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为了揭示坛紫菜R-藻红蛋白(R-PR)的环境稳定性变化规律,分别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温度、pH和金属离子条件下坛紫菜R-藻红蛋白光谱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R-藻红蛋白在40℃以下、弱光(2000lux以内)及pH5.0~8.0条件下相对稳定,光谱特性基本无变化;其中4℃、pH7.0的避光条件下R-PE尤为稳定;高温、紫外线、酸碱环境均影响坛紫菜R-PE稳定性,导致在565nm和498nm处特征吸收峰发生显著减弱并逐渐消失。坛紫菜R-藻红蛋白的两种藻胆色素的热稳定性关系为:藻尿胆素〉藻红胆素。此外,Fe2+、Fe3+、Cu2+对坛紫菜R-PE的稳定性的破坏作用显著,而Ca2+、Mg2+、Zn2+、Mn2+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坛紫菜R-藻红蛋白(R-PR)的环境稳定性变化规律,分别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温度、pH和金属离子条件下坛紫菜R-藻红蛋白光谱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R-藻红蛋白在40℃以下、弱光(2000lux以内)及pH5.0~8.0条件下相对稳定,光谱特性基本无变化;其中4℃、pH7.0的避光条件下R-PE尤为稳定;高温、紫外线、酸碱环境均影响坛紫菜R-PE稳定性,导致在565nm和498nm处特征吸收峰发生显著减弱并逐渐消失。坛紫菜R-藻红蛋白的两种藻胆色素的热稳定性关系为:藻尿胆素>藻红胆素。此外,Fe2+、Fe3+、Cu2+对坛紫菜R-PE的稳定性的破坏作用显著,而Ca2+、Mg2+、Zn2+、Mn2+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4.
鱼糜制品中大豆蛋白的过量添加已成为水产食品生产的一个新问题,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丙酮浸泡、酸处理、硫酸铵盐析和柱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TI)并制备抗STI单克隆抗体(A11-6)。经过Protein G Sepharose柱层析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免疫球蛋白(IgG)。采用SPDP(N-琥珀酰亚氨基-3-2-吡啶)和DTT(二硫苏糖醇)组合处理,成功将R-藻红蛋白偶联到抗STI单克隆抗体。利用该荧光标记的抗体建立的免疫荧光法能够检测出鱼糜制品中的STI,检测限为1.56μg/mL,灵敏度略高于传统的化学发光法。该免疫荧光法具有操作时间短、灵敏度高和使用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7.
文章旨在从红胞藻中分离纯化得到试剂级的藻红蛋白,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研究。以红胞藻为原料,采用反复冻融、硫酸铵盐析和疏水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藻红蛋白,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胞藻经过4次反复冻融后藻红蛋白溶出率最高,两步硫酸铵分级沉淀可使藻红蛋白纯度(A545/A280)提高到2.45,进一步采用Butyl-S-QZT 6FF疏水层析纯化后藻红蛋白纯度(A545/A280)达到试剂级,为6.63,回收率为48.9%。纯化的藻红蛋白在545 nm处有最大特征吸收峰,荧光激发峰位于541 nm和553 nm处,发射峰位于587.5 nm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的形式存在。藻红蛋白含有3个亚基,分子质量分别为9、10 ku和20 ku,在30~50℃、pH6~8条件下能保持相对稳定。Cu2+对藻红蛋白的光谱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在Ca2+、Mn2+、Zn2+、Fe2+、Fe3+ 相似文献
8.
