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美玉  傅亮 《食品与机械》2016,32(1):183-187
采用由两种脂肪酶组成的复合酶体系酶解黄油制备天然奶油香精,结合酸价及感官评定,筛选出脂肪酶组合为Palatase 20000L、Lipase MER。经优化后确定复合酶酶解黄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alatase 20000L添加量0.18%(m/m),Lipase MER添加量0.09%(m/m),酶解温度40℃,时间9h,pH 7.0。通过GC—MS分析,风味成分主要由短中链脂肪酸、少量酮、内酯、酯等11种成分构成。经烘培应用评定,产品奶香厚重,口感饱满,未夹带苦涩味等不良后味,且留香持久。  相似文献   

2.
酶法水解奶油制备奶味香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选取了脂肪酶对不同类型的奶油、奶酪和牛奶等进行酶解。在非水介质下水解,得到了奶香浓郁,赋香效果明显的奶味香精。水解时以乙醇或丙酮为溶剂,在pH7.0、50℃下解4h,酶用量为1%~1.5%时得到的奶味香精香气最浓郁。经过感官评定认为此产品香气自然、柔和,可作为调配奶味香精的香基。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子鼻对商品合成牛奶香精、商品天然牛奶香精、酶解奶油产物与自制牛奶香精样品的气味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通过复原乳添加感官评定实验对3种样品的感官相似程度进行对比评定,从而进一步验证电子鼻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电子鼻分析方法可用于区分合成牛奶香精样品与天然牛奶香精样品,并且区分效果良好。复原乳感官评定实验数据也验证了电子鼻实验结果,说明电子鼻技术可用于不同类型香精样品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天然肉味香精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猪骨素为主要原料制备天然肉味香精的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1)美拉德反应中温度在100-140℃范围时,反应产物的香气特征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配比有密切关系;(2)在香精调配过程中,辛香和酱香对肉味香精的品质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蛋白酶ProTamEx1.17L和脂肪酶CR双酶结合可控酶解技术对稀奶油进行酶解,利用GC-MS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法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ProTamEx1.17L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04%,温度45℃,pH6.0,时间3.5h;脂肪酶CR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06%,温度45℃,时间18h,pH6.0。酶解物经GC-MS分析检测,与酶解前相比,短链及中链脂肪酸,如癸酸、辛酸、丁酸等相对含量增加;同时甲基酮类和内酯类物质相比之下含量减少。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氨基酸总量达23.80mg/g,相比酶解前增长了约12倍。其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9.13%。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合蛋白酶ProTamEx1.17L和脂肪酶CR双酶结合可控酶解技术对稀奶油进行酶解,利用GC-MS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法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ProTamEx1.17L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04%,温度45℃,pH6.0,时间3.5h;脂肪酶CR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06%,温度45℃,时间18h,pH6.0。酶解物经GC-MS分析检测,与酶解前相比,短链及中链脂肪酸,如癸酸、辛酸、丁酸等相对含量增加;同时甲基酮类和内酯类物质相比之下含量减少。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氨基酸总量达23.80mg/g,相比酶解前增长了约12倍。其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9.13%。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子鼻对6种不同类型的牛奶香精样品与1种酶解奶油样品的风味轮廓进行分析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对传感器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技术可以方便、迅速的区分天然牛奶香精样品与合成牛奶香精样品,并且对这两大类香精样品的区分效果良好。因此电子鼻技术可以较好的运用于不同类型香精样品的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牛肉、虾皮为主要原料,用天然蛋白水解酶进行水解,而后利用氨基酸与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生香味,再经过复配等一系列步骤增强其香味,制成具有特殊香味的天然肉用香精。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研究虾味香精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美白对虾酶解液、糖、氨基酸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设计实验,结合模糊数学法感官评价方法,研究美拉德反应制备虾味香精的加工工艺.最佳的美拉德反应配方比:虾酶解液80.04%,L-精氨酸4.27%,L-丙氨酸1.07%,L-蛋氨酸3.20%,阿拉伯糖1.60%,D-木糖3.20%,VB1 0.21%,Vc 1.07%,盐2.67%,油2.67%.  相似文献   

