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葡萄酒的抗氧化功能一直是葡萄酒消费者与爱好者较为关心的问题,适量饮用葡萄酒对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凝聚等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风和某些癌症有一定的预防与抑制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葡萄酒中含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的各种多酚类物质。银杏中含有多酚类、黄酮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葡萄酒为依托酿造银杏葡萄酒,开发一种新型保健酒,不但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而且风味口感协调。试验对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消费者选择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葡萄酒提供有力参考。结果表明:银杏葡萄酒的总酚含量变化范围介于1 588.76~2 130.71 mg/L之间,均高于对照葡萄酒,当银杏酶解液添加量为20%时,银杏葡萄酒中总酚含量最高,达到2 130.71 mg/L,且自由基清除活性较高。根据研究结果可知银杏葡萄酒中多酚类物质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关系密切,并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石河子产区‘赤霞珠’和‘美乐’干红葡萄酒的品质,检测总酚、花色苷、单宁和色度等指标。结果表明,‘赤霞珠’和‘美乐’干红葡萄酒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29 g/L和2.33 g/L,花色苷含量分别为219.38 mg/L和240.83 mg/L,单宁含量分别为2.28 g/L和2.49 g/L,色度分别为14.19和14.94。‘美乐’干红葡萄酒各项指标的含量都优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石河子产区的两种葡萄酒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优良的本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商业酿酒酵母(DS、CECA、CEC01)为对照,采用本土优良酿酒酵母WJ1、Q12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测定其发酵过程中总酸、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并对葡萄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酿酒酵母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过程中总酸、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本土酿酒酵母WJ1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酸度较高,为6.92 g/L,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为3.32 g/L、15.0%vol、282.35 mg/L、204.95 mg/L、3 110.04 mg/L,感官评分为89分,显著高于商业酿酒酵母(P<0.05)。酿酒酵母Q12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酸度、残糖、酒精度分别为3.87 g/L、3.5 g/L、14.8%vol,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为192.22 mg/L、205.01 mg/L、2 215.37 mg/L,感官评分为70分,显著低于商业酿酒酵母(P<0.05)。因此,本土酿酒酵母WJ1可用作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商业酵母。  相似文献   

4.
选用内蒙古乌海地区赤霞珠葡萄品种为原料,采用橡木片浸泡发酵法,酿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通过测定比较发酵期间、发酵结束及陈酿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的橡木片添加量,进而提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结果表明,在葡萄醪液中加入1 g/L的天然橡木片进行发酵及陈酿,最终得到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色度(2.35)、色调(0.84)、单宁(850.5 mg/L)、总酚(1 254.7 mg/L)均有明显改善且酒体较为稳定,明胶指数和盐酸指数最高分别为194.4 mg/L和195.0 mg/L,其感官评分为83分。因此,添加1 g/L天然橡木片浸泡发酵能改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5.
分别测定干红树葡萄酒与2种干红葡萄酒(法国干红葡萄酒、国产干红葡萄酒)中的总多酚、总黄酮、白藜芦醇、单宁、酚酸、维生素、花青素及矿物质等功能性成分,采用DPPH法、ABTS法、邻二氮菲法和FRAP法分析3种酒的抗氧化能力,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干红树葡萄酒与2种干红葡萄酒功能成分种类及含量各有特点和优势。干红树葡萄酒中没食子酸、VA、VC、Mn与Zn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国产干红葡萄酒和法国干红葡萄酒;法国干红葡萄酒中总多酚、总黄酮、白藜芦醇、儿茶素、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矢车菊色素及Fe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国产干红葡萄酒和干红树葡萄酒;国产干红葡萄酒中单宁、VD、飞燕草色素、矮牵牛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锦葵色素、Ca和Mg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法国干红葡萄酒和干红树葡萄酒。3种酒抗氧化活性亦各具特色,树葡萄红酒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法国干红葡萄酒对·OH的清除能力最强,国产干红葡萄酒对ABTS~+的清除能力及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产地橡木材质、不同容积的橡木桶对梅鹿辄干红葡萄酒进行陈酿处理后干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法国卢浮橡材质橡木桶陈酿的干红葡萄酒比美国白栎材质橡木桶的白黎芦醇含量高0.06mg/L;使用225L橡木桶陈酿的干红葡萄酒比300L的橡木桶的白黎芦醇含量高0.03mg/L。  相似文献   

7.
以黑皮诺(Pinot Noir)酿酒葡萄为原料,采用常温浸渍和冷浸渍两种方式处理原料后进行正常的酒精发酵,发酵结束后测定并分析两组葡萄酒的理化和感官指标,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冷浸渍工艺与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冷浸渍组的总酸和挥发酸含量分别减少了0.37 g/L和0.16 g/L,依次为4.99 g/L和0.30 g/L,而花色苷、单宁和总酚的含量显著增加,依次为385 mg/L,1.574 g/L和2.335 g/L。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合理的冷浸渍工艺在提升葡萄酒的香气纯正度、浓郁度和香气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合理的冷浸渍处理可以改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理化和感官品质,适合在生产优质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工艺中采用。  相似文献   