在体外模型上,对人工养殖的葛仙米藻胆蛋白粗提物、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考察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对葛仙米中藻胆蛋白粗提物、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藻胆蛋白、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都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但作用方式和抗氧化程度也有不同,在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中,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藻胆蛋白藻蓝蛋白藻红蛋白;在超氧阴离子清除试验中藻红蛋白≧藻蓝蛋白藻胆蛋白;在抑制脂质过氧化试验中藻红蛋白藻胆蛋白藻蓝蛋白。人工养殖的葛仙米中藻蓝蛋白、藻红蛋白及藻胆蛋白粗提物具有很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但三者抗氧化方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原料,通过硫酸铵盐析和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种高纯度藻红蛋白(R-phycoerythrin,R-PE)(A565 nm/A280 nm=5.4)。利用胃、肠液消化酶对R-PE进行酶解制备脯氨酰内肽酶(prolyl endopeptidase,PEP)抑制肽。酶解条件为:1)胃蛋白酶与R-PE比例0.5%(m/m),酶解时间30 min,pH 1.2,温度37 ℃;2)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质量比为1∶1的混合酶,其与R-PE比例0.25%(m/m),酶解时间30 min,pH 7.5,温度37 ℃。Tricin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分析发现,经两步酶解,R-PE被完全降解。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得R-PE水解液中分子质量在3 kDa以下的小肽含量为86.06%。R-PE水解液对PEP抑制水平IC50为136.35 μg/mL。酶抑制动力学研究发现,R-PE水解液对PEP表现为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常数Ki为14 μg/mL。本研究利用坛紫菜R-PE制备活性高的PEP抑制肽,将为坛紫菜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 PFOS)是全氟烷酸的典型代表, 因其难以降解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和蓄积性而逐渐成为一种有机类食品安全风险因子。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设备价格高昂, 测试周期长, 样品前处理耗时费力等问题, 无法满足大规模样品筛查和现场检测的需求。因此, 发展快速、便捷、低成本的检测技术成为迫切需要。近年来, 相关领域开展了很多食品及环境中PFOS的荧光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开发了多种类型的荧光探针材料, 大大提升了PFOS快速检测的技术水平。本文立足于荧光快速检测的材料设计与方法构建, 对用于PFOS检测的荧光探针组成材料进行分类, 总结了基于有机小分子、有机聚合物、无机纳米材料、微生物等不同类型探针的PFOS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以期为有机类食品安全风险因子的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碳基荧光纳米材料构建掺杂镧系金属铕的蓝色荧光碳点(europium-dopedcarbondots,Eu-CDs),并将Eu-CDs荧光探针应用于食品中组胺的检测。方法 采用水热法和机械搅拌法合成Eu-CDs,并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及荧光光谱图研究Eu-CDs的光学性能,并探究在不同离子强度、紫外灯照射时间、pH、检测时间下Eu-CDs的光学稳定性。探究Eu-CDs荧光探针对于组胺的检测性能及机制,并运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中。结果 制备得到了量子产率为55.61%的Eu-CDs荧光探针,并成功应用于组胺的检测。组胺能够基于荧光动态猝灭机制有效猝灭Eu-CDs位于448nm处的发射光。该方法在0.5~200.0n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071,检出限为0.2029 ng/mL。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鲍鱼及牡蛎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达到95.1%~104.0%和96.8%~108.2%,相对标准偏差为1.3%~3.0%,检测性能良好。结论 该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等优势,适用于食品中组胺含量的检测,在食品安全领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制备一种柔性表面增强拉曼(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基底。方法 采用原位合成法,通过在聚酯纤维表面沉积金纳米粒子,成功制备一种柔性SERS基底,且仍反应时间和氯金酸溶液浓度2个方面迚一步优化制备条件。结果 应用该基底实现了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 MG)的高灵敏检测,其对MG线性检测范围为10~(-9)~10~(-4) 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将本方法用于超市养殖水样中MG含量检测,样品未检出MG;用MG标准溶液配制模拟样品,实际可检测的最低浓度为10~(-9) mol/L。结论 本方法有望用于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快速高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一种简便、快速、可降低非特异性荧光干扰的时间分辨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实现快速检测扇贝中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过敏原。方法 本研究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以含有铕(Eu)纳米微粒的荧光微球作为标签偶联兔抗TM多克隆抗体,制备荧光探针并对其进行表征。以4 mg/mL兔多克隆抗体作为T线,羊抗兔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IgG)作为C线组装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 本研究组建的试纸条视觉检出限为0.05μg/mL,仪器检出限为0.01μg/mL。试纸条除对虾蟹有交叉反应外,对其他10余种物种无明显交叉反应。加标样品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71%~7.94%和12.09%~12.80%,在不含TM的4种食物基质中加入浓度由低到高的TM,检测结果与实际加标情况相符。结论 本检测方法准确性良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在多种食物基质中实现对扇贝TM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18.
20.
目的 制备高灵敏度腈菌唑单克隆抗体,建立芹菜样本中腈菌唑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对腈菌唑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合成两种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合胶体金技术,优化抗体标记参数等,建立胶体金的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由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开发的胶体金试纸条半数抑制浓度为2.10μg/L,线性范围为0.62~7.25μg/L,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和芹菜中常见杀虫剂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5%;可定性检测芹菜样本中腈菌唑是否超过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限量,检出限为50μg/kg;通过实际阳性样本测试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比较,符合性较好,结果可靠。结论 基于两种半抗原免疫制备的抗体,可建立腈菌唑胶体金检测方法,检出限满足国家标准限量要求,可应用于现场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