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禽蛋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蛋壳膜中的美容活性物质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角蛋白的基本性质、提取方法及在美容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禽蛋加工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蛋壳膜的高值化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产蛋白资源的酶解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龙  叶克难 《食品科学》2006,27(12):807-812
水产蛋白的控制酶解是实现低值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酶解所用工具酶的选择、酶解工艺过程和酶解产物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水产蛋白资源的酶解利用概况,展望了水产蛋白酶解利用的研究及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水产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每年都会有大量加工副产物被丢弃。从这些副产物中制备明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文综述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水产蛋白源明胶的提取工艺、凝胶特性、改性及应用开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水产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与寻找更好的陆源哺乳动物明胶替代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其副产物产量也十分巨大,但副产物再利用特别是高值化利用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材料技术,近些年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该文主要综述果蔬、粮油、水产等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及纳米技术在其高值化利用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水产加工废水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直接排放不仅造成蛋白质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废水处理负荷,造成环境污染。通过沉淀、膜分离等方法可以有效回收水产加工废水中的蛋白,回收的蛋白质可用于制作饲料、鱼糜制品配料或生物活性肽的开发。综述近几年水产加工废水中蛋白质的回收技术及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绿色、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产品加工中蛋白酶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域辽阔,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水产品产量已连续23年位居世界首位,水产养殖总量约占全球20%。传统加工工艺处理水产品具有加工利用率低、副产物较高、经济效益差等缺点。将蛋白酶技术应用于水产品加工,可有效提升产品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国内外对蛋白酶在水产品中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蛋白酶获得功能性多肽和氨基酸;通过分解蛋白质破坏组织内部结构得到高产优质鱼油;通过外加蛋白酶缩短鱼露发酵时间。另有少数学者研究发现,蛋白酶水解产物可以作为新型鱼糜抗冻剂。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是水产品开发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利用蛋白酶技术,可将副产物加工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鱼油、鱼露等产品。本文主要综述了蛋白酶种类及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水产品调味料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包括鲜活产品、冷冻产品及其衍生加工品。水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这些副产物经过适当的加工会成为营养丰富的各种产品,调味料便是其中一种。水产调味料的生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原料来源、制备工艺、呈味成分以及新技术在水产调味料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饮食中矿物质元素缺乏可引起多种疾病,造成严重的机体功能失调,营养专家建议人们在日常食用具有促进矿物质元素吸收功能的食品。从健康及饮食偏好角度考虑,食源性矿物质元素补充剂更易被人们所接受,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食源性螯合肽是潜在的能够促进矿物质元素生物利用度的功能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随着我国水产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会有大量加工副产物被丢弃。从这些加工副产物中制备水产蛋白源螯合肽,不仅能够推进水产加工的高值化利用,还可为食源性矿物质元素补充剂的开发提供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系统收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水产蛋白源螯合肽的酶解制备、分离纯化、构效关系及生物活性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胶原的开发及利用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唐传核  彭志英 《肉类研究》2000,14(3):41-43,40
本文介绍了从肉品加工的副产物中开发胶原制品,包括明胶和胶原多肽的制造工艺、生理功能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非热加工技术在水产品加工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非热加工技术可对水产蛋白进行改性处理, 改善其功能特性, 提高其利用率, 实现其高值化利用, 并可减少热敏性营养物质的损失。与传统热加工相比, 非热加工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和品质等方面表现出了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超声波、超高压、高密度CO2、冷等离子体、辐照等非热加工技术在水产蛋白加工中的应用, 并阐述了各种非热加工技术对水产蛋白的高级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可为拓宽水产蛋白的加工利用途径提供理论支撑。但是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目前仍处于开发研究阶段, 大规模的工业应用仍需要更多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鱼类加工产量的增加,其加工产生的副产物也随之增多。鱼皮作为鱼类加工副产物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具有较强的加工潜力,但目前能够将其进行加工的企业较少,通常是将鱼皮直接丢弃,这不仅造成大量的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本文梳理了鱼皮中的营养成分、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以及已有的鱼皮加工制品,对鱼皮在食品、功能性产品、化妆品、医疗和服饰领域等不同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概况进行综述,提出现阶段鱼皮加工应用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鱼皮加工产品的走向和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鱼类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优化和拓宽我国水产品副产物的研究领域和提升国家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窦鑫  吴燕燕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3):372-378
近年来,我国海水鱼类捕捞与养殖产业发展快速,海水鱼类加工过程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只有小部分作为饲料,大部分被废弃造成环境污染。而海水鱼内脏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肽、酶以及脂质等可以被有效利用的成分,有必要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水鱼内脏在生物活性肽如抗氧化肽、抗疲劳肽、抗高血压肽,内脏酶如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胆碱酯酶、酸(碱)性磷酸酶,脂质中磷脂、脂肪酸、不皂化的脂质提取工艺与运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海水鱼内脏今后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出建议,以期为海水鱼内脏的高值化利用,促进海水鱼产业的零废弃高值高质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的高效利用是我国海洋鱼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中上层鱼类产量巨大、营养丰富,从不同领域研发中上层鱼类及副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主要从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中营养成分的角度出发,加工优化食用制品以及提取利用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从而研发营养功能制品、医药品及调味品等。本文从鱼糜及鱼糜制品、生物医药及制品、鱼油提取及制品、调味品、休闲食品以及其他制品等方面,综合论述了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广阔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旨在有效提高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的附加值,为其更深入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罗非鱼鱼片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约占鱼体重60%的鱼骨架、鱼鳃、鱼鳞、鱼皮、内脏等下脚料,其中鱼骨架(指鱼头、鱼脊骨、肋排、鱼尾部分)超过鱼重的40%,而鱼骨架中仍残留有大量的鱼肉,如何高效地分离出鱼骨架上残留的鱼肉,实现对鱼骨架的高值化利用是鱼片加工业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浮选法分离鱼骨架上鱼肉的中试设备,初步研究了加热处理对鱼骨架分离的影响,并利用该设备研究了搅拌速度、进流方向、进流速度对鱼骨鱼肉分离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设备以搅拌转速为1000 r/min,以切线方向进流且进流速度为30 L/min时,能显著提高设备的分离效率。经试验证实,本设备能够将经过高温蒸煮的鱼骨架高效的分离为鱼肉、鱼骨、鱼汁三部分,且得到的鱼肉、鱼骨产品质量好、利用价值高,可进一步开发成高附加值的食品。  相似文献   