8.
选用某网站3个价格区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材料,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BSE-GC-MS)和超高效 液相色谱法(UPLC)分别对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和单体酚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3个价格区段的葡萄酒共检出45种香气成分,其 中酯类24种、高级醇6种、脂肪酸8种、醛酮类3种及其他香气物质4种。 价格较高的葡萄酒中17种香气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价格与检测 到的单体酚物质中香豆素、山奈酚、没食子酸、咖啡酸、丁香酸、水杨酸以及白藜芦醇含量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2均>0.85。 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在不同价格区段酒样中差异显著(P<0.05),其含量最高分别为1 680.74 mg/L、606.78 mg/L;单宁含量差异不 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干红葡萄酒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新疆、宁夏、烟台产区的干红葡萄酒为实验材料,测定其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及分析不同方法下的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干红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的含量差异较大,与葡萄酒所在产区密切相关。其中,在新疆产区的西拉葡萄酒的总酚含量最高,为384.20 mg·L-1,赤霞珠葡萄酒抗氧化能力为298.33 U·mL-1;宁夏产区的赤霞珠葡萄酒总酚含量最高,为266.32 mg·L-1;烟台产区中西拉葡萄酒总抗氧化能力最高,为263.23 U·mL-1。同一年份,不同品种葡萄酒中西拉葡萄酒总酚含量、总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能力最高,分别为310.87 mg·L-1、549.78 mg·L-1、239.96 U·mL-1和1 782.18 U·L-1。抗超氧阴离子能力主要由总酚、总类黄酮含量决定;不同品种和产区的葡萄酒的总抗氧化能力的大小和酚类...  相似文献   

10.
试验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方法。该液相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ODS-C18(4.6 nm×250 nm,5μm),检测波长306 nm,流速1.0 m L/min,进样量20μL,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溶液(体积比40∶60)。结果表明: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在0~5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3),1.00 mg/L白藜芦醇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0%~99.0%,检出限为0.90 mg/L,检测精密度为2.70%,且准确性较高。该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潜力,能够快速、准确检测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且能为葡萄酒的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葡萄或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生理活性物质,其中主要为诸多酚类化合物。目前已明确葡萄或葡萄酒的生理活性效果大多与此类化合物相关。葡萄或葡萄酒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有类黄酮类、原花色素类(即浓缩单宁类)、白藜芦醇类以及酚酸类。其中,主要类黄酮有黄酮醇以及黄烷酮醇类、儿茶素类(异黄酮醇,黄烷-3-醇)以及花色苷类。本概述了葡萄以及葡萄酒中的诸多酚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以及含量,这对于葡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燕 《酿酒科技》2012,(4):56-58
以赤霞珠、梅鹿辄和蛇龙殊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对其香气成分、多酚物质、有机酸等成分舍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气成分总量: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多酚总量:梅鹿辄〉赤霞珠〉蛇龙珠;有机酸总量: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3种葡萄品种在1-丙醇、3-甲基1-丁醇、B-苯乙醇、4-羟基-笨乙醇、丁二酸单乙酯、丁二酸二乙酯、咖啡酸、杨梅素、儿茶素、槲皮素、乳酸、酒石酸等成分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韦唯  江帆  袁振辉  李明 《食品科技》2020,(3):105-113
目的:研究影响刺梨果酒发酵的工艺因素,探讨不同发酵方式对刺梨果酒品质的影响,初步研究了果实处理方式、酵母以及添加糖量3个发酵工艺因素对刺梨果酒品质的影响及其关联性。方法:以总酸、总黄酮、总多酚、乙醇、甲醇和感官评价为刺梨果酒品质的考察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考察了3个发酵因素对11批刺梨酒的总酸、总黄酮、总多酚、乙醇、甲醇以及感官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综合11批刺梨酒各考察指标结果显示,采用生果加入酵母同时高糖量的发酵方式得到的刺梨酒整体品质评价较高,根据以上方式发酵得到的刺梨酒总酸含量可达到11.87 g/L,总黄酮含量0.47mg/kg,总多酚含量3.24mg/mL,酒精度为15.60%vol,甲醇含量在标准范围之内。结论:初步探讨出3个发酵工艺因素对刺梨果酒品质的影响关系,确定了刺梨果酒在这3个影响因素中的最优发酵方式,综合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这种发酵方式的刺梨果酒整体综合较好,酒香馥郁,具有刺梨酒的特征颜色和典型性,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为后续刺梨酒发酵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及生产示范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葡萄原料生产地选育优良酿造特性的本土酵母是开发地方特色葡萄酒品种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烟台地区贵人香葡萄自然发酵醪为材料,筛选酿酒酵母并对其发酵特点和耐受能力进行测定,进而选育本土酿酒酵母用于霞多丽干白和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酿造试验。采用孟加拉红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本土酵母菌,并经WL鉴定培养基和5.8S ITS序列鉴定获得12株酿酒酵母。通过测定发酵后残糖量和酒精度及耐受能力(酒精度、SO2、酸、高糖),选育4株酵母用于酿造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对酒样指标、主要挥发物和香气组分分析,显示菌株YGF2、YGF5和YGF10的酿造特性和发酵指标较好,并用于酿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菌株YGF2酿造的葡萄酒质量较好,香气浓郁,部分指标优于商品酿酒酵母,具备生产区域特色葡萄酒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翟婉丽  原雨欣  刘树文 《食品科学》2018,39(20):226-232
目的:通过比较杨凌地区‘媚丽’葡萄不同采收期的果实香气、葡萄酒香气和葡萄酒颜色指标,确定出该地区‘媚丽’葡萄酿造红葡萄酒的最适采收时间。方法:进入转色期后对‘媚丽’果实进行定期采样,测定其理化成熟、酚成熟和果实香气变化;选取最佳理化成熟时间和酚成熟时间采收的‘媚丽’葡萄进行酿酒实验,测定香气成分和颜色指标。结果:8月24日,细胞成熟指数为0.061,种子成熟指数为0.521,为最佳酚成熟时间,该时间采收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香气最丰富,共检测到41?种香气化合物,总量为471.75?mg/L,且葡萄酒颜色亮度和红色色调也最符合干红葡萄酒的要求;最佳理化成熟时间相比酚成熟晚4?d,但其葡萄酒香气和颜色指标相比8月24日都较差。结论:杨凌地区‘媚丽’葡萄在达到酚成熟时所酿造的葡萄酒香气和颜色最佳。  相似文献   