10.
酶促奶油水解制备天然奶味香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脂肪酶lipaseAY水解奶油制备天然奶味香精。在奶油与乳清粉的质量比为14:1,脂肪酶量为奶油质量的0.2%,反应温度为45℃时,其香气评分最佳。GC-MS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中脂肪酸约占80%,内酯和酯类约为20%。所制备的天然奶味香精具有浓郁的干酪风味,带有淡淡的甜奶香味,香气醇厚,口感细腻。另外,适量添加乳清粉有利于改善产物口感。  相似文献   

11.
天然食品香料与天然食品香精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天然食品香料制备方法,并探讨了天然食品香精的制备与调配。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滚筒式加香设备普遍存在加工过程时间长、处理强度大、加香均匀性差的缺点,开发了一种垂直料管式烟草加香设备。该设备采用半开放式静态立式加香筒,配合多喷嘴全方位加香设计,利用物料垂直自由下落时的松散状态对物料进行加香。与大线传统滚筒加香设备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新型加香设备的加香精度与生产线滚筒加香设备基本一致,满足大线生产要求。(2)与传统滚筒加香设备相比,该设备加香前后物料造碎降低1.0%~1.5%,有效降低了过程消耗。(3)设备的加香均匀性优于传统滚筒加香设备,卷烟产品感官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合理规范的筛选调味酒,该实验在感官品评的基础上分别对二至七轮次酱香、醇甜调味酒及综合酱香、醇甜调味酒、窖底调味酒、酱香型普通酒进行了风味成分检测及主成分分析(PCA),以期建立调味酒风味识别系统。结果表明,二轮次酱香、醇甜调味酒风味成分均与其他五个轮次差异最大;综合酱香、醇甜调味酒、窖底调味酒的风味成分与酱香型普通酒差异最大,综合酱香调味酒中突出成分正戊醇含量最高,达13.66 mg/L;综合醇甜调味酒中突出成分2,3-丁二醇、1,2-丙二醇含量最高,分别为159.68 mg/L、189.43 mg/L;窖底调味酒中突出成分己酸乙酯酒最高,达990.98 mg/L。  相似文献   

14.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辛夷精油及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辛夷中的精油,研究了在不同提取条件下辛夷精油的出油率和精油的质量。试验表明:在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辛夷精油时,蕊和壳应粉碎并分开蒸馏,最佳浸泡时间和蒸馏时间分别为24h和4h,在此条件下,辛夷蕊、壳的出油率分别为2.7%和0.57%。用辛夷精油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辛夷精油能明显改善和修饰卷烟香气,降低烟气的粗糙度,改善吸味,减轻刺激性,去除杂气。  相似文献   

15.
奶油酶解增香的研究大多是以奶油或无水奶油为原料,利用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对乳脂肪进行适当酶解,通过控制酶解程度得到具有不同香气特征的酶解产物.风味剖面检验法是一种综合考虑样品中评价员可感知到的感官品质特征并对其相应强度进行定性描述的检验方法,在样品风味特征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初步优化的基础上,以Box - 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为依据,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得到脂肪酶Palatase 20,000L酶解奶油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92% (w/w),温度48℃,pH8.3.同时采用感官风味剖面特征分析,对不同酶解时间的奶油酶解产物样品的感官特征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得到酶解时间为4h的酶解产物的感官品质最佳,其奶酪味浓郁,酸味适中,且皂味、苦涩味和蜡味等不良风味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天然复合调味料的市场潜力与研发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调味料的市场潜力极大,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生活节奏有关,而且与饮食消费习惯及烹调方式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天然复合调味料代表了复合调味料的发展方向,它属于第五代产品,有着不同于以往产品的生产方式和市场走向,把握这类产品的特性和市场消费趋势将套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对于初选后的8种绿豆香精进行考察,运用Minitab软件分析感官评定结果,选定了A、C、E、H香精。添加选定香精后的绿豆饮料香气纯正饱和,豆沙感浓厚,口感柔和,提高了香精筛选的准确度与简便性。  相似文献   

18.
详细阐明反应型咸味香精的生产机理、所用原料、工艺及注意事项,同时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说明,以期促进咸味香精的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热反应鸡粉、鸡肉膏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调味增香机理,通过比较拌合型香精特点,从盐焗鸡翅制品的产品风味等方面阐述了应用肉味调味料的必要性,利用富农产品天然、营养,耐高温等优势,通过盐焗鸡翅的生产工艺配方应用举例,确定热反应鸡粉、鸡肉膏在盐焗鸡翅制品中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应用技术的视角,阐述了食用香精复配技术在食品中应用的成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