15.
利用鲍鱼加工副产物外套膜制备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的生物活性肽,为鲍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思路.采用从凡纳滨对虾消化腺中制备的丝氨酸蛋白酶,酶解皱纹盘鲍外套膜蛋白,以酶解物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优化条件.酶解液通过3 kDa超滤膜后,...  相似文献   

16.
畜禽副产物是指畜禽屠宰后除胴体肉外的可食性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其腥味问题严重阻碍了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限制了畜禽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针对畜禽副产物的脱腥方法不断被开发和探索,成为畜禽副产物加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畜禽副产物中腥味物质的来源和产生机制,介绍了物理法(感官掩蔽法、吸附法、包埋/微胶囊法、其他物理脱腥方法)、化学法(酸碱盐处理法、天然抗氧化剂法、氧化剂法、美拉德反应法)、生物法(酵母发酵法、其他微生物发酵法)和复合法等脱腥方法,以期为畜禽副产物脱腥方法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Among the rest raw material in herring (Clupea harengus) fractions, produced during the filleting process of herring, there are high-value products such as roe and milt. As of today, there has been little or no major effort to process these by-products in an acceptable state, except for by manual separation and mostly mixed into low-value products. Even though pure roe and milt fractions can be sold for as much as ten times the value of the mixed fractions, the separation costs using manual techniques render this economically unsustainable. Automating this separation process could potentially give the pelagic fish industry better raw material utilization and a substantial additional income. In this paper, a robust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is described, which enables separation of these by-products based on their distinct reflectance features.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using data from image recordings of by-products delivered by a herring processing factory. The image data is divided into three respective classes: roe, milt, and waste (other). Classifier model tuning and analysis are done using 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s). A grid search and cross-validation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separation of the classes. Two-class separation was possible between milt/roe and roe/waste. However, separation of milt from waste proved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task, but it was shown that a grid search maximizing the precision—the true positive rate of the predictions—results in a precise SVM model that also has a high recall rate for milt versus waste.  相似文献   

18.
李昊楠 《中国油脂》2021,46(9):44-50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鱼、虾、贝类等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许多海产品加工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磷脂,海洋磷脂由于含有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侧链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将这些磷脂成分进行高值化利用对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海产品加工副产物来源磷脂的提取制备、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海产品进一步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膜技术在乳品工业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膜技术的特点、分离机理、分类和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膜技术在乳品除菌、回收产品、乳清脱盐、牛乳的浓缩、乳蛋白浓缩、乳蛋白质分级分离、乳的标准化以及在酸乳和干酪制造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可简化生产工艺、提高效率、提高乳成分综合利用率,而且可以降低能耗、减少废水污染,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作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