16.
“法国悖论”的科学发现引起了人们对葡萄或葡萄酒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多酚类化合物。本文综述了葡萄以及葡萄酒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 ,发现它们具有优越的抗氧化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体外 ) ;清除诸多自由基作用 ;抑制机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等。另外 ,还综述了葡萄以及葡萄酒生理活性物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指出原花色素类以及白藜芦醇在预防动脉硬化、保护心脏以及脑、调节血脂以及脂蛋白代谢、血管松弛效果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在效果。  相似文献   

17.
《Food chemistry》1999,67(2):135-142
In this report, the effect of diverse enzyme preparations normally used in the elaboration of red wines, on certain colouring indices has been studied: the colouring intensity, tone, anthocyanins, index of total polyphenols, index of Folin-Cicalteu and anthocyanin broken up into monomers, red polymers and brown polymers. Wines elaborated with the Monastrell grape variety have been used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se compounds during the vinification and the conservation process in bottles has been followed.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all the enzyme preparations increase the extraction of polyphenols and the quality of colour obtained and the changes of these parameters in the conservation process, is the same in the control wine as in the treated wines.  相似文献   

18.
以蛇龙珠干红葡萄原酒为试材,对谷朊蛋白添加到葡萄酒中其澄清效应进行分析,以常用澄清剂皂土作为对照,确定其最佳使用量。测定澄清后蛇龙珠干红葡萄酒的外观、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等14项指标,并组织有经验的品酒员及消费者进行品评。结果表明:谷朊蛋白的添加量与其中9项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而且这9项指标之间大部分存在相关性。因此,通过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9项指标,能够共同解释原来指标87.827%的信息,其中F1因子贡献率最高,综合了干浸出物、色价、钾、蛋白质和总酚这5项指标。综合得分排名在前2位的是谷朊蛋白添加量为300 mg/L和450 mg/L的干红葡萄酒,远大于皂土的综合因子得分。为进一步
验证分析结果,对澄清后的葡萄酒进行品评,它们的品评成绩也排在前面。结论:谷朊蛋白对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具有澄清效应,但大量添加会导致葡萄酒品质下降,其最佳使用量为300~450 mg/L。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赤霞珠’单品种干红葡萄酒为基酒,添加不同比例的‘丹菲特’单品种干红葡萄酒,旨在通过改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酚类物质组成,改善其颜色表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对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CIELAB颜色评价体系对调配葡萄酒的颜色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菲特’单品种干红葡萄酒的添加比例在20%和25%时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颜色改善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红色色调,降低黄色色调,同时显著提高调配葡萄酒的类黄酮类物质含量,其中添加比例为20%的葡萄酒黄烷醇含量最高(25.27 mg/L),添加比例为25%的葡萄酒花色苷(371.72 mg/L)和黄酮醇类物质(16.23 mg/L)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以梅鹿辄和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采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工艺进行葡萄酒的酿造试验,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工艺为对照(CK),对各处理酒样常规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色泽指标及感官质量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个葡萄品种冷浸渍与橡木片处理所酿酒样中干浸出物、总酚、单宁、总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及色度值均显著高于CK酒样(P<0.05),且感官评分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酒样中达到最高,但冷浸渍与传统工艺添加橡木片处理组间感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分析发现酚类物质含量与葡萄酒的感官特性密切相关,其中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能够促进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积累,并有助于改善酒体色泽及稳定性,提高感官质量。本研究为酿造高品质干红葡萄酒的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