在此条件下油茶皂素的得率为16.66%,粗产品的油茶皂素的纯度为62.37%。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水(1:1:2,V/V/V)是适合于油茶皂素分离纯化的溶剂系统,能将油茶皂素含量提高到91.8%。  相似文献   

14.
卢雯静  宁井铭  方世辉  江山  韦欢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96-299,317
为了实现对茶树的综合利用,以茶树的花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茶树花中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波功率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70%,超声波功率350W,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0min,料液比1∶30g/mL时,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得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8.38%和23.69%。  相似文献   

15.
蔡朝容 《中国油脂》2012,37(7):75-78
研究了水浸法提取茶皂素的浸提工艺。利用除酶剂苯甲酸钠抑制茶皂素水解,对浸提过程中茶皂素的水解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除酶剂加入量、浸提pH、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粒度、料液比、搅拌次数7个因素对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浸提条件为:除酶剂加入量0.5%,浸提pH 9,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 h,粒度40目,料液比1∶10,搅拌次数5次。在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为9.18%。  相似文献   

16.
现今对残次茶的利用和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不完善,以至于造成残次茶的浪费。因此,研究从残次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关键技术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试验以黑毛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茶多酚,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70 W,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65 ℃,浸提时间30 min,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为7.44%。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5)06-0094-05 doi:  相似文献   

17.
邵伟  陈良辉  熊泽  唐明  陈菽 《中国酿造》2016,35(12):184
以茶汁为培养基,菌丝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桑黄液体发酵茶饮料工艺条件,得到桑黄液体发酵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菌丝接种量为8%,茶水比4.15∶1(g∶L)、初始pH 5.8、培养温度24 ℃、摇瓶转速173 r/min。在此条件下,菌丝多糖含量可达到0.064 g/100 mL。  相似文献   

18.
茶叶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结构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茶叶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3个影响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6∶1(mL∶g),乙醇体积分数58%,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2h,茶叶籽中总黄酮含量为11.174mg/g。通过颜色反应和紫外光谱特征,初步鉴定茶叶籽黄酮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以茶酒糟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水浴振荡法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温度对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多酚的水浴振荡乙醇提取工艺,并考察茶多酚对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从茶酒糟中提取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12 min,提取温度75 ℃。在此优化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量为41.52 mg/g。从茶酒糟提取得到的茶多酚对·OH和DPPH·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91.7%、93.7%,表明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酸茶中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运用超声技术提取酸茶黄酮,用比色法测定黄酮提取率。结果:影响超声提取酸茶中黄酮的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以50%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40min。最佳工艺条件提取黄酮提取率为7.1617%。结论:优化超声提取法提取酸茶中的黄酮,提取效率高,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